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玉华:扎根林区的妙手“德医”

2019-09-10张珊珊李波

党员生活·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肝病林区患者

张珊珊 李波

神农架——湖北西部边陲偏远林区,因炎帝神农搭架采药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

古老神秘的原始森林,蕴藏着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

但在上个世纪末,除了乡土郎中,神农架鲜有能医善药的正规、专业中医,老百姓难以享受到优质药材带来的实惠,近水楼台却不得月。

向玉华——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第一位有中医药专业基础的中医,以“悬壶济世、服务乡民”的初心,扎根林区30载,攻克高山林区肝病沉疴,全情投入为林区乡民守护健康,用行动诠释了“林区德医”的一颗仁心。

“不学到治疗肝病的真本事,就脱了这身白大褂!”

肝病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顽症,是一种治疗时间长、极其顽固的慢性病,病人往往承受着生理和精神上的沉重压力。

闭塞的神农架林区,曾有极高的肝病率,尤其是乙肝患病率。虽有疫苗,但普及率不高,人们闻乙肝色变,对乙肝患者避之不及。

1992年,向玉华23岁,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作出了当时在同学中极为罕见的选择,回到家乡,正式成为了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为了改变家乡群众们为肝病所苦的现状,向玉华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肝病的良方。他利用空闲时间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并阅览大量的中医药典籍。通过调查他发现,林区乙肝患者的主要传播形式是母婴传播,呈家族型,往往几代人都是乙肝患者。

他的努力得到了医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为了让他接触到更新的技术、理念和经验,2000年,医院派他去武汉学习。带着抵御乙肝肆虐的使命,向玉华向医院领导承诺:“不学到治疗肝病的真本事,就脱了这身白大褂!”

在一年时间里,他近距离学习了省级专家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运用中医手段治疗肝病方面获益匪浅。回到林区后,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应用于临床上。

他首次在林区开展了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2年起,全区新生儿感染母体乙肝病毒数量连年大幅下降。

阻断乙肝病毒传播,只能控制新感染人群数量,想要减少乙肝患者的痛苦,还是要让乙肝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才行。他充分发挥中医特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优势和特殊疗效,探索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新疗法。

“林区的患者大都很悲观,对乙肝的治疗没有信心,而我要做的就是用我的专业,缓解甚至是根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向玉华接诊过许多乙肝老病号,很多患者多次外出求医,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逐渐放弃了治疗,病情逐渐恶化,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在向玉华的记忆中,有两个肝病患者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位患者是位20来岁的小伙子,本来酷爱运动,因为患有乙肝,身体机能下降,加上心理压力巨大,变得骨瘦如柴,以前热爱的篮球、乒乓球都打不动了,甚至连女朋友都不敢谈。他曾辗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医治疗,均以失败告终。绝望之下,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向玉华。

“当时真的是病急乱投医,我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都没治好,一开始对这山里的医院和医术是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的。”小伙子坦诚地说。

向玉华认真地对照他的病历和各项检查结果,仔细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手段对他进行治疗1年后,又用中药为他调理。经过3年的耐心治疗,小伙子体内的乙肝病毒指标从阳性慢慢转为阴性,不但疾病得到了治疗,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身体逐渐恢复的他,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体育场上,成为了一名运动健将。

另一位是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向玉华接诊时,病人情况已经很糟糕,脸色蜡黄、脾气暴躁、头发没有一丝光泽。

“不着急,放轻松,不仅要吃中药,还要领会中药的精髓,心态要平和,这样才能帮助你尽快好起来。”向玉华耐心地叮嘱患者。

在患者眼中,向玉华总是不急不躁,十分平和。每次的就医过程,无论是检查、还是复诊,病患接触更像是朋友间的交往,轻松、自在、愉快。就这样,在吃了向玉华将近30副中药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继续坚持2年治疗后,2009年,他在太和医院复查,肝硬化明显好转。

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心急如焚,这是向玉华的良苦用心。治疗肝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他总是对病人说,中医求不得急,并不是他真的不着急。“我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病人,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竭尽全力。”

患者从因饱受病痛折磨而变得悲观,甚至厌世嫉俗,到最后的身体好转后喜笑颜开,重拾生活的信心,这巨大的变化背后,是向玉华无数次熬更守夜,一次次比对检查结果、查阅资料、翻研医书、优化药方、调整治疗周期的付出与坚持。

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在向玉华的耐心与坚持下,大批肝病患者被治愈,他为林区的肝病控制与防治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幼年的乡下生活,让我对乡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等情况深有体会。”

传统观念里,医生“越老越俏”,尤其在中医这个行当。刚刚参加工作时,作为初出茅庐的医生,向玉华虽有理论知识,但缺少临床问诊经验,常常会面临不被病人信任的尴尬。

“学习,唯有学习,才能尽快进入角色。”向玉华勉励自己。

不耻下问、不知疲倦,跟着有经验的医生学,向玉华白天打下手抓药,晚上就翻医书、抄方子。半年下来,向玉华抄录了十几个笔记本的处方。在抄方子的过程中,他更加熟悉了中药的药理与配伍[1]。白天细心观察,晚上研究医典,很快,他便掌握了中医基本的望、闻、问、切诊断要理。

“找我徒弟看去,我会的他都会了,他开的方子和我一样。”半年后,向玉華出师。在老医生丁长春的推荐下,他开始坐诊看病。

一有时间就泡在医书里,只要有病人就抢着看。详尽地体检、细致地观察、认真地记录、严谨地用药,不断地学习积累,这位年轻的中医,出师不到一年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加上他谦逊温和的处事风格,渐渐地闻名乡里,找他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用最简单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方,取得最好的效果。”从医多年,这是向玉华一直坚守的准则。一元多的感冒药、不到百元可以吃半年的调理脾胃药,一张张“小处方”开在了老乡的心坎上。锦旗之外,还有老乡专程去制作了一块“感谢向医生”的牌匾赠给他。

病人的信任,让他既感动又倍感压力,默念着唯有医术再上一层楼,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他更加努力投身学习,观摩前辈对疑难杂症及重症的诊治,求知若渴。为优化一个中药处方、核对一味药的药效,他翻古书、查药典,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一忙就是一天,一学就是半夜,几年如一日,持续保持高强度工作和学习,辛苦却充实。

1996年,在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经过了组织的考察和培养之后,向玉华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中国共产党。

凭着高超的医术,多年来,向玉华先后获得“全区中医学科带头人”“全区优秀科技人才”“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成功当选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常委。

2006年,他主持指导开展的科研项目,填补了林区卫生系统无省级中医科研项目的空白。他也先后荣获4项林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刻苦钻研医术的背后,是向玉华对林区群众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9年,向玉华带领医疗队来到当时交通极为不便、林区最偏远的乡镇九湖,开展义诊活动。“很多老乡早上天不亮就从家中赶来了。”义诊那天,向玉华和同事们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为上百位老乡看诊、检查、抓药。

“幼年的乡下生活,让我对乡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等情况深有体会。”在工作中,向玉华总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随叫随到。

从医后,他多次带领医疗队送医下乡,走遍了林区的乡镇和村落,累计免费诊疗患者数千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几万份,为困难群众减免检查费和药费万余元。

向玉华所带领的医疗队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专家的精湛医术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对当地医务人员起到了带教作用。

“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提高林区老百姓的身体素质。”

还没开口说话就一脸笑,说话时又十分耐心和礼貌。在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向玉华常常站在导检台上,为前来检查的人做着细致的讲解。

随着林区人民生活水平、健康理念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于体检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越来越高。2014年,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被太和医院托管。向玉华抓住契机成立体检中心,为群众健康树起一道坚固防护门。

“虽然是中心负责人,但他没有架子,多年来,只要一有空就去导检台接待体检的人。”体检中心袁训芹说,向玉华常常告诉中心的同事,不要以为导检是小事情,这件事情做好了,可以给别人提供不少方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能拉近医患关系。

除了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向玉华还坚持在体检中心实行体检报告“日清制”(每日抽查体检报告),及时出具体检报告、核验漏查项目,让患者及时知晓健康状况。“日清制”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艰难。科室人员不足,体检总检报告只能加班出。为了引导大家坚持执行制度,他带头加班加点出报告。

“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把开水烧好,把体检准备工作做好,让我们一来就能感到办公室的温暖。”护士长王心群说,跟向玉华同事十年,他一直用这种最朴实的方式照顾着大家。

“我有一次进修的机会,但要出门一个月,当时科室只有两个医生,我怕忙不过来,准备放弃进修。向医生主动提出,在我进修的一个月里,一个人上两个人的班。”提及十几年前的一件事,同事张永忠仍历历在目。在向玉华眼里,一个月不休息,倒两个人的班,累是累了点,但能帮助到同事,很值。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吃过苦、受过穷,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告诫大家要把俭朴、简单的生活当作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来传承。

向玉华所在的健康体检中心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心所有的纸张,用完一次后,还要回收二次利用。他既是带头者,也是实践者,一直到现在,体检中心导检台所用纸张,都是他亲手装订后的回收纸张。

多年的工作中,向玉华也深刻地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威胁。

“我想通过我的努力,为林区各行各业的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提高林區老百姓的身体素质。”年过5旬,向玉华又找到了新的工作目标。

他化身健康的使者,再一次投身学习,啃书刷题,成功通过各项考试,成为林区人民医院第一个同时拥有“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体重管理师”的医生。

2017年,他牵头成立了由神农架林区总工会命名的,以提高健康水平为定位,以健康优先为原则,以“健康——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怡康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先后发起举办了服务教师、关爱消防员、呵护女性等健康义诊活动,开办了创伤急救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班。

为各行各业工作人员讲授健康知识,宣传树立“健康管理”理念,印制健康宣传折页,编写常见慢性病防治和日常健康管理“健康日志”……向玉华的工作日程满满当当。

时至今日,向玉华还经常半夜接到老乡的咨询电话。多年来,他的手机号码总是向所有的患者公开。“我是山里的孩子,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眷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他笑着说:“这么多年,家里的土鸡蛋基本都不用买。”淳朴的老乡,经常用10个、20个土鸡蛋,向这位林区医生表达心意……

[1] 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责任编辑  林晶晶)

猜你喜欢

肝病林区患者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体护理干预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恐高患者
肝病切勿以肝补肝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