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育策略

2019-09-10张华

天津教育·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互联网+

张华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美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少年儿童阶段的美育,更是得到了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小学教育中,要重视美育,将其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层面和全过程,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美育,促使学生立足实际,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在美育课程学习、美育实践活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不断发现美、探索美、体验美、创造美。

在当前农村小学中,美育工作依然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弱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地域差别、观念差别、师资差别、资源差别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学校对美育工作不够重视,对美育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明确,重文化课轻音体美等艺术课程、美育课程课时不能开足开齐,美育课程资源配备不到位、音体美课程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美育工作质量不高。特别是在美育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材单一,传统的美育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教师对教法缺少改革创新,在课堂上自始至终进行单一而乏味的基本功训练,缺乏丰富有效的美育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小学美育工作,应当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充分融合互联网理念,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美学理论基础之上,促进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齐驱并进的美育工作机制,充分借助网络资源信息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创新美育的理念、载体和方式,改变传统的美育教学中存在的设备、师资、地域等缺陷,不断丰富美育内涵,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美育和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密切配合的美育体系,实行全面、有效的美育,提高美育质量,让农村小学生同样受到良好的美育,实现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

一、当前农村小学加强美育工作的意义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版块,在小学阶段,它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为基点,引导学生获得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学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切实缩小城乡美育工作差距,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2017年3月,全国“两会”上,提出了“美育”的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农村小学要从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出发,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文化引领、机制保障、课程实施、活动推进、环境烘托”的美育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大美育”格局,各项工作计划要立足美,各项活动安排要关注美,教育教学过程要体现美,在一系列有序有效的美育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确立美的思想,形成美的品格,陶冶美的情操,铸就美的人格。

二、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创新美育课堂教学模式

美育课程是美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学校美育有效实施的主要途径。农村小學要以提高学校美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不同年级美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效绩评价机制,合理确定美育课程教学目标,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以音乐、书法等艺术课程为主体,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有效的美育融于各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要从学科美育计划出发,从课程文本中深入挖掘美育资源,加强学科课堂教学美育渗透方法研究,以学生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为主,不断创新美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并能激发学生美育体验兴趣的美育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美育课程的教学实效。同时借助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美育教学渗透,将各学科的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与美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从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实施美育教学,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审美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审美品质。

三、利用“互联网+”美育网络资源平台,促进美育教学创新

要不断创新农村小学美育教学方式,必须有完善、优质的美育资源。传统模式下的农村小学美育,教师苦于缺少优质的美育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之间无法进行、便捷的互动。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中,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知识的传播手段,都会得到有效解决,相关的美育优质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突破时空局限,使农村学校与优质教育接轨,促进资源共享,让农村学生同样受到良好的美育。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要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借助美育资源网络平台,加强“互联网+”美育学习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广泛收集整理与音乐、美术等课程相配套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包括音乐、戏曲等内容的相关教案、教学视频等,借助微信、公共号等网络媒介和平台,向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广泛传播,为学生提供规范的美育课程教学,以解决美育教师紧缺、美育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促进美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四、突出美育实践活动,提升美育工作质量

美育是一项系统性、多元化、实践性的工作,需要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的有效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美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借助多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和规范的课外美育实践活动,促进美育课堂教学、美育实践活动的相融合的共同体,让学生在美育中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美。

学校要将美育工作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将美育教学同美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美育活动。一是要广泛建立多样化的的学生艺术社团或艺术兴趣小组,引导每一位学生结合自身条件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充分发挥艺术学科教师和特长生的带动作用,逐步将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规范有序,把社团和兴趣小组打造为美育实施的平台,定期开展音乐、戏曲、器乐、摄影、篆刻、剪纸、舞蹈、工艺制作等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至少参与一个兴趣小组,学习一项艺术特长,锻炼一项艺术技能,切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二是要根据地域特点,借鉴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开展一些具有本地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育活动,逐步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通过接地气的美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知、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美育素养。三是要将美育积极融入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增强美育过程的愉悦体验,在活动中感知和积淀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的言行、举止向美的方向靠拢。学校在举办有关活动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实现“讲台”与“舞台”与相结合,突出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将美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如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作品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探索和形成良好的美育模式,促使学生在美育实践中充分感受和体验生活、自然、环境、学习、劳动、探索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美。四是要建设能够促进美育工作的良好校园文化,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元素、充满朝气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农村小学在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时要立足地域特点,就是要让每一处设施都要具有育人功能,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有生命力,一草一木都都能渗透美,学校环境的每一个节点都要具有艺术美的品位,以美感人,以景育人,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美育,激励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在建好优雅环境文化的基础上,学校还要建设好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等,利用学校网站、校刊、宣传栏等文化阵地,引领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激励向上、向善的内涵。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规划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2134)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互联网+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