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球场上的不老传说

2019-09-10闫佳

羽毛球 2019年7期
关键词:刘老小曼球友

闫佳

时值初夏,贵阳仍是一派凉爽,羽坛不老顽童们这一次移师贵州,赶赴一年一度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之约。

不要被“中老年”三个字迷惑住双眼,怀揣羽毛球梦的他们在场上动若脱兔。在这座舞台上,年逾70的银发奶奶会身着粉色短裙,在场上“轻盈起舞”;90岁的老爷子也能生龙活虎地左右开弓。尽管他们脸上爬了褶皱,发色略显银白,步伐有些蹒跚。但这群因为热爱羽毛球而焕发青春活力的人们,改写了固有的“中老年”印象。他们灿烂的笑容、昂扬的斗志、矫健的身姿,无不叫人感慨:“有所热爱,是一件多么动人的事。”

王正明:九旬顽童有一颗不老的心

90岁高龄的王正明,如约来到贵阳。他不仅是此次赛事年龄最大的参赛球员,也因为爽朗健谈而深受大家的爱戴。对此,风趣的王正明表白道:“我不是冲金牌来的,我是来看每天都非常想见的球友们的。” 这一次,从云南家乡到贵阳,王正明坐了8个小时的动车。虽然已是九旬老人,但操作起智能手机意外的“溜儿”,就连往返车票都是自己买的。

王正明站在羽毛球场上,依旧眼神坚定、威风凛凛。虽然本次中老年赛他并没有给自己定太高目标,但老人的场上金句是“赢的光彩,输的漂亮”。比起胜负,他认为享受羽毛球的快乐才是关键。尽管在元老组比赛中输了球,但是他靠着发球接连抢救赛点,引得观赛球友大声赞叹。输球并没有影响老人家的参赛兴致,在随后170岁组的男双比赛中,他与搭档苟宗健配合默契,笑到了最后,摘得一枚宝贵的金牌。

比赛后,王老非常热情地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分享起自己参加羽毛球赛的感受,说到兴奋之处,他不禁手舞足蹈起来,而围在他身边听故事的“小伙伴”们大概“才”六、七十岁而已。王老对记者说,工作时他坚持跑了38年晨跑,退休后时间多了,迷上了打羽毛球,从老年组一路打到了元老组,中老年赛也算是见证了他羽毛球水平的进阶史。

除了打球,游山玩水也是王老每一次参加比赛的固定行程。毕竟,比赛地次次不同,所以跟着全国中老年赛到处打球的他,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近几年,王老还迈出国门,前往国外参加羽毛球赛。他对记者说:“和我年轻时比,你们现在很幸福。但是,现在的我们也很幸福,因为羽毛球丰富了我的生活。”王老笃信,打球是让他葆有充沛活力的秘诀,他希望自己能一直拥有一颗不老的心。

刘俊德:全家总动员

来自重庆的刘俊德老人今年已经89岁,绝对是全国中老年赛的“老”朋友。今年的比赛,他不仅携老友收获160岁组男双铜牌,还带着老伴参加了混双比赛,并全程为挑战单打比赛的小女儿坐镇助威。

从第三届起,刘老就开始了自己的全国中老年赛之旅。此次,他和老搭档林天忠夺得男双第三名,没能再进一步,刘老略感遗憾。不过,这次比赛让他倍感开心的,莫过于81岁的老伴于凤荣从曾经的场边看客摇身变成自己的场上搭档,两人一起携手出战混双比赛。

作为中老年赛场上二人“新事业”的首秀,6月13日上午,他们一登场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虽然于凤荣是“新人”,但是她只要抓住机会,每一拍回球都有模有样。一次,于凤荣眼疾手快,犹如神助般举拍杀球成功。刘老见状竖起大拇指点赞,他们的女儿刘钰也在场外兴奋地为母亲呐喊助威。

“站在场上还真有点紧张,那种感觉和在场边看球不一样。我打球还不熟练,练球时间太短了。”比赛后,于凤荣对着刘老念叨了起来。已有30余年球龄的刘老笑着说:“这么多年,她一直陪我到处参加比赛,但真正打球她是从去年底才开始的,希望打羽毛球能够让我们保持活力。”

年轻时,刘老在贵州当过几年兵,所以这一次他对在贵阳举办的全国中老年邀请赛颇为期待。再次回到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感叹时代让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当年部队条件有限,一年只发一双橡胶底鞋,而贵阳又是多雨的地方,鞋子穿一周就差不多坏了,所以又叫它“礼拜鞋”。为了走路,那时人人都要学编草鞋。“现在,我坐动车2小时就从重庆到贵阳了。下了动车,女儿开车带着我们满贵阳城地转,吃了不少小吃……”说起在贵阳这几天的行程,刘老脸上笑开了花。

他们的小女儿刘钰今年刚好够资格参加中年A组比赛,此次也积极报名了女单比赛。对她而言,打球重在参与,关键是照顾好父母在贵阳期间的起居出行。她笑言:“水平有限,全凭胆子大,所以才敢报单打比赛。”趁着赛程空当,刘钰还和同俱乐部的球友们一起游览了贵阳附近的名胜古迹。

据刘老介绍,女儿刘钰打球还属于玩票阶段,自己还有个很会打羽毛球的外孙女。听到刘老提到外孙女,于凤荣在一旁连连点头应道:“对,她打球动作特别漂亮呐!”

从曾经的夫妻二人行到现在的一家三口共同参与,羽毛球已经是刘老家中“祖传”的运动,也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对他们而言,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是每年必打卡的比赛。像习惯一样,刘老和老伴跟着比赛游遍了全国各地。他们将每年一届的比赛当作节日,见到老朋友,认识新朋友。不论胜负,他们相聚在一起,打打球,拉拉家常,有说有笑。这一切的快乐、活力,皆因羽毛球。

薛忠芬:炫酷的爆炸头奶奶

来自山东青岛的薛忠芬今年77岁,论年纪只能算是老年赛场上的中坚力量,但是标志性的浓黑爆炸头,让老太太在场上极为惹眼。

薛忠芬为人和善,见到谁都笑脸相迎,和不认识的球友也能迅速热络起来。在场上也是一样,每一回合结束,无论是得分还是丢分,她都会投去灿烂的笑容,毫不吝啬地鼓励自己的同伴。薛奶奶幽默地说,自己打了三十多年羽毛球,主要是为了身体健康。不过,因为参加了几次比赛拿了些成绩,一下让自己更加上瘾了。当问及最好成绩时,薛奶奶笑着说“5”和自己很有缘。

今年,薛老太和自己的搭档刘振宝参加了140岁混双比赛,小组赛后,他们以全胜战绩闯入第二阶段,只可惜这个组别的强手如云,他们没能再进一步。薛老太和刘振宝比赛的时候,一位左手拿着保温杯、右手抓着毛巾的女士全神贯注地紧盯比赛,此人正是刘振宝的妻子。同为羽毛球发烧友的她,敏锐地洞察着场上的各种细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着场外指导,“不要急,反手位不好跑”、“不要了,出界啦”、“守住网前,不要抢位”。趁着赛程空当,她来为薛老太和老公加油。她说,老公刘振宝来到贵阳后有点发烧,但想着既然都到了,就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完成比赛。虽然很心疼老公,但她表示,看到刘振宝渴望上场的坚定眼神,自己十分理解,相信那就是羽毛球的魅力所在吧。

郭小曼:网球教练的羽球新生

“小曼,刚才球打得真好,优雅!”这位比赛一结束就被球友们团团围住索要合影的女士,名叫郭小曼。在场上,她协调的滑步、精准的放网、自如的反手回球,引来场边观赛者们连连的赞美。结束了中年C组女单小组赛,她从场边走回休息座位,短短一段路程,却走了好一会儿。因为球友们见到小曼,总要和她打个招呼、聊上几句,甚至有些还是带着问题向她请教。对小曼而言,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对自己喜欢羽毛球的一种肯定。

常年从事网球教学的郭小曼,近几年越发怀念起小时候学习羽毛球的日子。四年前,小曼到天津参加了自己的第一次全国中老年羽毛球赛。如今,为了提高羽毛球水平,她暂时放下了网球拍。小曼解读道,由于两个项目用力方式不一样,网球的节奏慢一点,羽毛球用手腕多一点,同时兼顾会互相干扰。所以,在参赛前大约1个月的时间里,小曼会集中火力专攻一个项目。

由于小曼本身从事球类教育的关系,很注意动作规范性。她知道不规范的动作容易造成受伤,“一旦伤了,就是不可逆的损失”。所以,听到球友的一些问题,她会热情主动地提出建议。这几年,大小奖牌拿了许多,以球会友成了她参赛的最大动力。在这一届中老年赛上,她和临时搭档何秀兰摘得了C组女双冠军,同时收获了一枚女单银牌。小曼說,现在自己最享受的就是比赛过程,“那种专注的感觉好极了!”

这些只是全国中老年比赛的一隅掠影,在这片活力四射的场地上,欢笑、友谊、快乐、真诚是主色。正如参赛球友们所言,这是热爱羽毛球的中老年人的一次盛大聚会。

猜你喜欢

刘老小曼球友
一颗顽固的牙齿
因为运动所以快乐
一次只爬两层楼
闯入快快国的慢小曼
七个花开的日子
偷听
古稀爷爷爱护蝉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
米寿老人话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