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城市战略定位办务实、优质、公平、开放、出人才的教育

2019-09-10锦州市教育局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锦州市教育局

锦州市教育大会于5月21日召开。这次大会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这一新时期教育工作目标,以“强化核心素养、培育世界眼光、奠基幸福未来”为主题,办务实、优质、公平、开放、出人才的教育;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锦州籍人才的未来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全力打造以“学在锦州”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品牌,形成锦州办学特色,塑造与沿海开放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形象,为锦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

大会提出的工作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到2020年,教育工作短板基本补齐,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适应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优质多样化需求。到2025年,全面完成《锦州市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和《锦州市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2019-2025)》确定的目标任务,立足城市战略定位,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辽西区域教育中心城市,锦州教育进入辽宁第一方阵。为实现工作目标,锦州市提出以下几项战略任务。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引导师生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把立德樹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贯穿教育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教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重视和加强美育,加快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坚持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认真落实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给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到校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7点50分,组织学生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点,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得晚于21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中小学非零起点教学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扎实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坚决把过重的课外负担减下来。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建设年,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和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面。各县(市)区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原则上新建小学“一校带一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坚决抑制民办园过高收费,治理整顿无照幼儿园,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确保到2022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市主城区和县城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步伐。加大学位供给,有效解决“城区挤、农村弱”和“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满足寄宿学生学习、生活、文化和健身等需求。完善考试招生制度,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和学籍管理。

特色发展高中教育。持续推进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逐步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由知识型向多元创新型转变。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加快锦州中学辽宁名校建设步伐。

多元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到2022年,城区职业学校完成布局调整,实现中高职学校一体化办学,黑山、北镇、凌海、义县职教中心全面完成转型。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

扎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全面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做实从学前到大学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程全覆盖。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认真学习研究《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实施。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管理,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打造优势学科,开设多样优质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和差异需求。加强对学生心理、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积极推进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处理好“三新”与“一旧”的过渡衔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按照“一核多点”模式启动市直综合实践基地群建设。

持续推进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改进各级各类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考查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建立学业负担监测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不断完善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教育支出责任,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认真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制度体系,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深化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有效督导。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利器”作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做“四有”好教师为核心内容,坚持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的教育督导相结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年度和聘期考核,逐步打破教职工身份、职称“终身制”。今年要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局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师由“学校人”转为“系统人”。推进解决城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完善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实施“青年才俊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市、县、校名优教师校长(园长)梯队。抓好名师培养工作,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教师到省内外研修培训。利用好名师工作室、名家讲堂、名师巡讲等活动载体,发挥好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培养,在岗研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改善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暖心工程”,解决教师生活困难。落实好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吸引优秀人才担任班主任工作。

提高教育对地方发展贡献力。把服务锦州振兴发展作为发力点,充分发挥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上的重要作用。职业学校要与产业需求实现紧密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联盟,创新内涵发展,为振兴锦州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全面推进教育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鼓励和支持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到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培训。支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深化与韩国坡州市的传统教育交流,积极发展其他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锦州教育国际化进程。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管好用好锦州教育云平台,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应用信息化教与学全覆盖。

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肃教育系统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方法和手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实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确保教育和谐稳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风险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强形势研判,全力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维稳工作。时刻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深入開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校园欺凌整治,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矛盾和隐患化解于未然,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责任编辑:李迪亚)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