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英达:阴差阳错羽球情

2019-09-10

羽毛球 2019年4期
关键词:球馆排球陕西省

回望过去,李英达会拣出两段邂逅作为她人生的关键点:一则是小时候遇到了排球,另一则是偶然的机会遇见了羽毛球。

排球曾经是李英达少年时期的一切。出生于沈阳的她,在一次陪同学去体校排球队面试的时候,从陪太子读书的书童,反客为主成了正式队员。那时候,她想着给家里减轻负担,不如就去练排球吧。李英达参加过全国青年联赛,拿过亚军,但是因为身高并不占优,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便选择了退役。

大学毕业后,李英达找了和体育不沾边的工作。离开体育圈的那段日子,她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领域,也正是那段时间,她很偶然地接触到了日后给自己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羽毛球。

也许是从小练体育的原因,当李英达第一次握住羽毛球拍,她感觉自己上手特别快,而且这项运动的轻盈感深深地吸引了她。“好像手上的动作和排球有些相似,但是步法确实不太一样,不过并不难适应。”那时,李英达自己有一个羽毛球小团队,经常会以羽毛球的名义到全国各地参加业余赛。

起初,李英达并不知道团队的水平究竟到什么地步,想着赢不赢球没所谓,趁打球空隙四处旅行、找些美食吃,也是很好的事情。但可能是搭档水平太好,李英达调侃说团队成绩意外的理想。“我们经常以两对男双、一对混双参赛,拿到过很不错的成绩。曾经在全国东西南北中大赛的哈尔滨站夺得冠军,那一年总决赛也拿了金牌。”可能那次胜利来得太突然,李英达说,能有如此好的成绩,还是要感谢对手阻击掉了不少高手。此外,她还参加过四届双雄会,拿过西北区冠军,2013年在武汉总决赛上拿到了第二名。

随着对羽毛球认识的深入,李英达萌生了开展青少年培训的念头。因为自小从事体育,在球场上的摸爬滚打,让她深知体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她自言自己接触排球前很不爱说话,但打了排球后,她的自信心有了完全不同的提升,人也从那时候起变得开朗直爽。后来她将想法讲给搭档听,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我们就想先弄一间球馆,既可以搞青少年培训,也方便自己不必再去预约场地打球了。”

李英达从开一间小球馆的初心,到以“羽毛球教育”为出发点的第壹国际羽毛球俱乐部成立,她的立足点很明确,自己的俱乐部要区别于一般的培训班。“教育是事无巨细的,从最基本的羽毛球基础到做人的行为准则,这些都是俱乐部小球员要接受的学习内容。”

第壹国际羽毛球俱乐部是陕西省唯一的青少年培训基地,目前在西安本部有一个设施完善的球馆,拉链地胶、新风系统、灯光等都是一流标准。但因为当初面积有限,只有四片场地。不过,俱乐部的辅助设施非常全面,还包括了力量训练区,安置了跑步机等健身器械。另外,俱乐部训练后有恢复理疗环节,包括理疗、运动医疗等,可以最大限度帮助运动员进行恢复。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都能够在训练后得到同样的放松服务。此外,俱乐部还和咸阳师范学院合作,建立了咸陽的一个培训基地。“到时候,基地会有十片场地,辅助设施会更加完善先进。”

李英达的俱乐部和西安85中学一起合作了3年,作为陕西省青少年传统羽毛球学校,特长生的羽毛球训练都是由第壹国际羽毛球俱乐部负责。“我们会安排教练资源,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训练。三年间,85中拿到了陕西省几乎全部的青少年冠军。前段时间陕西省中学生比赛,他们还包揽了初中组、高中组的男女团冠军。”

李英达的“羽毛球教育”理念,不光要小球员学会打球,学习上同样不能松懈。“因为视野开阔,才会让孩子们对技战术的理解运用更加灵活,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为了让小球员们更有责任感,俱乐部会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像是带小球员到希望小学和留守儿童交流等。她说,公益活动已经做了四年,最初是希望俱乐部的孩子通过帮助其他小朋友,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但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益最大的其实是自己。“每一次活动,都鼓励自己要坚持俱乐部的经营,通过羽毛球让孩子收获自信,找到成长的正能量。

85中的校长曾对李英达说,小球员到俱乐部训练后,精神面貌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球打得不错的孩子,在学校会有飘飘然的感觉,但来到俱乐部后,会要求他们见人有礼貌,教练给你指导后,必须要对教练鞠躬,坐姿站姿各个方面都有规范。“像之前我们俱乐部到日本去打交流赛,日本小球员上场后不光会和主裁、发球裁判握手,还会向球场四周的司线员鞠躬致敬,这些礼节实质都是让球员更有自律性。”

现在,李英达依然坚持每周打羽毛球,只是工作的关系让她很难再有时间到各地参加比赛。她说:“羽毛球让我重回体育圈。其实,做俱乐部要操心的事情很多,但是想到收获的快乐,那些艰辛的付出就不算什么了。所以,不仅是责任感,还有对这项运动的喜欢,让我感觉每天的生活都是充实的。”

猜你喜欢

球馆排球陕西省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运动中的数学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金钱之味
DOTA2圣地钥匙球馆的兴衰没落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悬梁之剑
似“定”而非巧判断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