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起木偶,学唱戏

2019-09-10

放学后 2019年6期
关键词:傀儡村姑木偶戏

幕布徐徐拉开,眼前是一线绘着野花和坡地的挡板,挡板后的舞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大树、山石等造型。音乐声起,金发王子披着红色披风上场了……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舞台上,上演的是由格林童话改编的木偶剧《青蛙王子》。只见一阵烟雾升起,巫师的身体陡然变大了两倍,他举起长长的袖子,嘴里念念有词,王子徐徐倒下,随即跳起了一只绿色的青蛙!

台下的小朋友们连声惊叹,木偶剧简直有了魔术表演的效果!可惜这一线挡板挡住了视线,不能一探木偶下的究竟。仿佛猜到了小朋友们的心思,《青蛙王子》表演结束后,幕布徐徐拉上,再开启时,挡板没有了,舞台后方的大荧幕上是水墨画般的田园风光,还有一头老牛正在悠闲地吃草。

欢快的音乐响起,一位黑衣服女演员举着一个半人高的木偶跑上了舞台。木偶分明是小牧童的造型,只见他身穿绿色衣服,手提一根长鞭,头顶的发束随着音乐一摇一摆,说不出的调皮可爱。

“咿,呀,桃花开,咿呀喂……”随着一声悠扬曼妙的唱腔,又一名白裙子女演员上场了。她手里举着的木偶也穿着白裙子,头上戴着个翠绿色的圆帽子,原来是个精灵美丽的小村姑。

小村姑要去杏花村买酒,遇见小牧童问路,小牧童借机央求她唱歌……舞台上,两名演员随着木偶一起转身、弯腰、跳跃,操纵小牧童的演员脚步沉稳,举手投足间透着股憨厚劲儿;操纵小村姑的演员则脚步轻灵,手中的木偶衣裙飘飘。

“她们唱的是花鼓戏!”台下的小观众忍不住喊出了声。没错,这正是剧团的经典剧目——曾在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艺术中青年技艺大赛上获奖的《小放牛》。

小村姑的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三个小和尚就登场了。小和尚们个个身怀绝技,抖一抖身体,脖子上的念珠就飞到了半空里,再一探身,念珠又回到了脖子上。真人表演不足为奇,可是完成这系列动作的是演员操纵下的木偶,这让孩子们大开了眼界,惊叹声此起彼伏,鼓掌声一阵比一阵热烈。

不知不觉,演出结束了。长沙理工大学子弟小学的几名同学意犹未尽,和记者一起来到了后台,想亲手操纵木偶,找一找感觉。

周宁老师拿来刚刚表演过的小村姑,教同学们单手握住木偶衣裙里的木杖,紧贴自己的耳朵高高举起。

“太重了,我撑不住了!”不到五秒,任贤烨同学手中的木偶就开始摇摇欲坠。

“咬牙坚持住,这个木偶只有三斤重。”周老师笑着扶住了他的手,“我还没教你怎么拉线,怎么让她低头眨眼睛呢。”

刚才演员们在舞台上跳转腾挪,手中的木偶仿若无物,没想到自己来操纵,连简单举起都困难,更别说让木偶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了。同学们都傻了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学们不由感叹,“木偶戏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非遗小课堂

Q:湖南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木偶戏?

湖南木偶戲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的民间傀儡杂耍。最早见于史籍是在《旧唐书·崔慎由传》中的记载:唐成六年(865),桂州戍边官兵起事,经湖南“每将国郡县,先令倡卒弄傀儡,以观人情。”湖南杖头木偶戏到清代已很兴盛。清同治八年(1869)《溆浦县志》中,载有邓大猷的《竹枝词》:“梨园弟子不知耕,一担傀儡随处行。但过重阳风雨后,村村演剧赛秋成。”

湖南境内木偶戏分祁阳、衡山、龙山、常德四大流派,现以杖头木偶戏见长。湖南杖头木偶戏继承发展了包括祁阳木偶戏、长沙木偶戏在内的表演艺术形式,通过长期的继承与发展,在创新和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其特别注重木偶操纵表演技巧,以刻画各类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为特长。其操纵方法作为中国杖头木偶戏主要流派被各地同行效仿。湖南杖头木偶戏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傀儡村姑木偶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插秧
东汉
木偶戏
插秧
村姑
《牵丝戏》
木偶戏
傀儡的密码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