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 引领学生灵动发展

2019-09-10徐敏

家长·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徐敏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纯粹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在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它还未能引起每位思品教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课后仍是我行我素,这极大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一、课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阅读学生

几年前,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老师,其实你的笑很美,可你为什么不笑呢?”这句可爱的批评出自一位三年级学生之口,让人颇为惊讶,而又感慨万分:是呀,作为教师,是最受学生崇拜的,他们是多么在意你的微笑啊!微笑,可以化解学生多余的猜疑,平静忐忑的心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个小女孩可能早已忘却了曾经很大胆的那句话,但她的教师却永远记下了这句话,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时时告诫自己: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每一届学生。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将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并做到持之以恒。为此,每当教师接手新班级时,要面带笑容地走到学生中间去,蹲下身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亲热的交流,与他们快乐的游戏。这时,这些小“千里眼”“顺风耳”会为你提供丰富的“个人档案资料”,如某某喜欢在课桌上涂涂抹抹,某某值日偷工减料,某某学习不爱动脑……有了这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备思品课时,可通过对学生的分析,认真地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让思品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爱护课桌椅》《我是值日生》《爱思考,会研究》等内容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导行上,并在课堂上加以强化。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维护,还需要注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和学生的和谐关系。对此教师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

例如,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会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成绩问题和学生聊天,我会问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态度和学生的心理变化等因素,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有些学生因为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导致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影响,有些学生因为思想方面出现了偏差等等,这时候,教师就不能够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关注,还需要不断询问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综上所述,教师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需要和学生建立很好的友谊。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教师进行信赖,当学生对教师有了一定的信赖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情感,

二、课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

(一)有创意地使用教材,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思想品德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它是纯理性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如何做人的指南,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通常把故事作为道德知识的载体,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故事明白道理,从而指导正确的道德行为。实践证明,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道德知识,教师必须有创意地使用教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者是从感官开始的。”通过直观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使学生如临其境,由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理性的顿悟。如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改编成了情景剧,通过“皮皮”“小羊”“小鸡”“山羊爷爷”声情并茂的情境表演,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眼前的实境自然会唤起他们理性的思考,从而明白不爱整洁人人嫌,爱了整洁人人赞,应该做个爱整洁的好孩子。又如教学《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可以引导一年级小朋友看一看鲜艳的五星红旗,认一认国徽上的图案,然后听一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最后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深入浅出地说一说开国大典的盛况,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的寓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对国旗的尊重,在这情感的催化下,确立正确的道德认识:要尊重国旗、国徽,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由此,热爱祖国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里开始萌发。

(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要让每一位学生不带遗憾。这样就能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在公共汽车上》,学生自编完故事并做出理智分析,得出正确评判后,可设置视频辨析题:坐公交车时,上来一位年迈的老爷爷,就站在小军的身边,可此时,小军正发着烧,浑身难受,他不敢看老爷爷的眼神,总感觉那眼神很异样,想想教师的话,小军很尴尬,这座位该不该让呢?学生对于这样的实例辨析很敏感,思维也很活跃。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有的结合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新闻进行了反面论证,有的借用了课外资料进行正面论证,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有理有据,尽管有的回答显得很幼稚,但教师总是耐心倾听,适当辅以补充,并都予以肯定,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很热烈精彩。

(三)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协同参与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班级》一课时,事先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很粗实的树干,然后问学生:“这棵树长得漂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怎样才能让这棵树变得漂亮呢?”“给它画上碧绿的叶子。”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于是,教师就让学生通过剪、撕的方法制作名字树叶,然后贴到黑板上,望着“枝繁叶茂的大树”, 教师娓娓道来:“班级就像一棵大树,每个同学就像一片树叶,只有大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大树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了借助“大树”的直观感受,学生对于“班级”以及“在班级中应该怎么做”的概念相对明确了。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后,向孩子们介绍《动物世界》這个电视栏目,提议孩子们在家里收看,然后利用班队课,让家里养小动物的小朋友讲一讲与小动物的新奇故事,请观看《动物世界》的孩子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通过这些渠道,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跟它友好相处,它就会信赖你。

(四)注重教学情感化的塑造

教学情感化,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要和学生产生感情,教师不仅仅是机械的知识的灌输者,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导师,有一次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和氛围有所下降,这时,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进行及时的分析,我为每个学生进行精神鼓励,给每个学生免费赠送了面包和牛奶,通过这样一件事情,让学生受到了感动,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保障了后续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课堂中,我也会观察每一个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判断他们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由于比较疲劳,学习会走神,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微表情进行观察,当发现这些学生出现这种状态时,我会用严厉的表情予以警告,并且通过幽默的批评方法,缓解课堂气氛,也不会让学生有抵触情绪,上述这些办法和方式,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获得了提高,学生对于我的信赖也逐渐增强。

三、课后:建立和谐的家校联系——督促学生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导行”,而“行”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重在落实,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口头上的表态。要引导孩子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习惯,并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教育合力。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后,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做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可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家校互联手册,督促孩子每天将家中节水情况记录下来,每周一统计交流。有了家长的协同作战,保证了品德课的“导行”落到实处。

四、通过其他方面构建和谐教育氛围

(一)思想政治教师转变自身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课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教学模式的形成,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言行,符合学生的思想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自身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教学理念,这样才会建立正确的教学行为,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近几年,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感受到课堂教学不仅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基于这种教学观念背景下,思政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需求,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愿望,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措施。

(二)满足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当学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之后,还会期待在学生中得到肯定与赞赏,想要取得好成绩,在班级取得好名誉等,这些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这种心理需求比较急迫。因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一旦学生达到心理需求之后,学生会变得更加有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求知欲会明显提升,学生在心理得到满足之后,学习潜能也在不断的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

在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是自己的老师,还有将教师当作朋友,是成功路上的支持者,当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之后,学生可以保持开朗的心态去接受教师的教诲与指导,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学生特点为学生创建激励与制约的制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对学生平等相待

当面对有思想感情的学生,应该怎样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呢?具体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

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喜欢追求个性化发展,想要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因此,教师与学生融洽交往,当学生犯错误时,要转变思维模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总之,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不光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还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创设和谐的教育情境,寻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督促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教师只是通过严肃严厉的办法去批评学生,警告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这样的方式,有时往往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主要处在叛逆期,叛逆期间,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僵化,甚至会出现矛盾。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督促的时候,方式方法就显的十分重要了。我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比较调皮,贪玩,这时,我首先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到他家后,先不直接和家长讲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先配孩子娱乐,玩孩子喜爱玩的游戏,当孩子逐渐和我比较亲密后,我会慢慢的将话题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讓将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之间建立联系,这时,孩子的内心就会有一些变化,最后,通过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学习的意识也逐渐建立了起来。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