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猫明:反法西斯代言人

2019-09-1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熊猫馆大熊猫熊猫

伦敦被轰炸期间,人们排着队,依次来到明面前。

他们忘记了正身处战争年代,忘记了飞机和炸弹。

他们已经将战争抛到九霄云外,享受着难得的幸福时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批大熊猫因为特殊原因,漂洋过海,去往美国、英国等国家。尽管是被非法捕捉,尽管被迫背井离乡,但它们在海外的表现,给当时的人们带去了诸多快乐。其中有一只被叫作明的大熊猫,更是书写了一段伟大的传奇。

“熊猫热”带来的非法捕捉

1869年,法国神甫戴维来到四川宝兴,发现了一种黑白两色的珍稀动物。他遵循国际标准,按动物分类学对大熊猫进行了命名。

1870年,大熊猫标本在巴黎展出,给西方世界带来极大轰动。很快,他们已经不满足拥有大熊猫标本,而是要从中国带回活体大熊猫。

非法捕捉大熊猫最狂热的时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中国来非法捕捉大熊猫的人中,甚至包括西奥多和克米特(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

1926年,罗斯福的两个儿子来到四川宝兴,并最终捕获一只大熊猫。但是,这只大熊猫被运回美国后,还没有来得及对外展出便死去。兄弟俩不甘心,于1929年再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们没有捕捉到活体大熊猫。不过,贪婪的兄弟俩,直接朝大熊猫开枪,进行了射杀。回到美国后,他们出版了《追踪大熊猫》,讲述了在中国猎杀大熊猫的全部过程。

1936年,美国探险家威廉·哈克内在追捕大熊猫未果后,病逝于中国,他的妻子露丝继承丈夫遗愿,成功捕捉到一只大熊猫,为其取名为苏琳。苏琳的出现,震惊了美国,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后来,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成为最幸运的动物园,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苏琳。

一时间,苏琳成为美国最耀眼的明星。前往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看望苏琳的人络绎不绝,创造了一天四万人的奇观。据记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都前往动物园“看”苏琳。同时,露丝创作出版的图书《淑女与熊猫》,风靡美国。后来,这个故事还被搬上银幕,拍成电影。

漂洋过海到伦敦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英国人史密斯一共捕捉到十多只大熊猫,其中就包括大熊猫明。

1938年12月24日,史密斯带着在行程中最终存活的五只大熊猫,回到伦敦。在等待出售期间,其中一只大熊猫死于肺炎。史密斯将其中一只卖给了德国人。伦敦动物园买下了另三只大熊猫,并以中国的朝代名为三只大熊猫命名。三只大熊猫分别叫唐、宋和明。当伦敦动物园来了三只大熊猫的消息传开后,伦敦彻底沸腾了。

唐、宋和明,成了伦敦最耀眼的明星。不过,唐和宋一年后相继去世。三只大熊猫中,明年龄最小,看起来最无忧无虑。整个伦敦动物园都把焦点放在它的身上。记者拍摄了大量照片,并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这充分激发了伦敦市民的热情,他们快要把伦敦动物园挤爆了。

1939年9月,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但是,伦敦动物园里,到熊猫馆来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而且,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战事即将来到的阴影。冬天来临之前,伦敦动物园来了两位特殊客人——

当两个小女孩来到明面前时,明高兴得像个撒娇的孩子。其中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小花伞。趁对方不注意时,明一把将小花伞夺过来。所有人都热烈地鼓掌,为明的调皮而欢呼。这时,另一个小女孩战战兢兢地来到明面前。迟疑片刻,小女孩一把将明搂在怀里。明开心极了,脑袋在女孩的身上磨蹭。女孩感应到了明的友善,伸出纤细的手指,在明身上来回摩挲,为它挠着痒痒。

这两个小女孩,一个名叫玛格丽特,一个名叫伊丽莎白。那时候伊丽莎白才12岁,已经是英国王储。

熊猫成了反法西斯“代言人”

1940年8月,德军出动战机对英国主要城市进行狂轰滥炸,伦敦作为英国首都,自然成为轰炸的头号目标。遭受大轰炸期间,伦敦超过4万多人丧生,大约10万幢建筑成为废墟。

明躺在熊猫馆里,没有慌乱,而是神情自然,处之泰然。伦敦动物园,俨然成为伦敦最安全和最快乐的地方。自从明来到伦敦那一天开始,它便受到万众瞩目。但是,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受到追捧。大人牵着孩子,孩子与孩子手牵着手,他们排着队,依次来到明面前。在熊猫馆前,不分年龄,不论性别,不分种族,不论肤色,每一个人都热情、友好。人们忘记了正身处战争年代,忘记了天上的飞机,忘记了地上的炸弹。他们已经将战争抛到九霄云外,享受着难得的幸福时光。

这样的情景,吸引了媒体人的注意。他们召集同行,讨论应该为此做点什么。最终,大家一致决定,通过媒体把明的坚强、勇敢传递出去。在他们心目中,明面对战争的心态,预示着胜利迟早会到来。

被记者团团围住时,明就像是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所以,面对长枪短炮,它完全听从安排,任由他们拍摄。这个过程很长,尤其是拍摄纪录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好几台摄像机分别架在熊猫馆的各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记录下明的生活状态。

明,成为伦敦的名片,抵抗法西斯的代言人,甚至是整个英国的精神力量。

几乎在一夜之间,明与市民亲切合影的报道,传遍了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巷子、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用明的照片制作的明信片,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当人们在明信片上看到明淡定自若的照片时,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起来。这笑容很温暖,很从容,包含着对法西斯的蔑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电视技术在当时并不普及,但是,英国拍摄了一部以明为主角的电视纪录片,详细而生动地展示了明的生活细节,即便炸弹就落在伦敦动物园附近,它依然没有丝毫慌乱。文字、图片和影像,都在用明的生活状态,向人们传递一个信念:胜利终将到来,只是要历经苦难,只是要经历漫长岁月。

遗憾的是,1944年圣诞节后,明突然去世。这引发了整个英国的哀悼。《泰晤士报》特别发布讣告:“她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她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乐乐。即便战火纷飞,她的离去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平的阳光照耀世界。2015年10月20日,倫敦动物园,明的雕像隆重亮相。70多年后,明以这样的方式重回伦敦。当天的仪式上,伦敦动物园学会董事长阿尔蒙德说:“70多年后,人们又可以再次看见明的笑容。曾经为伦敦市民,特别是孩子们带来欢乐的明平安归来,这将永远被伦敦动物园铭记。”★

(责编/陈小婷 责校/闻立 来源/《熊猫明:反法西斯代言人》,蒋林/文,《看历史》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熊猫馆大熊猫熊猫
寻找大熊猫
青海:熊猫戏初雪
遗憾的大熊猫
熊猫来了
大熊猫也消暑
萌萌哒熊猫等
芬兰动物园拟限制参观熊猫馆访客
最有名的大熊猫
功夫熊猫3
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