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们谈论范长江时,在谈论什么

2019-09-10舒炜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公报初心

舒炜

范长江对于中国新闻行业,不亚于韩愈对文章、吴道子对绘画的先驱和改革意义。他17岁即怀揣救国忧民之初心走出封建家庭,以一杆笔纵横于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民族解放疆场,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使命倾心倾情,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闪光点。我们如今在挖掘范长江精神时,需要坚守的初心和牢记的使命又在哪里?

范长江成为名记者,其旅行通讯《中国的西北角》是当头炮,这部作品就是通过超人的“脚力”走出来的。在当时,大家的起始条件都是相同的,为何只有范长江能写出《中国的西北角》这样的独家爆款?在今天,时常有人抱怨缺乏好选题,写不出好新闻,那为何总有个别优秀记者能慧眼识珠?

其实,当年的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驰骋于环境险恶、寇深祸亟的西北,早已超出了一个记者寻找“独家新闻”的职业意义。他在分析与评论中展现出独具战略思维的“眼力”,也远远超出人们平常对“记者”的角色期许。这给新闻工作者提高以科学的角度观察、剖析和解读新闻事件能力,起到了很好示范意义。

当下,有的记者在成名之后,开始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不到一线采访了,或者采访了不动笔、只挂名。在新四军工作时期,范长江时刻谨记自己的党员身份, 从不以新闻界名人而自居,拿出当年西北考察的劲头,常常从师部驻地长途跋涉至偏僻乡村蹲点调查,向民间艺人求教演艺,甚至深入农村业余剧团,一同住破庙、睡草铺、写文章。

更重要的是,范长江引领了一批有志青年步入新闻事业。《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回忆:“30年代中期,《中国的西北角》在《大公报》连载,我每篇必看。……看了長江这些文章,又想学他的样子。”杂货店学徒出身的冯英子,因范长江的一纸电报赶往上海,成长为《大公报》战地记者。

在延安,范长江与毛泽东主席彻夜长谈,结束了其十年来在政治上辛苦摸索的历史,完成了“脑力”的最终升级,并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推动并组建成抗战初期以其为核心的战地名记者群。他与恽逸群、夏衍等人共同创办“青记”,出版《新闻记者》《青年记者》等新闻书籍杂志、开办“战时新闻训练班”、工作与学习“两条腿走路”等系列措施,培养了一支新闻生力军。他们后来大多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中流砥柱,缔造了新型报纸,开创了新闻的新时代。这种对后辈悉心培养的态度和做法,正是新闻工作者薪火相传优良传统的肇始。

当然,名记者的身份和实力同样为范长江引来国民党当局的“青睐”,即给予优厚待遇以服务于某种政治目标,否则将进行层出不穷的打击。1938年,《大公报》对范长江许以专车、专用电台以及随蒋介石大本营行动的待遇,丝毫未能动摇他的政治立场。可见,任何时候,新闻人的底线,就是要能战胜名利的诱惑,坚持那份初心。

此后,国民党不仅格外“关注”范长江的往来信件和行动, 并派特务分子破坏甚至最终停止“青记”的活动。其中,记者李洪惨遭军阀李品仙部活埋致死,计惜英等人被捕入上饶集中营,范长江两次上榜国民党当局的“黑名单”,依然坚持初心不改,辗转香港投奔到新四军队伍中来。

之后,范长江运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所写的战地通讯激励了无数爱国健儿投身抗日事业,积极宣传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更是掀起了抗日根据地的新文艺热潮。

我们如今的新闻战线上,早已没有抗战时期漫天的烽火,也没有国难当头的危情,但依然有媒体环境的翻天变化,以及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各种突发情况,这就需要防止在一种表面上的平和中,过起安逸的小日子,得过且过。

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一次次密意回眸,不忘新闻人的初心,牢记媒体人的使命。当我们在谈论范长江的时候,更应该带着责任和担当,加入像范长江一样,即使身穿粗布衣衫,却神采奕奕的新闻前辈们行列,一起写作、歌哭、战斗和欢笑。

猜你喜欢

大公报初心
“希望大家向张季直先生学习”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百年风华 初心不改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究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