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若水 杏坛“永清”
2019-09-10鲁利玲居佳华
鲁利玲 居佳华
中共党员,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教育处主任,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30年间,获得过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小学组优秀学校管理员奖、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
30载教师生涯,23年班主任工作,李永清这位坚如磐石、韧若蒲草的乡村教师,践行着“大爱若水”的教育情怀,扎根江南农村,绘就了生命中最美的华章。
一、“永”的境界:驻星星队海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30年坚持做好一件事。30年来,李永清甘做铺路石,创办《星星队报》、创立“红领巾小银行”、开设“爱心专户”……30年的恪守,化作他对教育的满腔热忱。
乡村的少儿教育一直是李永清心中的一个梦,为乡村的孩童打开阅读之门、敲开眺望世界的窗是他圆梦的第一步。1989年,他在青海省湟源县第一小学首次创办了《星星队报》。青海的冬天,奇寒无比,恶劣的气候、艰苦的条件并没有摧垮他的信念,他坚守培育“星星”的初心:只要孩子们喜欢,就得办好《星星队报》。通过他的不懈努力,队报以燎原之势迅速成熟。4年之后,队报跟随他从青藏高原来到江南水乡,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星星队报》创刊25周年之际,时任江苏省少工委副主任华耀国、《少先队活动》总编沈瑞等曾专程来到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参加庆祝活动,并高度评价队报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作出的重要贡献。华耀国题词称赞:“《星星队报》,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瑰宝。”30年来,队报出版400多期,并获得首届江苏省中小学校报校刊评比优秀奖。
乡村孩童的质朴善良时刻感动着李永清,为了守护孩子们的纯真爱心、为了圆更多孩子的梦想。2002年,他创办了“红领巾拾金不昧小银行”,设立“拾金不昧光荣簿”。当时顾文健同学拣到的5元钱成了“红领巾小银行”第一笔道德存款。如今,“红领巾小银行”已经成为常州市武進区少先队一个响亮的品牌。
30年的坚持,永驻的少儿教育情怀,聚成了那一湾星星队海。不知不觉,这一湾星星队海义无反顾、奔腾向前,已然汇聚成了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一道优美而独特的风景。
二、“清”的执着:汩田田乡泉
俯首是春,仰首是秋。在潘小这片充满希望的乡村教育田野上,李永清老师用他的执着耕耘着、奋斗着、奔跑着。
30年来,他用精彩的文笔、灵动的摄影打造了潘小新闻宣传的“李氏品牌”,学校的新闻报道大多出自他手。他每天默默地穿梭于学校的每一寸角落,执着于每一项工作,办公桌上一张张便签条标注满的是他将要完成的工作,旁边的木长椅成了他加夜班休息的床……
2006年以来,李永清带领辅导员团队为学校创造了几十个“第一次”:武进区少先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武进区十佳红领巾示范校、常州市十佳小记者站、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班队集体建设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成就了一系列乡村小学争先创优的发展奇迹。
未停止过追求脚步李永清,要将乡村教育的根扎牢、扎深。于是,两个省级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少先队员孝道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动感中队在“手拉手”活动中成长的研究与实践》相继开题和结题,他的50多篇研究论文也在区以上报刊发表、获奖。
30年,爱在乡村,情满乡村。乡村教育于李永清而言,是一种信仰,是一片情怀,是一份担当。因为“清”的执着,汩起的那一泓乡泉,纯洁而宁静、清冽而甘甜……
三、“李”的追寻:觅生生欢溪
就这样,一年年,一个个365天,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声名显赫的功绩。因为和孩子的相逢、相遇、相知,让他觅得了芳华与欢喜。
30年,扎根乡村,他与孩子相怜。王小艳来自青海的一个苦难家庭,父亲早逝,兄妹俩靠母亲微薄的工资过活。自小学起,李永清便一直关注着这个要强的孩子,时常为她添补学习用品,用自己工资贴补她的生活费用,年复一年,一直资助到王小艳考上大学。在大学期间,李永清一次次的探望,构建了一幕幕“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场景。后来,小艳赴德留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的她动情地对李永清说:“《星星队报》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肯定,您的教师魅力更是影响我至今,您在我们眼中永远是亲哥、暖爸……”
30年,扎根乡村,他与孩子相惜。为了孩子,李永清义务献血9次。自己因值班左边锁骨摔骨折,正值学校缺教师,为不耽误学生,他用纱布吊着手臂坚持上课;暑假赴校组织小记者开展活动,不幸摔伤,两根肋骨骨裂,在医院简单处理后,他仍坚持带领学生开展夏令营……
30年,扎根乡村,他与孩子相守。一项项工作的默默付出,让李永清收获了层出不穷的惊喜。他指导的学生在刊物上发表文章,他带领孩子参加活动获得嘉奖,辅导社团取得不俗的荣誉。在他看来,30年来,孩子们的5000多张证书,是对李永清最大的褒奖。
李永清没有因为各项荣誉而懈怠,而是把自己的人生之舟定位在奉献的港湾,用自己平凡的坚守,诠释了学校“走好每一步”的校训。
大爱若水,杏坛“永清”。他用“水”一样的情怀,驻起的那一湾星星队海,汩起的那一泓田田乡泉,觅得的那一处生生欢溪……这是对乡村教育的执着坚守,是“长大了的儿童”真正为了儿童、服务儿童的大爱有恒!
(作者单位: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