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摇滚音乐会
2019-09-10沈鸣
沈鸣
【关键词】个性学生;活动育人;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5-0074-02
2018年秋季開学在即,虽然还在暑假期间,但我们已经忙碌了快半个月。为了放松一下,我邀请几个同事小聚,地点选在学校不远处的音乐餐厅。之所以选那里,是因为那家音乐餐厅有我20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高原驻唱。听说高原唱得很好,学校不少老师是他的粉丝。晚上8:00,我见到了略有些发福的高原,他穿着一件非常普通的T恤。未见他之前,我对摇滚歌手的想象是“酷酷的”“另类的”“放荡不羁的”。我觉得,他们应该顶着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扎一个或若干个小辫,身上画着文身或刺青,衣服上有几个破洞,扯着嗓子,摇头晃脑地唱歌。而站在我面前的高原,不还是当年那个身穿校服、憨憨的小伙子的模样吗?
高原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见到我,竟还露出一丝学生见老师的羞涩,似乎怕我提及他在学校的那些“糗事”。得知我不能等到10点他的演出时间档时,他提出让我立马点歌。这是何等的殊荣啊,我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他和台上的歌手悄声说了几句,就带着小伙伴们登台了。整个乐队连他5个人,4男1女,着装朴素得和摇滚这种时尚音乐半点也搭不上边。其中唯一的女孩约莫才20岁出头,高高瘦瘦的,一头飘逸的长发,白T恤+牛仔裤,手里拿着一把电吉他。我记得高原在初中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黄家驹,喜欢Beyond乐队,甚至到了痴迷的境地,一下课就“海阔天空”地唱。他的成绩始终不好不坏、不上不下。那时的我虽然年轻却很传统,觉得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把唱歌尤其是唱摇滚看成是不务正业。时光倒流,我似乎看见当年的自己在“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不要“玩物丧志”。真没想到20年过去了,他最终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走上了音乐这条道路。歌声中,我眼里泛起了泪花,作为老师,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见自己的学生自立自强,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获得他人的尊重。
故事说到这似乎该画上句号,其实不然,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学期开学,经过两个月假期的放松,学生们好像也放松了不少:校服不好好穿,不仅发型不符合学生守则要求,颜色也是五颜六色,一些女生们甚至直接带着火红的嘴唇和黑黑的熊猫眼就到学校来了……校长室、学生处,大大小小会议都在谈抓常规、抓学生的仪容仪表。但在我看来,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美的内涵,光靠说教、惩罚是治标不治本。我不想每年都像一个爱唠叨的老婆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叨叨这几件事情。我想,我们得有些改变了。作为教师,我能够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张扬个性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他们所认知的方式来体现存在感,获得同伴的认可。但学生把丑当成美、把庸俗当成时尚这样的审美观,教师是有必要进行引导的。这时,我想起了高原,想起了他的摇滚乐队。我想在校园里开一场摇滚音乐会,让学生看看摇滚歌手的言行举止、对理想的追求、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
借偶像来说我想说的话,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好,但实现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首先是高原乐队的演出费用,其次是演出的设备,而且在校园里开摇滚音乐会,学校会不会同意还是个大问题。不过,活动后续的发展证明了我的这些想法完全是多虑了。当我把我的想法提出来后,很快得到了学校和同事们的支持;当我尝试着把我想在校园里开摇滚音乐会的想法和高原说了,他也是满口答应。而音响设备问题也很快被一个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学生解决了。
就这样,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9月26日下午,高原的乐队给师生们献上了一场高水平摇滚盛宴。《不再犹豫》《一生所爱》《光辉岁月》等经典摇滚歌曲回荡在校园的上空,熟悉的老歌、深情的演唱、震撼的音响效果……乐队的精彩表演不时掀起高潮,大家用掌声表达对演出的喜爱。演出中途,乐队成员还和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有学生觉得他们作为摇滚歌手,穿着打扮丝毫不另类;还有学生提出如何平衡兴趣与学业的关系等问题。高原对大家的提问一一解答,已是一个父亲的高原的回答和我的预期不谋而合。他认为对艺术的追求不在于外在形式,不是用另类吸引关注,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并经过时间的积累、积淀,把自己融入艺术之中,成为它的一部分。我看见台下有学生点头,有学生陷入沉思。
这次活动带来的后续影响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一开始,我只想学生能遵守校规校纪,能按中学生规范穿着打扮,但结果却延伸出了学习与爱好的平衡、理想与职业的选择、参加演出的盲人贝斯手自强不息精神等等。每一件事情都发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
我希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较高审美情趣的人;我希望通过学校的教育能让学生实现真的探索、接受美的熏陶、引导对善的追求。那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能发挥最佳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所有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以这场音乐会为起点,后期我们又开展了“让中国传统花道美学绽放花样年华”插花艺术欣赏,“以丝为之,永不凋零——绒花”非遗传承体验,“诵读中华经典,共铸中国梦想”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在一次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活动中,学生们的行为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化妆的学生少了,懂礼貌的学生多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少了,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多了;沉迷游戏的学生少了,参加学历提升的学生多了;教师们脸上的笑容多了,怨气少了,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