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华 5G有技术难点,但仍是大势所趋
2019-09-10殷星
殷星
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超过了220个国家和地区,网民超过35.5亿,毫无疑问,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5G。而这也是2019年两会讨论的热点之一。
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少华介绍,5G的带宽比4G要提升几十到上百倍,时延也大大降低,每平方公里的用户数会大大提高,具有更高速率(1Gb/s以上)、更广覆盖、更大规模连接、更低时延(毫秒量级)、更高可靠、更微小型化、更智能化和更低功耗等特点,各个指标都有望发生数量级的提升。
“与4G相比,中国5G的发展好得多。在5G领域,中国毫无疑问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中国企业在5G方面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但可以说,目前5G核心技术的全球竞争已日趋白热化,而中国还有许多难点需要克服。”
余少华介绍,难点首先在于核心技术问题。他认为,5G的全球标准出来后,还需要做芯片的改版设计和基站设备制造等,对芯片、软件和设备的各项指标、成本、大小、重量、稳定性及可靠性等都有严格要求,对核心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5G标准要求类似上海这样人口稠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能实现的链接数超过百万,即在一平方公里面积里,有100万个人同时使用手机。这对芯片的设计、计算能力和基站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都要求很高。”余少華说。
同时,5G的大规模商用还要考虑成本和收益比。余少华说:“中国任何一家运营商要建设全国5G网络的话,花费都非常惊人,预测需要上万亿元人民币,企业如何收回成本?在4G时代,‘杀手级’的应用应该是微信,那么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标志性的业务又是什么?企业在推动5G发展时,需要考虑这样的盈利点。”
尽管挑战众多,但大力发展5G无疑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正处于“网络信息世界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进程中,这一进程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的竞争、安全、经济和文化等多重格局。余少华表示,未来20年,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人—网—物三元万物互联及其与各行业各区域的系统性融合。网络具有超乎想象的感知、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与传统行业和区域结合,将催生出无限的可能性。
“中国工信部已经表示今年下半年要发放5G的临时牌照,因此5G商用最初涉及的领域应该还是‘人联网’,预计到2021年能实现大范围的应用。我相信后续还会有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网络空间会不断充实和扩大,连接数量会从几十亿到百亿级,再发展到千亿级与万亿级,从地面的平面互联发展到空间三维互联,甚至在未来,实现和外太空以及星际互联,也是有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