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
2019-09-10向雯
向雯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而今,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可持续”成为其核心要义。用“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经济体系”的性质,不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需确保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的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是各方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这样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全球环境的共识。在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涵盖全球总人口的2/3,占全球经济规模的1/3,且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沿线国家来说,既迫切又必须。
6年来,从亚洲到非洲,从陆地到海洋,一条条铁路、一座座桥梁、一个个园区……通过提升交通能力、建立通信网络、产业园区、经济走廊等,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教育水平、人力资本等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条件不断完善,形成可持續发展闭环。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已完成和规划中的“一带一路”交通运输项目将使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货运时间平均减少1.7%-3.2%,使全球平均航运时间减少1.2%-2.5%,使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将增长0.7%-2.9%。“一带一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日渐显现。
其次,融资的畅通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资金需求量巨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融资如不可持续,会影响项目进展和经济效益。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融资渠道的建设,都为相关国家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中欧班列的开行、航空航线的新增,打破地域壁垒限制,搭建起我国内陆城市连接外界的桥梁,拓宽加深了中外经济合作的方式、领域。目前,中欧班列开行范围覆盖我国主要省市区和欧洲侣个国家55个城市,各国间的优质产品实现了双向流动,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就此形成。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说,“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这里我要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成功举办两届的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打造越来越开放市场的有力证明。中东欧的畜牧产品、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俄罗斯的农产品等已源源不断走进了中国家庭。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累计进口商品104342亿元,同比增加89亿元。进博会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又一重要平台,也成为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依托“一带一路”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各方携手同行,不断推进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许,这也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终极意义所在。
在过去70年时间里,中国数亿人口脱贫,成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榜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经在马尔代夫开发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马尔代夫的马累国际机场扩建项目、道路的修建以及港口项目等。索马里驻华大使阿瓦莱-阿里-库拉内:
多年来,中国在制造技术和科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如今,中国正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分享这些经验和成果。“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当代人民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带来真正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