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纳米十五年,速度三部曲(二)
2019-09-10天堂有羽
天堂有羽
上期我们提到“从七开始是老梗,两种技术成标配”,二者之一的“76孔单线道”,十年前(2009年第11期),我们已经在《选拍穿拍有法可循,巧用“剃刀定律”》一文中讨论过。当时本人的看法是,72孔更符合极简境界的要求。
十年后,我的看法稍有改变。76孔球拍的拍头位置,通过“加穿”一条横线,与“回穿”最后一条横线后,既减少拍头无横线区域,又让此区域的拍压再高,还可以找到“史上最近”的一个线孔打结,将拍头秒断、打结掉磅等问题,通过这三个“骚操作”进行最大程度的缓解。说来话长,相关内容已在建设当中,这里先预告一下。总之,通过方法的改进,我已经不再认为76孔技术像十年前理解的那样了。
回到本文,我想说的是,在这十年间,整个市场是不是也完成了一次迭代?
在NF700之前的88S,还有胜利新品TK利爪等型号上,我隐约发现羽毛球拍行业可能也在开启一场“审美循环”。于是,我们不得不从76孔单线道技术谈起。
在Yonex Ns7000的球拍方案上,其性能表述为:
拍框上部线槽运用单通道线孔设计,采用交错式穿线方法,有效改善拍框承载耐用度。在激烈的双打比赛中,搭档之间的球拍碰撞往往很容易造成拍框折损。在NS-7000羽拍上运用了单通道线孔设计,使拍框在2点钟和10点钟位置受力负荷更均匀,提高拍框耐用度7%,从而降低了球拍碰撞的折损率。
另外,我还发现“76孔单线道设计”,除了官方说明的“耐双打交拍”的优点外,还让线床更美化了。从外观上,解决了传统72孔球拍越靠外面的竖线越不直的问题。当然,这称不称得上是问题还有待商榷。之所以发现这个“要点”,也是一名新手用他的“刁钻角度”对我进行“思维撞击”的结果。
分享以下三个案例,希望我们的读者永远不要掉进“用76孔的眼光看72孔球拍”的坑里面去。
碳素球拍问世四十多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全面72孔时期。近十五年,有了三维打孔的机器,球拍钻孔技术升级后,76孔才有机会成为主流技术。但目前,也就YY的全部高端球拍与部分中端才实现了这项技术的基本统一,其他品牌仍然处于两种技术、两条腿走路的阶段,甚至在今年春季,72孔的高端拍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76孔之革命尚未成功,打孔机的同志仍需努力。
72孔案例1:何不竖直
新手:球拍的线没拉好,两根线都歪了,受力不均,拍框容易断裂。
(旁白:好强的“滑坡式”推理,还好不是无知者无畏,只是不知者无罪。)
本人:最外面的那一根,本来(72孔球拍)就是这样子的啊。只有单线道76孔,才有办法摆直的。
新手:我以前的拍子都是横竖平行的。
新手只有最后一句话是对的,证明76孔球拍属于市场主流,早在2013年已经如此。现在,随便买支球拍(进阶型、非野球定位),买到76孔的概率确实会大于72孔,但也不见得76孔已一统江湖。案例3的时候,我们再观察一支刚上市的高端球拍,让球后小戴告诉你,72孔也能萌萌哒。
审美会在技术的基础上周而复始地循环,就像“重久必轻、轻久必重”,“控久必弹、弹久必控”。76孔引发审美疲劳,80孔等不成主流,其他线孔多属作死,不把穿线师当人。想一想也就历史最悠久的72孔,能在这个循环中再拧出来打一场复古战【注1】。
72孔案例2:何不对称
一句话评价如下:
我们是一个严肃的专栏,经常要通过这些情绪表象去挖掘问题实质。
72孔球拍的拍头,其横线与竖线,一边完全重叠,另一边完全错开,一叠一错,在视觉上的差异确实比较明显。这仍然是一个“来自新手的刁钻角度”,换句话说,在球拍上面追求绝对对称,到底是不是一场怨念?
曾经有个球友,发现72孔、22条横线球拍的横线结都打在拍框的一边,而不是像76孔、21条横线球拍一样左右各一个。于是,会发出案例1一样的疑问:结打在拍框同一边,拍框两边受力不均衡,容易断拍吧?当时知名穿线师猪猪只回了一句:方向盘在左边,汽车会侧翻吗?
可以肯定的是,76孔球拍,不管前面提到的“竖线必直”,与上面提到的“打结不偏”等等,严肃的话,都不能算得上是优点,硬掰则只能证明“优点”太廉价。
与此同时,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76孔的拍头相比较下是美观了一些,除了上个案例说的,线床竖线部分更规则,还减少了很多横竖共线的情况。当穿线的流派向“极简化”方向发展的时候,会有一个说法:“没有共线,就没有伤害”。说伤害可能言重了一点,但也要留意,共线会增加线孔塌陷的机会。
72孔案例3:卷土重来
图片选自胜利公司2019年春季新品廣告,在“小世锦”百年全英亮相的新拍——TK-FCLAW(利爪),是球后戴资颖专属型号。在原来76孔的TK隼的基础上,做出一个72孔小平头的衍生版本【注2】。新利爪相对于原型隼,一个词形容,其好处就是“甜度高”,遗憾就是“容错相对较低”。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性能差异并非主要由72孔与76孔之间造成,而是小平头与中平头的特性所致,这也算是术有专攻,各有所长吧。
综观整个行业,“圆头技术”与“665毫米不加长”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幸运的是,还有小平头、紧凑面与670毫米,可以让“甜度党”仍然品尝到球感与控球的红利。
【注1】
【注2】
衍生系列有想把“隼”这一形象榨干的节奏,在此我们可以预测接下来可能还会有。
本文参考
1、赵英男,《汽车造型是圆还是棱,是审美循环》,知乎日报,2014;
2、搜狐网,《汽车大势,方久必圆,圆久必方》,2016;
3、《装备 | 选拍穿拍有法可循,巧用“剃刀定律”》,羽毛球杂志,2009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