APP下载

再谈业余与专业之差距

2019-09-10程勇民

羽毛球 2019年6期
关键词:对角双打战术

程勇民

上一期,我以男单为例,详细介绍了专业球员与业余选手之间的差距。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业余选手缺乏稳定而系统的技战术套路训练,主动得分手段少;二是业余选手的技术平均质量系数低、容易犯错,失误送分多;三是业余选手缺乏高水平实战经验,容易被专业球员的假动作欺骗。

这一期,我再谈谈在双打比赛中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之间的差距。同男单一样,我选取了中国队年轻的混双组合何济霆/杜玥与业余高手陈英杰/毛琳智的一场比赛。从比分上看, 这场比赛的结果与上期提到的男单乔斌对阵欧阳南军的比赛几乎完全一样,但过程细节还是有所差别。

首先,我们看一下双方比赛的技术统计。与上期男单的统计表最直观的差别有两点:一是影响男单比赛结果的主要原因为“非压迫失误”,而影响混双比赛的主要原因是“直接得分”;二是男单比赛的多拍比例(10拍以上)相对较高,约为34.49%,而混双比赛的多拍比例明显低于男单,约为23.21%。

单双比赛表现出这样的差别,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单打比赛主要依赖个人能力,尽管也讲究战术套路,但战术的变化与丰富性与双打不可同日而语。双打更讲究配合,所以战术套路的多少、战术配合的默契程度,理应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主要原因。对于业余双打球员来讲,因为训练大环境的局限性,不仅战术套路少,配合也基本停留在表面层次。因此,业余球员打双打,实际是单打的简单叠加,而这正是业余选手的核心短板。

这场混双比赛,何济霆和杜玥都是1998年出生,目前世界排名第10位,是中国混双的未来之星;陈英杰/毛琳智是全运会混双业余组铜牌得主。从比赛过程来看,双方的差距非常悬殊,其根源就在专业选手拥有比较多的“战术套路”。

所谓“套路”,就好比围棋当中的“定式”,是在某种对抗局面下的最佳、最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不按照“套路”处理,就容易犯错和陷入被动。这一期,我主要围绕双打“套路”展开分析。

一、发接发战术套路是双打制胜的关键性环节

双打的战术套路,既是一种技术组合方式,也是两个人的配合方式。专业队的日常技战术训练,实际上就是这种战术套路的反复演练,然后逐渐发展到执行自动化的程度。所谓“自动化”,意味着想都不用想就这么做。这是羽毛球专项“速度”的一种高级表达方式,它不是由常规的物质力量决定的,而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专业术语称之为战术意识。这是羽毛球双打比赛中决定“快与慢”的重要内核,是专业运动员不费吹灰之力控制业余运动员的奥秘所在。

专业队的双打训练,发接发是一个备受重视的环节。训练中,教练员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发接发连贯,即发球后要快速连贯拿第三拍,接发球后要快速连贯拿第四拍。并且连贯的速度越快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打到对手的空当。

如图1-1所示,杜玥在右场区发球至2号区。注意观察图1-3/4/5,杜玥在球拍触球以后,即刻就起动向网前跟进,根本不考虑对手的技术处理。这是单双跑位的一个巨大差别,如果像单打一样等到对手出球以后再跟进,那就抢不到先机,结果必然是挑球防守(这是业余选手的惯用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单打模式)。

如图1-4所示,对手尚处在迎球阶段,还未碰到球,杜玥已经积极向网前推进,看上去有点不顾一切,实质上是双打套路训练到自动化以后的必然结果。接下来的战术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对手出球瞬间,杜玥已经抢到网前的封网位置,就在球头翻越网口的瞬间,她反手一扑得分。

再从图1-7/8/9可见,因为快速连贯抢到击球先机,杜玥打出了一个直线边线的大空当,对方的男队员几乎没有做出反应,球已经落地。这就是专业套路训练带来的“神奇”速度。

再看图2-1,杜玥在左场区发球,对方女队员接发球快拨直线边线,因为接发时前冲惯性太大,重心留在网前,所以很难连贯下一拍,与后面的男队员形成了前后队形(图2-5)。此时,场区的两个边线变成了大空當。当然,这种“空当”的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发接发连贯,就是强调在对手回位前快速出手打到空当位置。实战就是这样,见图2-3,在对方女队员接发球瞬间,何济霆的预判已经显示出抓直线的倾向,他的重心向右侧倾斜,等到对手一出球而重心尚未调整到位时,何济霆就快速连贯抓球,正手快抽对角(图2-6),等到对方的男队员反应过来,球已经落地了(图2-9)。

这种“自动化”的发接发连贯套路,对于专业训练来讲是家常便饭,但对于业余选手则相对比较陌生,这就是业余运动员经常被专业球员三五拍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防守反击套路是摆脱被动、争取主动和得分的重要路径

攻防是羽毛球竞技的主要矛盾,比赛中如果没有防守反击套路,则只能一防到底,一直被动挨打直到丢分。当然,也不排除进攻一方出现失误而防守一方得分的可能,但是这样的概率毕竟很低。

接杀挡网跟进是最常见的防守反击套路,关键点是挡网后的跟进要在毫不犹豫的前提下,挡网出球的瞬间同时起动。如图3-1所示,业余组女队员在底线进攻,正手杀对角,杜玥接杀反挡网前对角。注意图3-4/5,就在出球瞬间,杜玥已经起动向网前跟进,并形成与对方女队员对抢网前的局面(图3-7/8)。如果杜玥不及时跟进,那么对方女队员杀上网抢放,杜玥一方只能继续挑球防守。而及时跟进的效果,就是形成网前对抢的局面。此时,很考验对手的网前技术,他们一旦出错,我方就可以乘机拿下;即便他们网前处理得很好,我方也可以高点重复搓放网前,形成平等的创造进攻的机会。实战情况表现为第二种,如图3-9所示,由于及时跟进,杜玥在网前抢到了非常主动的击球点,抢放以后,已经由被动的防守状态转化为平衡的中半场对抗局面。对方反手推直线边线(图3-11/12),紧接着何济霆正手快勾对角(图3-14/15/16),成功地由被动防守转化为主动进攻。从图3-18对手的防守姿态看,属于极度被动状态,后面的结果一定凶多吉少。

混双在三个双打项目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男女选手在力量素质方面的先天差异,男攻女是常见的进攻战术。与此同时,为了快速转化攻守状态,防守时“控女底线战术”也是防守反击的有效套路。

如图4-1所示,何济霆在右区发球,对方男队员接发快拨直线边线(图4-3/4/5)。由图4-5可见,何济霆一方明显处于防守状态。此时,对方男队员已经做好了抓直线进攻的准备(图4-6),何济霆如果挑直线,马上面临对方男队员的凌厉攻势。此时,专业训练的战术素养充分显现,连一点“思考”的痕迹都没有,何济霆便快挑对角,把进攻的权利交到了对方女队员手上。接下来,对方女队员回击对角高球(图4-10/11/12),但力量有限,高球不到位,瞬间把进攻主动权交回到何济霆手上(图4-13/14/15)。可见,因为女队员体能条件的局限性,在底线出球容易出现瑕疵,并成为攻守转换的转折点,这就是混双比赛中“控女底线”战术的根本目的。

讲解很容易,执行却不那么简单。双打的每次击球,连贯时间都以“毫秒”计,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准确执行到位,没有训练到自动化程度是不容易办到的。

图5是一个反例。如图5-1显示,业余组男队员在底线进攻,正手杀直线,何济霆推挡直线(图5-5),使对方处于防守境地。在图5-7这样的相持局面下,相信所有人都觉得业余组男队员应该出对角球,突击杜玥的头顶底线才是上上策。可是,业余组男队员还是出了直线球(这是单打出球的习惯使然),把进攻权交到了何济霆手上(图5-12)。接下来的局面基本上都能猜到:何济霆高高跃起,一记漂亮的头顶滑板吊直线,骗过了对方防守队员的重心(图5-15)。对手勉强防守,被动放网不到位(图5-17),杜玥上网反手扑球解决战斗。

三、半场相持中的对攻战术套路

双打比赛中的半场两个边线是陷阱最多的区域,如果没有特定的套路训练,比赛中很容易犯错。在这一点上,很多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也时不时会落入陷阱。

如图6-1所示,业余组男队员在底线进攻,头顶杀中路。何济霆防守反抽直线,此时球飞行到业余组的半场区(图6-6),如何处理是一个考验。这种状态从局势上看是一种平衡局面,既不被动也不主动,接下来的处理好坏就决定了主被动状态。类似这样局面,比较好的处理模式有两种:一是挡网跟进,这样很容易取得主动态势;二是快速弹拉对角,突击杜玥头顶底线(出球弧度要高,以达到过人过头的目的),同样可以取得主动。但是,业余组男队员显然缺乏套路训练,他既没有挡网也没有弹拉,而是习惯性地反手抽压中路(图6-7/8/9)。因为球的弧度较低且向上飞行,正好进入了专业组封网的火控范围(图6-9)。于是,何济霆、杜玥一唱一和,前后两次連贯封网,就把球钉在了地板上(图6-13/14/15)。

类似的错误在业余比赛中非常多见。如图7-1所示,业余组男队员在右场区发球,杜玥接发球快拨直线边线,球又到了半场边线位置。按图7-6的双方站位,此时抽压直线边线和快弹对角高弧度球,是两个比较合理的选择,相对容易在下一拍争取主动。可是,业余组男队员仍然坚持自身的习惯处理,反手抽压直线至中央半区(图7-9),何济霆向右侧跳一步就形成了绝杀(图7-10/11/12)。这样的技术处理,跟送货上门挨打是一个道理。用慢动作回放或者静止图片展示,任何人都觉得不应该,当事人肯定也后悔不已,但在实战中又都不自觉地跳到陷阱当中。

图8是一个正面例子,是训练有素的专业球员在相似状态下的正确处理。图8-1显示,何济霆在底线进攻,正手抽杀直线。业余组男队员反手挡直线(图8-3),此时球也到了直线半场区(图8-6),最坏的处理就是正手抽压,无论走直线还是对角,都存在被封死的可能。而何济霆的高明在于,他采用了拉高弧度的快速弹拉中路(图8-7/8/9),因为封网封不到,球又在两人中间,对手两人只好同时后撤(图8-10)。最后是女队员拿到了球,因为球已经过头,对方女队员只能勉强反弹高远球,结果还是不到位(图8-14)。杜玥见此在底线头顶区跳杀中路,落点正好在对手两人中间,两人均未做出防守反应(图8-18)。

猜你喜欢

对角双打战术
战术引导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点燃思维火花,优化解题策略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K—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
折大象
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