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一步不撤,看谁敢后撤一步!”

2019-09-10孟红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韩军彭德怀志愿军

孟红

梁兴初(1913-1985),原名梁兴祚,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红1军团第2师2团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343旅685团营长、副团长,115师教导第5旅旅长,滨海军区13团团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1师师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师长,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第10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38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长、第20兵团代司令员,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0年10月19日,梁兴初率部第一批入朝作战。毛泽东对第38军予以重托,10月20日至11月5日间,曾8次电告志愿军司令部给第38军下达作战任务。抗美援朝中,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重创美军,获“万岁军”称号。

“下一仗不打出38军威风来,我就不是梁兴初”

在彭德怀第一次主持召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上,彭德怀问梁兴初准备得如何,他“唰”地站起来回答道:“很好,一声令下,即可出发!”梁兴初的回答令彭德怀非常满意。然而,第38军却在第一次反击战役中出师不利。

这次战役是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的。第38军的任务是奔袭熙川,歼灭韩军第8师。经过军委讨论决定,以该军第113师担任主攻;第112师迂回熙川以东,包抄敌人,断其后路;第114师为预备队。可就在这时,已迂回到熙川以东的第112师发来急电,告之发现“黑人团”。梁兴初大吃一惊,考虑到美军装备好,火力强,因战情发生变化,决定谨慎行事,将第112师的情报上报给志愿军司令部,结果却贻误了战机。待29日下午第112师向熙川之敌发起进攻,除肃清外围之敌约100多名以外,韩军第8师已溜掉,且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黑人团”。后经查实,“黑人团”这一消息为误传。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在志愿军司令部召开的总结大会上,梁兴初受到了有生以来最严厉的批评。会上,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邓华通报了战果,并特别表扬了第39军和第40军。随后,他话锋一转,批评道:“我们有些同志还不懂得把自己的主力插到敌人的侧背攻击,包围歼灭敌人。特别是熙川战斗,韩军两個团本来已被我军截断了退路,但113师迟迟不发动进攻,结果让敌人跑掉了……有些军动作太慢,白天不敢行动,主要是怕飞机,夜里本来是歼敌的好机会,结果由于对敌估计过高,又不敢大胆地截断敌人的退路,延误了战机。38军未能按时到位……”

邓华正说着,满脸怒气的彭德怀吼道:“38军梁兴初到了没有?”当他看到梁兴初后,他怒骂道:“我问你,你38军为什么慢慢腾腾,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下去?你是怎么搞的?人家都说你是一员虎将,我彭德怀没领教过,什么虎将,我看是鼠将!老子让你们打熙川,你说熙川有‘黑人团’,一个‘黑人团’就把你给吓住了?这分明是临战怯阵,哪里是抗美援朝!”

梁兴初忍不住说道:“不要骂人嘛!”

彭德怀正在火头上,梁兴初这一顶嘴无疑是火上浇油:“不要骂?你梁兴初没有打好,就是骂你!你延误战机,按律当斩!骂你算客气的,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此话一出,整个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噤若寒蝉。

散会后,梁兴初还坐在那里发呆,志愿军作战处处长丁甘如关切地叫他去吃饭。梁兴初一听便站起来往外走,说道:“彭总要杀我的头,还吃什么饭?”

丁甘如忙劝道:“刚才彭总见到我,知道我来找你,便对我说:‘你告诉他,会上我可能批评重了些,我彭德怀就是这个脾气,不要因为挨了批就泄了气,下一仗要打好!’”

梁兴初不服气地说:“泄气?我梁兴初是铁匠出身!38军也不是纸糊的!下一仗不打出38军威风来,我就不是梁兴初!”他停顿一下,接着说:“老总批评人很厉害,我当时有点儿不服气,现在想想还是批评得对。38军没打好,主要责任在我,我对不起38军的人。你告诉彭老总,请他不要再生我的气了。我梁兴初是有骨气的,38军不是孬种。我回去就召开军党委会总结教训,拼出老命,也要打好下一仗!”

“考虑作战方案的那一夜,父亲抽剩的烟头装了一大碗”

为了粉碎美军妄图鲸吞朝鲜的“圣诞攻势”,志愿军党委遵照毛泽东的决策,确定集中9个军,在东西两个战场发起第二次战役。

按照彭德怀的部署,准备采取示弱于敌,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最后各个歼灭的战术。副司令员韩先楚亲自来到第38军,对梁兴初说道:“你们军先打德川,整个战役从你们这里开刀,拿下德川非常重要!毛主席曾多次电示,要把在西线迂回的任务交给38军。彭老总相信38军能打好,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德川你们一定要打下来!”

为保险起见,韩先楚准备派第42军一个师过来助战,被梁兴初拒绝。他对韩先楚发誓道:“打德川我们包了!”

这时,彭德怀打电话过来询问部队情况,韩先楚向他报告了梁兴初的决心。彭德怀说道:“梁兴初的口气不小嘛,可不能赶得敌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歼!”他的声音很大,大家都听到了。

梁兴初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军中无戏言!保证完成总部交给的作战任务。”

“考虑作战方案的那一夜,父亲抽剩的烟头装了一大碗。”梁兴初之子梁晓源说。在11月25日发动进攻前的晚上,梁兴初突然把军侦察科长张魁引找来,劈头就问:“你敢不敢插到敌后去?”

在张魁引给出令他满意的答复后,梁兴初便指着军用地图对他说:“这里是德川,这里是宁远,你带一部分人从它们中间插过去。要携带电台,沿途随时向指挥部报告敌情、地形,最后要插到德川以南武陵里,炸毁大同江上的武陵公路大桥,时间不得迟于26日上午8时!”

当晚,张魁引便带领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出发,于26日早晨7时20分插到武陵里,成功地将大桥炸成两段,堵住了敌人的退路。

次日,梁兴初命令第38军主力兵分三路出击。上午9时,德川城北、城东高地均被第38军占领,韩军第7师5000多人被包围在德川河谷一个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之内。梁兴初见势大喜,命令各部一齐向韩军第7师开火。经过7小时的激战,取得了全歼韩军第7师师部及所属第5、第8联队,缴获各种枪、炮、汽车,并生俘美军顾问团上校团长等辉煌战果。第38军孤军深入敌后,迅速从德川打开了战役缺口。彭德怀看罢战报,连声说:“38军打得好!打得好!”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

为迅速扩大战果,彭德怀命令第38军再接再厉,于当夜出发,进到嘎日岭、兴德里一带,准备消灭东援、南逃之敌;而后以一个师进逼价川,除牵制该处敌人外,军主力应于28日向价川以南之三所里及平原里迂回,攻击军隅里、价川之敌。

27日黄昏,第38军从德川出发,第113师插向三所里,第112师向价川前进,第114师直扑嘎日岭。

嘎日岭在德川以西,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在这海拔810多米的山岭上,仅有一座宽10多米的险峻山垭,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穿过其中,是第38军主力向军隅里进军的必由之路。若不占领,敌人就会在这里卡住我军前进道路。即使我军能插到三所里,也会因缺少主力配合而难以支持。

梁兴初通盘谋划后,决定首先抢占嘎日岭。当志愿军第114师赶到距嘎日岭两公里的地方时,敌人已靠机械化优势占领了嘎日岭主峰。经侦察,上面是土耳其一个加强连,因为衣着单薄,抗不住岭上刺骨的北风,此刻敌军正在烤火取暖。

梁兴初闻报果断决定,偷袭嘎日岭高地。志愿军第114师突袭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索地全歼了敌人,占领了嘎日岭主峰。与此同时,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击退了企图增援的美骑兵第一师的两个营。至此,美军第8集团军东援德川、阻我西进的计划被38军粉碎。

与此同时,第113师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先敌5分钟到达三所里,关死了三所里这扇大门。彭德怀得知这一消息时,十分兴奋地说:“好!告诉他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敌人企图夺回三所里,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第113师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又乘敌人不备之时炸掉了公路大桥,致使敌经三所里南逃、北援的企图统统化为泡影。

麦克阿瑟闻讯恼羞成怒,急忙命令美军全线撤退,同时急调部队北上增援,企图对第113师南北夹击,在第113师扼守的龙源里、葛蚬和第112师坚守的松骨峰、北堂站等地冲开缺口,夺路南逃。梁兴初面对敌人的南北夹击,命令“绝不能让美国佬从我军手下逃跑”。

接着,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整个二次战役中,38军独自毙伤俘敌11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39门、汽车1500余辆,歼敌总数占全军歼敌总数的33%。38军续写了“名堂仗”(38军军歌中有“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痛打韩7师,奇袭武陵桥,穿插三所里,血战松骨峰,突破“三八线”……其中不少作为成功战例,后来被编入我军军事教案。

当战报传到志愿军司令部时,彭德怀大喜,脱口而出:“我们的战士太好了!太好了!”鄧华说:“这次西线大量歼敌,38军可是起了关键作用!”洪学智说:“上次他们没打好,受了老总的批评,这次憋足了劲儿,要打出个样子来。这支部队是老部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彭德怀激动不已,大声宣布:“我们要通令嘉奖他们!”并立即坐下来写嘉奖令。

梁、刘(西元)并转38军全体同志: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某些顾虑,发挥了38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当参谋正准备拿去发电时,彭德怀又把电报要回来,稍加思索,挥笔在后面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志愿军司令部的几个副司令员都对这个“万岁”的称呼提出了异议,但是彭德怀坚持:“打得好,就是万岁嘛!发了吧,发了。通报全军,上报军委。”当梁兴初看见嘉奖令上面的“第38军万岁”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我一步不撤,看谁敢后撤一步!”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记者李庄撰写的《被人们欢呼为“万岁”的部队》一文,于1951年3月1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全国人民都知道38军是“万岁军”,梁兴初是“万岁军军长”。著名作家魏巍采访了指挥松骨峰战斗的营长王宿启,根据战士们英勇杀敌的事迹写了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使得“最可爱的人”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称,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入中小学教材。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名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梁晓源说:“父亲9次负伤,直至去世,颈下和前胸还有4块弹片没有取出。仅在朝鲜战场就受三次伤:一次是刚要骑马出发,炮弹骤至,炸死了他的坐骑大青马;一次是炮弹落到军指挥所院里,弹片破门而入,紧擦他的肩头;更侥幸的一次是在汉江南岸守备战时,他正在军指挥所里看地图,电话铃响刚去接,一发炮弹炸在地图前,前后仅差几秒钟。为此,部属们强烈要求军指挥所后移。他临危不惧,坚定地说:‘我一步不撤,看谁敢后撤一步!’”

在第四次战役中,第38军担负西线战场的阻敌任务,为保障东线横城反击战役的胜利,拼死阻击美军的进攻。这一路都是美精锐部队,包括美骑第1师、美军第24师、英军第27旅、韩军第6师、希腊营等。在火力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第38军官兵以血肉之躯苦苦拒敌。当时的台湾报纸就幸灾乐祸地称这一仗为“火海洗人海”。在左右友邻部队都撤过汉江后,第38军仍独守南岸,终于完成了保障东线进攻的任务。在接令后撤不久,汉江就解冻了,差点儿全军覆没。这一仗几乎将第38军的精锐打光了一半,是其军史上最惨烈的一仗。

第38军参加了朝鲜战争一至四次战役后,奉调回国休整。1952年,第38军再次入朝,前往中部战线担任守备任务。在当年的秋季攻势中,第38军负责攻取白马山。因战前一个参谋叛变投敌,导致军情泄露。结果这一仗打成了艰苦的攻坚战。当面之敌韩军第9师极为顽强,双方反复拉锯,白马山打成了红血山。经9天苦战,第38军伤亡6700余人,仍然没能攻占全部高地,不得不撤出战斗。韩军第9师也伤亡9000余人,几乎打光。这一仗成全了韩军第9师,战后被韩国国防部授予“白马部队”称号。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正熙时任韩军第9师参谋长。其后不久,第38军撤回西海岸守备,再次奉调回国,结束了“万岁军”的朝鲜征程。

猜你喜欢

韩军彭德怀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彭德怀不愿照相
离婚算算家务账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cultur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