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9-10孙淑芳

家长·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绘画评价过程

孙淑芳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的美育功能可以帮助幼儿陶冶情操、提构建审美意识、开发幼儿智力,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方面作用显著。在幼儿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幼儿美术教育迎来了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结合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目标,制定科学的教育策略,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希望本文观点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一、绘画能力的概念

绘画能力主要是指以具体的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加上一些充实的色彩,从而表达出具体的事物形象。而绘画所依托的物体可以是一些纸张或是布品等,进行添加颜色的工具可以是画笔或者刷子。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进行解析,绘画则指利用艺术行为,加上具体的图形和构图以及美学方法所形成的整体,从而表达出事物的具体概念。培养绘画能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本身是一段阶梯式的成长过程,由浅入深增加学生的绘画能力。教师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使幼儿保持较为兴奋的状态,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使学生能够乐在其中,通过绘画来感受到内心的愉悦,而并非只是把它当成一项学习任务去进行完成。在对幼儿绘画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按照相关的原则,约束幼儿的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兴趣、爱好是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首要条件

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是培养其绘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幼儿主动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才能够真正内化教育知识,养成审美鉴赏和创造意识,对其未来发展期到基础性作用。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指导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掌握幼儿兴趣特点,提升兴趣激发目标引导下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只有当我们掌握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学习潜能,提升绘画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好奇心特点和喜欢的事物设计相关的教学场景,比如幼儿比较喜欢动漫中的人物,喜欢讲故事、听故事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元素进行融合,以具体的情景来帮助幼儿提高绘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教学活动,如吹泡泡,首先教师应用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具体的吹泡泡过程。在明媚的阳光下,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泡泡家庭来到外面做游戏,其中泡泡爸爸和妈妈在田野间欢快地跳起了舞蹈,而泡泡哥哥则在追赶着草地上的小兔子,泡泡姐姐则是在不断的迎风飞舞,泡泡弟弟们则是在比赛,看谁跳得更高。通过描述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幼儿可以展现出自身的想象力,完成整个绘画过程。此外幼儿平时还比较喜欢玩泥巴或者撕纸等教学活动,家长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往往会选择制止,但其实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的情感感知力。尤其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特点,整合教学过程。通过具体的撕纸和玩泥巴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了动手机会,也增加了真实体验,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木棒、橡皮泥、碎纸片等工具,引导学生做成花朵的形状。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印象,利用以上工具,将橡皮泥粘在木棒上,再将纸撕成具体的形状,粘到橡皮泥的表面上,这样便做出了一朵又一朵美丽的鲜花。激发学生兴趣既然成为开展有效教育活动的前提,那么我们就需要分析实现激发兴趣教育目标的具体方法。

(一)以对教师的喜欢作为基础,培养学科参与主动性

《学记》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启示我们在指导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和幼儿建立起和谐关系,让幼儿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同时喜欢教师。在我执教的班级中,幼儿在课前见到我都表现的十分雀跃和欢喜,这样的氛围为我开展后的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避免带给幼儿紧张感,会面带微笑,以亲切的口吻和幼儿对话,孩子们和我的沟通非常主动,整个课堂的气氛都是活跃的。课下我也和孩子们交谈、玩耍,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们,这样的教育活动氛围对美术教育目标实现确实大有助益。

(二)以课程实践为依托,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指导幼儿美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致力于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让幼儿体验到绘画过程的趣味性,使其对美术教育活动建立起正确认知。在教育评级环节,我也主张多元评价和激励式评价,不再用简单的优、良、中、差划分学生等级,给幼儿更多建立自信和自我展示的契机,如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我按照等级给学生小红花,一些还有进步空间的作品,我要求幼儿自我点评,在给出改进意见之后,提出学幼儿绘画过程中的闪光点,避免挫伤幼儿自信

(三)主动构建平台,为幼儿提供自我展示的契机

针对幼儿的获奖作品要给予展示空间,包括为幼儿举办画展,帮助幼儿展示自我,建立自信心。近年来我园的幼儿绘画比赛中,我指导的所在班级学生多次获奖。

(四)了解幼儿成长规律,科学培养幼儿兴趣

幼儿成长阶段,孩子们好奇心强烈,动手能力强,对陌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幼儿兴趣的直接体现。我们在指导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幼儿需求并合理满足,分析幼儿兴趣缺失和转变的原因,做好引导,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客观发展规律。

三、正确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必要条件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幼儿作为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教育对象,我们在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既要看到这一阶段孩子的共性,也要分析不同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充分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在教学评价环节以多元评价标准帮助幼儿成长和发展。去年市科技艺术节幼儿绘画作品比赛,我辅導我园幼儿参与绘画比赛,他们在绘画技巧上表现很好,但是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赛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幼儿的创作作品多数都是家长和教师提供的创作思路,幼儿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得到体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形中被我们扼杀了。结合这次反思结果,我认识到幼儿绘画教育指导中,教学者要切实认识到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给幼儿创作空间,体现幼儿独特的视角。童真是幼儿绘画作品的灵魂,创造性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体现幼儿绘画教育的本质,这也是此次活动带给我和其他幼儿教师的启示。

(二)幼儿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正面评价

幼儿的绘画创作过程更多实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绘画过程中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作为主导,更多的体现的是自己的想想,其在绘画能力上是比较欠缺的,这也是我们以成人视角无法理解幼儿绘画作品的主要原因。在幼儿绘画学习的初期,他们的创作在我们看来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天马行空的,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无从入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转变评价模式,树立儿童视角,也许幼儿的作品不被我们理解,但是就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教育目标来说,正面的鼓励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和幼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都要给幼儿肯定,避免不恰当评价带给幼儿的打击。

(三)正确认识幼儿的绘画能力

绘画能力因幼儿手眼脑等生理器官的发展不同而呈不平衡状态,但是我们在指导幼儿绘画教育活动的时候,需要认识到幼儿潜在的和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其观察客观世界而做出来的反映,一般来说女孩的在掌握线条表现的时候强于男孩,在造型能力上也优于男孩,但是创造力稍弱,我们如果在评价幼儿的时候认识不到幼儿的客观发展规律,教育评价就会有局限性,无法实现激励作用,一些家长单凭创造性评论孩子是聪明还是愚笨,就是典型的错误评价 ,“看人家画得多好,你画的那叫什么呀。还不肯好好用功画。”不关注孩子的优点,片面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四)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幼儿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所以看待世界的方式往往具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和培养幼儿的这份创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评价一件事物,从而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调动起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对幼儿的绘画评价时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评价,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首先要注意主体的多元化形式,当幼儿们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们进行互相评价,此外还可以进行家长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对绘画作品评价的准确性,也可以帮助幼儿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进而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教师应该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而并非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幼儿个体之间是存在着普遍性的差异,他们的作品往往是通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来进行创作,因此,教师如果以固定的评价标准来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价,会打消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并抑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风筝》这节课时,当幼儿们完成作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汇报,并大胆的展示,将自己的创作想法表达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其他人的肯定,收获到更多的成功体验,并且还能根据彼此的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教师还要对自己的评价方式进行改良,传统的红笔批改应该消失。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不能仅仅只是一句很好,而应富有更多鼓励性的语言,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于学生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四、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是我们开展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教育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引领孩子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亲近自然,学会鉴赏美和创造美。作为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贴近美育需求,引导幼儿主动创造,敢于创新,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选择不能违背幼儿发展规律,以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培养目标,落实科学的教育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但学生并非自由活动,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可以有目的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而教师的具体指导过程则可以细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首先集体指导,主要是指针对全部幼儿,向他们讲述基本的绘画技巧,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个别指导,就是要根据幼儿的具体绘画情况和自身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帮助幼儿实现更好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蝴蝶》一课的过程中,具体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幼儿掌握相关点、线、面等图形和对称方法,并以此来理解蝴蝶形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观察过蝴蝶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好看不好看?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的画一画蝴蝶。”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成功的引起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身的回忆,为蝴蝶绘画做基础准备。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具体的几种图形,包括点、线、三角形等。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作画,不仅要画出蝴蝶,更要画出符合自己喜好的背景。教师在学生作画的具体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画出富有自身特点的蝴蝶。

通过具体的绘画指导可以帮助幼儿进行良好的作画,而如果是在课前进行演示,幼儿则会单纯的进行模仿,不愿意更深层次的去思考和自我创作,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也使教学效果较低。教师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的掌握绘画技巧,此外还能在他們的指导过程下,画出更优秀的作品,并体验到绘画的快乐,培养出浓厚的绘画兴趣。

五、结语

总之,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教育实践中,需要注意和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这些,我们作为幼儿绘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幼儿教育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使学科特点和幼儿特点结合起来,体现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本研究立足幼儿美术教育需求,分析了几点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措施,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责编  唐琳娜)

猜你喜欢

绘画评价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