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课程让学校文化落地生根
2019-09-10张乔云
张乔云
课程是学校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培养良好品质、锻炼健康体魄的重要载体。经典阅读校本课程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同样肩负着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使命。因此,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创新发展、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的重要标识。
校本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促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新课程,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适应学生成长需要、形式多样的课程。本文讨论的阅读校本课程建设属于后者。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三小学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在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始终紧密结合办学目标、“三雅”文化特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人文情怀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一、经典阅读课程建设促进学校文化生命力的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学校独特的品位与气质,而校本课程正是使学校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载体。咸水沽第三小学科学规划校本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经典阅读课程的作用,丰富“三雅”文化内涵,使“三雅”文化彰显独特的韵味,让传统优秀文化在师生的言行中焕发勃勃生机。
(一)经典阅读环境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物质环境布置作为凸显学校文化的一种介质,发挥着育人的作用。中华五千年文化为后世保留了丰富的精神瑰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根与魂。咸水沽第三小学厅廊文化环境的创建浸润着中华优秀的美德思想,开启了学生经典阅读的第一步,也是“三雅”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教学楼一楼走廊是一条以传统儒家孝义思想为核心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长廊,颂扬中华民族的孝敬美德,提醒师生从小树魂立根,孝亲敬老要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学校在二楼创建的是“论语”长廊,意在促使学生在行走坐立间走近先贤,了解经典,了解文字背后的精神之魂。学校三楼创建了“中外名著经典阅读”长廊,营造出充满浓浓书香的厅廊文化,升华学生精神生活,使学生养成知礼仪、喜阅读的习惯和品质。在教学楼每层楼的学生活动区,当代“文明礼仪新三字歌”以竹卷形式挂在墙上,让学生在休息、玩耍中,都能看到各个场所的礼仪规范,耳濡目染中学习体悟中华文明礼仪知识,为培养知书达理的文雅学生奠定基础。
(二)经典阅读教材夯实学校文化内涵
文雅美观的外部环境、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无疑对学生的言行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这些对学生精神和思想的影响终究是浅表的,远没有课程中丰富的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的感受深刻。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随着“三雅”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咸水沽第三小学国学经典阅读教材应运而生。
2008年,为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编写了第一本校本教材《诵古训·弟子规》,着眼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自主教育。而后学校相继开发了与“三雅”文化、核心价值相得益彰的国学系列教材,即一、二年级《诵古训·弟子规》读本,三、四年级《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读本,五、六年级《论语三十则》读本,一至六年级《新三字歌》礼仪读本等,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教材的编写者均为本校干部、教师,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校文雅学生培养目标,选择篇幅短小、易读易懂易记、微言大义、语言隽永、典雅活泼、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先贤名句、诗篇,供学生诵读、学习。学校通过落实经典阅读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崇德尚美,提升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的道德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爱学习、求真知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讲诚信、严律己、公天下的家国情怀。
二、经典阅读课程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咸水沽第三小学经典阅读课程一直扎实落实,紧紧围绕校本阅读的主线,立足课堂,主抓校内。第一,落实到校本课程计划中,纳入每周的校本课内容,设专人任教,定期考评。第二,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固定读书时间。多年来,学校坚持早诵读、午读名著制度,诵读国学经典,经典的文章从入口诵读背诵到出口成章的演绎活用,引领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内化素养、外化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使中华经典弘扬的中华美德落地生根。第三,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使图书课程化。每班设置一节课表化的课外阅读课,阅读课在图书馆中进行;学校在阅览室内还配备了24台电子阅读设备和资源,为学生的阅读便利提供了现代化支撑。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展示活动。如结合读书节、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日等节日举办读书征文、读书竞赛,班级诵读展示赛活动,提升学生的朗诵、演讲、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三、经典阅读课程建设涵养学生生命品质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智慧云平台、校园网的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精选了与经典阅读课程相关的延展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学校利用每天中午10分钟,通过资源平台对学生进行分层国学经典、成语故事及以名家名篇配乐朗诵等内容推送,一、二年级观看《弟子规》动画故事,三、四年级观看《成语故事》,五、六年级聆听名家散文配乐朗读,扩展了学生的读书量。校本课程的学习也从原来单一的书本阅读发展到现今的音、色、画、态、像多感官参与的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电子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自信表现的广阔天地。如今,学校校本课程已经初步实现数字化教学。同时,系列化校本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丰润了学生的生命。
学校把校本课程向校外延伸,通过家长学校活动,如亲子共读一本书、向家长推荐美文、寒暑假亲子走进图书馆、家长阅读心得等活动,使家长成为读书的引领者。此外,學校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的育人功效,传递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班级博客、班级主页、班级微信群等家校沟通交流的平台,拓宽了沟通渠道与方式。
四、教师是落实校本课程、传播优秀经典文化的生力军
教师是学校“三雅”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实施者。面向全体教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是推广经典阅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关键任务。为此,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坚持开展微讲堂、国学经典大家诵、教师朗读者大赛等活动,让教师成为学国学、用经典的先行者,让“三雅”文化内涵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彰显于师生的言行中。
学校还坚持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诗歌散文朗诵活动,培养教师爱书、读书、品书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每周,学校还会利用网络开展“校长美文推荐”活动。自2011年起,学校定期开展全体教师“共读一本书”好书推送活动,结合教育科研课题开展读书研究,鼓励干部教师自主阅读、深度阅读,多名教师的读书论文获市区级奖项。读书、阅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气质品位,也逐渐培养起教师自主读书的习惯。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的落实,突显了人与课程的整合、教师与课程的整合,尊重教师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中华优秀经典的传承中,在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中,师生心灵变得越来越丰盈,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三雅”文化正在经典阅读课程的润泽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