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绝非“虚功”
2019-09-10杜春娟
杜春娟
在一些企业提及党建工作,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说法:要“虚功”实做。言外之意,企业党建工作是“虚功”。事实上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证明,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央企到地方国企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党建工作不力、“两个责任”没有落到实处是很重要的原因。
前不久,中央巡视组完成对国企新一轮专项巡视。纵观中央巡视组在巡视反馈中指出的问题,“重业务轻党建”是一个高频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业务经营“两张皮”现象突出表现在:未能有效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机制,“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衔接机制还不完善。如果说上面所说的只是表面现象,那么一些企业在干部配备上“经强党弱”,使用上“先经后党”,待遇上“经厚党薄”等,就更暴露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此一来,党务干部在企业里没威信、没地位、没前途,以至于工作积极性受挫。有人说国企党建部门往往是照顾性的岗位,是“打酱油”的,出现了“兼职化”、“老龄化”、“空心化”等倾向。正因为淡漠了自己是党的人,一些國企领导才会把所领导的企业当成自家菜园子,把国有资产当成一伸手就能拿到的“猎物”,并滥用自己的权力为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甚至拿着国有资产送人情。一个时期以来,查处的国企系列大案触目惊心,教训十分深刻。所以,国企党委(党组)要切实把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真正把担子担起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一手硬、一手软”、重业务而轻党建的情况为什么会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呢?这是思想认识上出现了严重偏差。一些国企从业人员甚至是领导人员认为,党建于业务无益,甚至认为党组织的存在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在管理理念上,有的国企领导人员追求西方企业的管理方式,片面强调企业的经济属性、市场属性,却忽视根本的政治属性。正是由于党建工作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当经济指标成为指挥棒的时候,有的国企就不愿在党建上耗费精力、财力、人力。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党务工作者不受重视,往往被迫安于现状,难有大的作为,致使一些国企的党建工作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发展。于是,常见一些企业对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部分国企基层党组织连班子都配不齐,组织制度形同虚设,长期不开展党组织活动。除了交党费,普通党员感觉不到党组织的存在;除了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群众也不知道党在干什么。如此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何以发挥,向心力、凝聚力如何体现?
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国企党建,“两个责任”落实到位尤为重要,这就一定要抓住国企负责人这个“关键少数”。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上讲,从推进国企改革发展角度上讲,国企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从严治党就是最大责任的观念、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决纠正“业务做起来重要,干好了有显绩;党务说起来重要,干得再好也是潜绩”的错误言行,强化抓好党建工作是本职、抓不好党建工作是渎职、不抓党建工作是失职的责任意识,自觉担负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扎扎实实地把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我们知道,国企党建工作任务很多,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本身就是很实的工作定位。这就要求国企党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实”作为,在建设队伍、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上有“实”思路,在党员干部队伍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中彰显“实”效。也就是说,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不允许存在任何“虚空假”的东西。因此,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建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通过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从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升基本服务等方面入手,量化督查考核指标,强化专项述职,形成问责追责约束,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核心命题和重要标准在真抓实干中牢固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