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9-09-10张朝霞

天津教育·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效率心理健康小学生

张朝霞

小学阶段就是塑造孩子们健康身心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该重点抓住这样的阶段,积极地为学生们创设出良好环境,使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具有特殊性和全面性,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其他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体现出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是高是低,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以后的学习能力都有着直观影响,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大环境之下,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应该重视他们的身心发展状态,良好的教育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找到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并加以引导,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对教师本身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是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改发展进程中,怎样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怎样尽可能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怎样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采取何种方式逐步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需要学生不是只掌握课堂上的一亩三分地,更需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具备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此才能更好地应对烦琐的学习生活和繁重的课业,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们承担的任务重,但时间有限,因此,留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并不充足,需要积极地在教学间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有着较大的帮助。小学生的年龄多是集中于7~12岁,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要求父母和教师积极的带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们收获更多。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多元化的知识,如人文地理、艺术教育等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除了要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外,还应该重视学生们心理认知的提升,保证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地学习文中人物的勤奋勇敢和朴实善良,促使学生们感悟大千世界,体会人生百味,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由此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对于未来的就业和学习等均有较大帮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

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化十分严重。这种问题重点体现于很多教师在授教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有很多教师上课方式单一,职业素养能力也较低,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规划。在课堂中,教师们依然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人,这就是当前教育的弊端,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受阻,严重影响到相关的教育实效。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较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他们的学习能力必然得不到提高,更不必谈综合素养的培养了,身心健康发展也需要付出较多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此外,小学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小学语文教师薪资水平处于较低的程度,加上如今很多的大学生不愿意报考师范专业,导致优秀的小学教师资源更为稀缺,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多是从业多年的教师,在观念和思维上不符合当今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还有些方面不符合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因此,积极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十分重要。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这门学科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掌握學习和使用语言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获得充足的学习能力并获取健康的身心。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不会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学生本该是课堂的主体,但都湮没在了教师的滔滔不绝中。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一是让小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对课文中的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二是让小学生们进行自由思考议论。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课本中的重难点,发挥小学生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在议论、争论中去寻求合理科学的答案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样他们的思维也会更加开阔,随后教师再对他们加以引导和点播,小学生们受到的教育也会更加深刻。三是让小学生们讲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创新,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产生一些更新、更有价值的东西。

(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就很困难。教学的成功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不是强制学生进行学习,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让小学生们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风格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学习语文并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小学生们喜欢一门学科经常是从喜欢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开始的。始于喜欢,陷于语文的美,从而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氛围的营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们愿意信任教师,参与到教师的课堂中,从而激发他们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开展附有特征的教育活动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征,对于小学的语文学科来讲,它有着可行性、集中性和趣味性的特征。想要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就要依据它的特性进行教育活动。小学语文内容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根据他们的认知情况,把他们更好地吸引教学中,而不是让他们一头雾水。紧紧地抓住小学语文的特征进行教学,可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四)实现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语文包罗万象,小学语文的学习也应该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想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就要注重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或在对一个场景进行描绘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词句写进去,这样不光能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还能锻炼他们对于知识结合运用的能力,这也对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有着推动作用。

(五)信息化技术凸显出价值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信息化。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使所教知识更加生动灵活地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此外,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都比较强,但是智力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模糊的发展阶段。让小学生通过电影、戏剧、音乐、故事等方式接触知识,学习知识,可以加强他们的感官体验,使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从而促使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心理健康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需要积极落实各方面工作

1.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知,启发学生情感修养,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在当今社会,教学工作开展的进程中除了要完成上述的目标外,还应该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学生们实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这些方面选择教学的方法、方式,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重建,要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一起努力,让学生能在知识、情感、能力、品质等方面达到既定的目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2.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抓住所授知识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展开。可以在课堂上对重难点部分简短精炼地展示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现代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板书、手势、多媒体的结合应用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点,确保学生们可以在兴趣中学习,这就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兴趣,那么自然而然会对学习产生探索欲望,此时接受的心理健康指导将会事半功倍,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3.学会赏识学生。学生是一个韧性很强的群体,也是一个很脆弱的群体。尤其是部分学生由于成绩的落后,会产生厌学心理。赏识学生,从学生的心理上给予他们肯定,在人格上学会尊重学生,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以鼓励、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不仅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切忌忽略基础。近些年来,学习的新颖度和灵活性愈来愈强,很多教师都把教学精力放在了难度大的知识点上,认为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忽略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教学,这样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导致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即使是在进阶的时候,他们也会一味模仿,甚至会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但不理解实际的含义,久而久之,这种依附心理便会出现,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重视基础性的教育,主张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稳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细节,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极大的帮助,也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三观。

5.发展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往往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较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教师个性和魅力的整体反映。一个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如果能情绪饱满、幽默诙谐、亲切自然,能把傳授内容生活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智慧,所授内容可能长期没有很大改变,但是教学风格不能像一个模板一样毫无特色,对于教育情景的正确处理能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自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需要从多个方面锻炼自己

1.劳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比较枯燥单调的。但是一天到晚枯坐伏案不是一个较好的方式。休息好了才能有效率地学习,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补充能量。晚上不熬夜,按时睡觉,睡眠充足、精神饱满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要求。休息好了之后进行学习,一定要全身心投入。特别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更需要积极关注学生们的劳逸结合情况,只有他们劳逸结合到位,才能保证收获的学习成果更完善,这样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是非常有用的。

2.掌握学习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在教师上课前,自己要学着对新课的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的掌握。要有正确的听课方法,听课的时候眼、手、心三管齐下,对于基础知识和要点进行记录,对于拓展性的东西要勤思考,把记录的内容和思考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变成自己的东西。当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掌握了科学的学习规律,那么学习效率也就能随之提高了。

3.培养学习态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这件事是非常让人抗拒的,尝试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提高。部分学生的基础有缺失,在学习的时候经常有不懂的问题,但不好意思向人请教,最后还是一知半解,那学习效率就得不到提高。

4.善于阶段性总结。学习之后,对自己有一个阶段性总结,了解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于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对于长处要保持发扬。总结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检查和回顾,当学会总结,也就证明了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更好更快地进步,这样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5.对外界多了解。新课改环境下,学习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即除了学会课本给予的知识外,还应拓展到生活当中。当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规律,有了一定基础,循序渐进,接着主动尝试进行课外的学习,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等项目,不断拓展自己新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发现新的学习内容,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这样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会很有帮助。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应该多进行思考、多做准备的。作为教师,要完善自身,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要规划好学习过程,注意学习方法。师生互补,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效率心理健康小学生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我是小学生
跟踪导练(一)2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