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教育信息系统应用 助力首善教育生态发展

2019-09-10李伟田超刘婷

天津教育·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研信息化建设

李伟 田超 刘婷

一、理念与规划

共建首善河西,达成首善教育,为河西学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信息化在原有“三通两平台”和“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信息化支撑下的教育改革。2015年,河西区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全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2016年完成河西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自有光纤教育城域网全面覆盖,学校信息化应用程度显著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广泛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转变,河西教育信息化已经跨入从“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的关键阶段。

(一)规划制度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结合立德树人总体要求,2017年,河西区制定了《河西区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河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规划了11项重要任务,成立了河西区教育信息化专家组,从规划、制度和任务三个层面为河西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顶层设计。

(二)组织协调

按照“归口管理、统筹推进、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原则,建立“局科研信息办、区信息中心、校信息化小组”的三级管理机制。在区、局领导下,河西区教育局科研与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决策部署区域信息化整体发展;教育信息发展中心是业务推动和服务保障部门;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是基层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部门。

(三)机制保障

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能。河西区建设了教育信息化的三支队伍: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工作小组、专家指导小组、技术协作小组,保障河西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指导。

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河西区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由2013年的774余万元逐渐递增到2018年的8000余万元。

加强督导,做好绩效评价。河西区每年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调研,并根据河西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对应的考核评价量表,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综合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二、创新“移动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河西区信息化建设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工作,以下案例展示了河西区近几年来的工作成果。

教育品质的提升在于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提高搭建平台,为教育决策者制定规划提供有效建议。“移动教研”项目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是河西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也是教研思维管理模式的变革。“移动教研”利用平板电脑、手机通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进行教研活动与移动设备的整合与完善,开启了教研的“O2O”模式。通过移动定位服务、移动社群服务和移动自身的音频、视频特性与教研业务相融合,让教研活动能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开展,通过对教研资源和数据的共享、挖掘,形成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模式。2015年,河西区在全市范围内首次提出“移动教研”构想并研发了河西“移动教研”平台,如下图所示。

据统计,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河西区“移动教研”每月听评课、观摩课的数量总数达到2500余课时,每月的活动量平均达到66课时。“移动教研”平台中清晰地展示出所有教研员的听评课数据,记录了每位教研员的教研足迹、教研记录以及听评课量化分析评价情况。

“移动教研”项目的启动,使得线上线下教研内容得到有效整合。系统用文字、图片、视频、手写等内容代替传统的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变得更加形象,更具动态。教师在听课过程中直接调用学科评价表,后台形成教学量化数据,如下图所示,为教师发展长效评价、精准分析提供了大数据支持。

目前,“移动教研”项目的实施已取得很大成效。

首先,为教研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研员可以通过对听评课后台中“目标评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以及“特色与创新”五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对授课教师的针对性、跟踪性指导,把握教师个人的成长曲线。

其次,听课数据汇总能够直观呈现各学校、各学科发展的整体情况,为学校管理者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供量化依据,从而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教学管理精准化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

再次,“移动教研”为教师发展搭建了平台,评价系统的数据、图表为教师完善教学过程设计、聚焦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变被动评价为主动反思。通过数据分析,真正实现了对教师个人发展的个性化指导。

最后,教师素养提升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移动教研”项目已经辐射到株洲荷塘区和重庆万盛区等地区,天津市南开区与北辰区也已开始试用。

三、“移動教研”创新教研模式

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工作,河西区所有建设项目都是围绕“首善教育之区”开展,不断探索特色与创新的契合点,逐步累积成果,共筑信息化发展高地。

2015年,河西区在全市范围内首次提出“移动教研”项目概念,创新了“互联网+教研”的新型教研模式。历时4年,河西区的“移动教研”实现了组织规范化、内容专题化、反馈及时化,数据结果的集中呈现也为区内教学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依据。

四、未来展望

面向新时代,河西区教育信息化将更加适应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首善教育之区,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软实力,助力河西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1.绘制未来教育大数据发展蓝图,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

全面汇聚教育运行中的各种数据,以挖掘数据的内在关系,通过数据呈现教育发展态势,科学高效地调整教育布局,统筹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点,以教育公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展工作先进区”建设,并取得成果。

2.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活动,规范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继续开展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依托天津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从“三个率先”向全面普及发展。

3.完善区域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

在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平台的基础上,依托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河西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互联互通、开放灵活、多级分布、覆盖全区、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区域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类学校、各学段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

(责任编辑  吴淑媛)

猜你喜欢

教研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寒露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