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社区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题
2019-09-10张航
张航
社区无职党员,是对未担任社区“两委”职务的党员群体的统称,其主体是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活动的党员。无职党员是城市社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以及全区基层党建“整区推进”行动的实施,如何把社区无职党员这支队伍管理好、教育好,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沙市区社区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无职党员特别是离退休党员已成为社区党员主体。截至2018年底,沙市区共有党员20072人,其中离退休党员9786人。全区48个城市社区共有党员8293人,其中社区无职党员达7962人,占社区党员总数的96%。此外,全区社区党员存在如下特点:一是年龄较大。全区社区党员中,45岁及以下的1868人、占比22.53%;60岁及以上的老党员5516人、占比66.51%,是社区党员的多数。二是文化偏低。全区社区党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234人,占比38.99%;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057人,占比60.97%。三是流动性强。不同于农村流动党员,城市社区大部分流动党员为离退休党员,很多社区离退休党员长期随子女居住在外地,除正常交纳党费以外,很少参加组织生活,更谈不上参与社区建设。近几年随着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推进,一些党员居住地变更,户口不迁移、组织关系不转接,导致社区流动党员数量进一步增加。
社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区无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主要取决于党员党性意识强弱、对社区认同状况以及社区党组织日常管理规范化程度,其作用发挥呈现出明显的自发性、志愿性和松散性。当前社区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发挥作用的自身条件不成熟。80%以上的社区无职党员来源于关、停、并、转企业和改制企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自身身体状况不好,老弱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无职党员比较多,无法参加党组织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此外,多数离退休党员忙于照顾家庭,无暇顾及和关心社区事务。有的退休党员长期在外地甚至在国外与子女一同生活,回乡的时间和次数较少,无法经常参加组织生活。如解放街道荆江亭社区147名无职党员中,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的仅54人,热心参与社区建设的仅29人,其他党员或常年卧病在床,或长期在外。
党组织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应。一是社区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日常组织生活仅限于集中学习、交纳党费,大多数活动开展前没有充分征求党员意见,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社区无职党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后,心理失落,缺乏归属感。少数党员因拆迁补偿、低保、就业等意愿无法满足而产生心理失衡,不按标准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在党员中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社区党员来源较复杂,社区党组织对他们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有的社区党组织对党员思想状况深入了解不够,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关心和帮扶不够,间接导致党员与党组织关系疏远;即便是对那些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参与社区建设的无职党员,社区党组织也多以号召其参与社区工作为主,没有很好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活动阵地不够用。中心城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受制于土地、规划、资金等问题,存在面积小、功能少、标准低的情况,无法满足党员开展活动需要。全区48个城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000㎡标准的社区仅有27个,500㎡以下的17个。各社区党委普遍下设3-5个网格党支部,最多的设13个网格党支部。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即使达到了1000㎡标准,也满足不了网格党支部开展活动的需求。二是配套机制不健全。社区承担大量行政工作,社区党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投入到党建、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力较少。同时,全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除少数是由社区党委委员兼任外,大多由无职党员担任,由于缺乏相关配套制度机制作保障,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支部主心骨作用。三是工作经费难保障。目前区财政虽然每年按照50元/人标准和2万元/社区标准预算了社区党员活动经费和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但由于街道财政较困难,相关经费大多由街道党工委统筹使用,真正保障到位的较少。
“五个结合”促社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
发挥社区无职党员作用,要坚持双向使劲,既要着力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提升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水平,增强社区党委凝聚力、向心力,激发网格党支部活力,引导无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又要通过加强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增强无职党员党性意识,促使其主动担责、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来讲,要做到“五个结合”:
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相结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落实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推动“三会一课”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度融合,并作为党员日常教育基本制度确定下来,以无职党员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手段,加强对无职党员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教育。着眼于无职党员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创新无职党员教育形式,将无职党员党性教育与书法、绘画、舞蹈、体育等文体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全面调动无职党员参与积极性,使无职党员在兴趣爱好活动中受到党性教育、增强党员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与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相结合。一是理顺组织关系。集中开展社区党员身份和组织关系排查,对居住地变更的无职党员按要求转接组织关系,将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复联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二是规范党费收缴。积极向社区无职党员宣传党费收缴相关政策,明确党费交纳标准和规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可少交或免交。对长期无故不交纳党费的无职党员先教育提醒,再实行组织处理。三是亮明党员身份。坚持开展社区无职党员亮身份活动,以社区楼栋为单位,对外公示党员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党员意识。四是实行星级管理。按照“自我认星、党员评星、群众评星、支部定星”程序,将无职党员纳入星级管理对象,每年采取个人述岗自评、群众民意测评、支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星级评定,对外公示评星结果。
与设岗定责、领岗认亲活动相结合。根据各社区工作实际和党员现状,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以社区党委为单位设立党建岗、发展岗、公益岗、扶贫岗、文明岗、维稳岗等六大类岗位,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结合“村社互联、城乡共建”活动,广泛开展社区无职党员“领岗认亲”“双带”等活动,坚持双向选择、精准定亲、结对帮带,组织社区无职党员认领责任岗,将城乡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重点群体确定为无职党员“结亲”对象,结合党员星级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定期评议无职党员领岗认亲活动成效,促进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长效化。
与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深化拓展“彭国珍服务队”志愿服务品牌,以区党员志愿者协会和各分会为平台,分类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引导无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加入党员志愿者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社区无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文明创建、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民情服务。坚持“一长三员”志愿服务机制,在无职党员中设置楼栋长、文艺宣传员、治安巡逻员、卫生保洁员等“一长三员”,引导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常态化。
與保障无职党员权利相结合。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扩大党内民主,扎实推行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定期开展党员民主议事,做到社区事务党员先知、社区难题党员先议、社区工作党员先评,充分保障无职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激发无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建立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坚持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对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无职党员,通过组织慰问、党员志愿服务给予关爱帮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无职党员感受到党组织温暖,从而激发其为民服务、为社区作贡献的热情。
(作者系荆州市沙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