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支球拍,半辈生活
2019-09-10天堂有羽
天堂有羽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肯尼士CarbonPro787-碳素球拍祖师爷罗光男先生和中國羽毛球第一代网红教练李强先生的故事。可以说,他们是碳素球拍生产与球拍网红销售模式的起点,值得被我们谨记。接下来这一篇,我想聊一支国产经典球拍以及国内首批产品经理幕后的故事。
Kason TSF 100Ti与国内首批
羽毛球产品经理李先生
Kason TSF100Ti凯胜汤仙虎系列之一百钛,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支国产的名牌球拍。当时2003年非典时期,大二暑假刚开始,外出受到很大限制,于是只好宿舍——球馆——食堂,过上高中一样的三点一线生活。
因为有大量的上网时间,经历也算独特,于是在一个叫羽球在线(badmintonline.com)的网站上面免费获得了一把TSF100T。换拍的方式就是通过发帖积分,再用积分跟管理员换购物品。至今我都不知道管理员本尊,只知道他的ID叫“店员”,跟当年最红的球星陈宏、周蜜等人关系密切。可惜撑不到三年,网站中了病毒,大量的帖子消失。当年,大傻先生还专门发帖呼吁“帖子是论坛的财富,希望有数据恢复的专家出手救救这个网站”。再后来域名也无法访问,羽毛球行业的第一场用户注意力争夺试验,经过华丽的出场后,宣告以失败告终。
第一代的100Ti并不像现在一样有那么多配色,当时只有上图的蓝与银与黑一个配色。参数也不是现在类似坐标原点一样的均衡拍,而是一支杆硬头重的进攻拍。
我在刚开始打球的那几年,技术和力量都有限,又不合时宜地穿了高磅,导致当时挺长一段时间球拍用得不顺手。后来勉强磨合后,没多长时间就悲剧了——因为不舍得勤换手胶,汗湿柄滑,导致球拍飞出并重重砸在木地板上,拍子弹起来后,拍头与拍杆直接分成两半。现在想起来,可惜之余却觉得拍框的质量也太好了,重击分开后不断不裂,保持原样。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球拍从地上弹起飞到隔壁场地的情景,着实把别人也吓了一跳。
因为拍框保持原好,于是我就找了一位修球拍的师傅,在中杆断裂点那里通过铝合金材料加箍,把球拍修好了。但球拍重上加重,硬上加硬,失去了手感上的意义。最终,有位同班同学要上羽毛球课没有球拍,把那支球拍借走后忘了还我。其实还回来我也不会再继续使用,只是可惜最终连纪念都没有留下。
后来,我通过免费换购得到的还有凯胜98与105。当年,105已是顶级,还没有108、109、200、300、500等型号。TSF系列有代表性三大顶级方头拍,被我在论坛上发挥了死磨硬泡的精神后,最终全部收入囊中。现在想来,那份喜悦之情完全盖过了当年非典的焦虑。
那么多年过去,打过几乎所有TSF球拍,还做过凯胜的分销,看着凯胜被收购,参观过工厂,也算是凯胜的一个准超级用户,我却仍然存在下面这些疑惑。
Kason凯胜TSF汤仙虎系列是怎么策划出来的?
里面的不少型号如100TI与105Ti,至今不但没有停产,而且仍然是销售主力。最早的型号当中,86、98等数字都是什么含义?
究竟是谁策划升级了凯胜的LOGO?同样是一个K字,从平淡无味撞脸其它品牌,到后来有棱有角、动感十足。
直到2016年初的某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要约我见面。我还以为是找我穿线的普通球友,于是约到我的工作室。当时,我一边穿线,一边跟他聊天。越聊到后面我越觉得这次见面不简单,这绝对不是普通球友,甚至不是普通的前辈。
他就是我要从TSF系列球拍上引出的一个人,因为为人低调,于是我在这里只能用李先生称呼他。前面提到的羽球在线的网管“店员”,不是他,是他当年的同事。
李先生早期加入凯胜公司,和公司同仁一起整理产品结构,最终打造出了的TSF汤仙虎系列,至今仍然属于爆款。至于球拍最开始的86、 98等型号,每个数字实际代表的是一个对汤仙虎先生来说比较重要的年份。随着品牌的发展,李先生和公司同仁感觉品牌LOGO承载越来越多的作用,如信息媒介与无形资产等。原来的一个K字太过于平淡,当时国内的设计还不够国际化,于是凯胜公司远赴香港聘请设计师,最终设计出来现在的LOGO。
我和李先生见面的时候,他已经从凯胜公司离职多年,后来做过服装、远洋贸易等行业,最终还是因为兴趣召唤,重归体育行业,在家乡石狮当地租了一幢楼,签下某国际一线体育品牌的羽毛球产品行销,拥有三家天猫与一家自营C店,并同时管理多家网红店。李先生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一如当年,与网羽圈的创业者接触非常频繁,对他们的帮助也很慷慨。如帮智能球拍创业者解决模具与行销问题,帮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解决机器上的球拍问题,也曾给一些羽毛球自媒体建议借势内容,打造营销闭环等。
我在他眼里也是一个内容创业者,2016年我尝试做了一个公众号,保持365天每日一文的更新频率。李先生当时对网红经济非常感兴趣,他觉得我们在这里可以有合作空间,所以主动接触了我,后来就有了一个叫“中央穿线中心”的尝试项目。最终,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我们合作开发了盒装胶粒与球拍旅行箱等产品,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起步。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至今非常感谢李先生帮我攒了好多次见面。这包括我第一次跟《羽毛球》主编王渝燕女士见面,而在此之前只有电邮往来。除此之外,还有八一队陈伟华教练,以及很多风口上的明星创业者。我在石狮当地考察工厂的时候,也是借由他才认识了很多资深的从业人员。
16年前,拿到100Ti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当年12岁的凯胜公司,内部已经形成了国内首批产品经理,也不知道这里面会有一位先生,穿越十六年的光阴后,凭借对于体育的共同爱好,有缘相聚,并且得到他的提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