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冥界诸神的文化变迁

2019-09-10朱大可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城隍阎王海螺

朱大可

在 殷墟出土文物中,有一种奇特的祭祀物,叫做“跪人藏龟”,是在龟壳中塞入一个玉制的小人,摆出下跪的姿态,身边还有许多海螺。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物品呢?就連殷墟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个人推测,这可能是一种献给冥神的祭品。乌龟和海螺,代表与冥神沟通的使者,祭司们把乌龟宰杀,挖去内脏,将它变成一只驶往冥界的渡船。玉人则代表死者,作为船上的乘客,他以下跪的方式,表达着对于冥神的敬畏。那些被塞入龟壳的海螺,应该是女阴的标志,在整个南亚文化区,包括印度、西藏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在内,海螺从古到今都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物。

在先秦两汉之际,冥神突然得到了解放,祂的形象涌现在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出土帛画与砖石刻像上,头戴帽冠,两手插入袖口,盘腿而坐,而祂面前的两位牛头虎面的刑官,正在对有罪的亡灵用刑。可惜,由于长期遭到禁呼,许多研究者已经难以辨识出死神的形象,从而往往将祂与“西王母”混为一谈,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几乎地球上的所有宗教文化,都将世界体系划分为天界、人界和冥界三个部分。阎罗王的原型,是印度神话中的阎摩,在早期佛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主宰。随着道教文化的浸润,冥界的诸神开始有了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幅增加阎王的职位,把原先由阎摩独自统治的地下王国,变成了由十位阎王来管理,阎摩的地位严重下降,成为其中第五殿的主管。

十殿阎王座下,设置了四大判官,这些官员长相凶恶,却都是正直善良之辈。其中,第一位叫魏征,前世是那位著名的唐朝宰相,祂负责奖励生前行善积德的鬼魂;第二位叫钟馗,非常有名的捉鬼者,负责严惩那些生前作恶多端的鬼魂;第三位叫陆之道,蒲松龄小说聊斋里的人物,祂不但要负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程序,还要为冤者平反昭雪;第四位叫崔判官,是四大判官中的头号人物,身穿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为善人添寿,让恶人受罪而死。

除此之外,是在四大判官阶层之下,建立一个庞大的地方官员体系,具体由各地的城隍老爷组成。明代官方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按照王、公、侯、伯四个等级,为城隍们分封爵位。

到了清代,甚至省、州、县等各级行政单位,都拥有各自的城隍,实现了与人间官吏制度的严密对应。除了架设这三个职能部门之外,还出现了某些值得一提的特殊角色。

首先是日游神和夜游神。日游神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早期日游神是胳臂相连的两位,看起来犹如双体人,巡游人间的时候会大声叫喊,生怕没人知道。但后来大概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日游神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双生子变成了一个人,走路悄无声息,行踪顿时变得诡秘起来。

与日游神对应的当然是夜游神,祂们共有十六位,手挽手连成一片,白昼不见踪影,夜晚才能看见,因而叫做“夜游神”。跟日游神相反,夜游神是在夜间四处游荡的凶神,专门找人的麻烦,还经常向上级打小报告,扮演了职业告密者的角色。

道教精心营造的地狱体系实则跟现实政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露出古人的政治思考,但加入了他们对彼岸世界的想象。有一个位于重庆的现实版本,那就是丰都鬼城。这是一个气氛诡异的地点,是冥界在人间的复制品,传言从汉代起就陆续开始修筑,而且直至今日还在建造之中,前后长达1800多年。它向所有来访者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举头三尺有神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否则一定会受到来自地狱的严厉审判。

在当地政府尚未开始收钱之前的很长时间里,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盈利的文化产业,却产生了最丰厚的道德利润,因为据说它成功吓退了大量的犯罪意图。

猜你喜欢

城隍阎王海螺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海螺
海螺与鲸鱼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的城隍神是谁?
美女答阎王
数学中的“小海螺”
成语两则
重生
城隍庙的世俗担当:反腐戒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