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2019-09-1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家书革命儿子

“爸爸你好恶呢,怎么不要我了。不要把我送人……

那一晚到现在,70多年过去了,我也当上了父亲、祖父。

再读当年父亲写的信……我开始读懂了父亲的心。”

“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十二点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了,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这份字字句句催人泪下的家书,藏于中央档案馆。周恩来曾说,刘伯坚的书信“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里流血牺牲的烈士给他的亲人的最完整的遗书”。

刘伯坚夫妇一共生了虎、豹、熊三个儿子,可是没有一个儿子能长久留在身边。2011年,刘豹生曾这样回顾:

“1930年,父亲和母亲一起奔赴江西革命根据地,为了工作和行动方便,不得不把两岁多的哥哥送给在西安的舅母。弟弟1931年出生,不满两个月就被送走。当时母亲想着有一天能重逢,写下‘承先启后’四个字,一撕为二,以便以后相认。我是三兄弟中在父亲身边留得最久的一个,1935年父亲被捕前被送走的……直到1979年,我们三兄弟才第一次见面。弟弟拿出那半张永远无法拼完整的‘承先启后’,年近半百的三兄弟抱头痛哭。

“有时候,我使劲回想,依稀还记得我被送走的那一晚,腿部受伤的父亲拄着拐杖,在漆黑的山间小路上送我的情景。四五岁的我哭着,不肯跟著郭婆婆走。记得当时我大声喊着:爸爸你好恶呢,怎么不要我了。不要把我送人!爸爸……

“那一晚到现在,70多年过去了,我也当上了父亲、祖父。再读当年父亲写给凤笙舅母的信,每一封信都询问寄养在她家的虎生哥哥的外貌,每封信都仔细形容收养我和弟弟的人家的姓名、地址和特征。我开始读懂了父亲的心。”

父亲的心,不是不爱儿女,而是“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他“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四川的家“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鉴于三个幼子的养育还需要累及兄嫂,为此他信中恳请兄嫂的明达和理解。

他从被捕开始,就作好了牺牲准备,在家书中拒绝家人设法营救自己。他特别叮咛不要将他被捕之事告诉曾经的“友人”——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冯玉祥以及国民党上层人士于右任等人,更不要请他们出面营救。主要原因在于,他深知自己“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不愿“丧失革命者的人格”。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保持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他写下“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是刘伯坚对自己短暂一生最好的总结。刘伯坚将个人命运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密相连,即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将三个儿子都送人,亦从不后悔。

三个儿子的记忆加在一起,也无法拼凑出父母的音容笑貌。他们从历史的碎片中,从一封封家书,一首首诗中,渐渐读懂了父母的赤子之心:有国才有家,他们的爱是大爱,是一种超越于家庭之上的家国情怀。★

(责编/陈小婷 责校/林佳 来源/《我的父辈刘伯坚》,刘豹生/文,《新民晚报》2011年6月8日;《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赵丹阳/文,《光明日报》2019年6月6日)

猜你喜欢

家书革命儿子
打儿子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中国的出行革命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人小鬼大狄仁杰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