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三兄弟:父母牺牲44年后才相聚
2019-09-10
“那时候,我不知道‘牺牲’是什么意思。到了北京,
他们都被爸爸接走了,可是没有人来接我。我这才明白,
‘牺牲’大概就是死了的意思,我已经没有父母了。”
纵为天下人死,宁有不爱子乎?刘伯坚牺牲前,在遗书中仍念念不忘三个幼小的儿子。1935年,刘伯坚、王叔振夫妇几乎同时牺牲,长子刘虎生7岁、次子刘豹生6岁、幼子刘熊生4岁。三个儿子分别被寄养在亲戚家、老百姓家,在刘伯坚和王叔振夫妇牺牲44年后才得以初次相见。
刘虎生一听父亲被杀,“哇”地一声抱着舅妈哭了
1928年2月,刘伯坚的长子在上海诞生。刘伯坚给他取名“刘虎生”,希望他将来长得结实而勇猛,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1930年秋,刘伯坚夫妇要去中央苏区工作,于是把刘虎生送给他的舅舅舅妈抚养。不久,舅舅病逝,舅妈带着刘虎生到西安老家生活。全家几口人全靠表姐每个月挣的三四个大洋生活,只能吃稀饭咸菜,吃了上顿没下顿。每次家里买了米,刘虎生就跪在高高的方凳上,帮舅妈把米粒里的石头、秕谷全部挑出来放到一个碗里,一会儿就挑满一小碗。
1935年春的一天,舅妈绷着脸回来,吃饭的时候也不说一句话,吃完饭就到里屋去了,把自己关在里面老半天。过了好久,舅妈把刘虎生叫到屋里,将他搂在怀里,哭着说:“我苦命的孩子啊!”刘虎生诧异地问舅妈发生什么事了?
舅妈从炕上拿出一张报纸,用发抖的声音读给他听。原来报纸上登载着国民党在江西枪毙了“共产党头目”刘伯坚的消息。刘虎生一听父亲被杀,“哇”地一声抱着舅妈哭了。那天夜里,他躺在被窝里,不停地哭。这时,他哪里知道,他的母亲王叔振也已经离开了人世,他成了孤儿。
第二天,舅妈去户警那里把他的名字“刘虎生”改为“王富生”,并再三叮嘱他不能说自己是刘伯坚的儿子,如果让特务知道了,命就保不住了。从那以后,舅妈就很少让刘虎生出去玩,生怕他被特务抓走。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不久,西安火车站附近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刘伯坚曾在冯玉祥部结交了一个好友名叫苏进。1931年冬,苏进参加“宁都起义”,投奔了红军,后来和刘伯坚共事,刘伯坚非常信任他,就和他说了刘虎生的事情。1937年夏,苏进到西安办事的时候,向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反映:刘伯坚的儿子在西安。周恩来立即派人把刘虎生接送到延安。
陈云告诉他:“要像你爸爸那样,一辈子干干净净”
初到延安,刘虎生只有9岁,没有父母照顾,常常灰头土脸。陈云第一次去看他时,就皱了眉:“你就是刘伯坚的儿子啊?怎么弄得像个花脸猫?这样可不行,要讲卫生啊。你爸爸和我在上海的时候,可爱干净了……刘伯坚怎么有这么一个脏儿子呢?”陈云从衣兜里掏出手帕给刘虎生擦脸,又掏出一把牙刷和一盒牙粉,送给他,说:“拿着,记住,每天刷牙。要像你爸爸那样,一辈子干干净净。”
某个周日的中午,陈云派小通讯员来接刘虎生去组织部。刘虎生赶忙换上干净的小褂子和裤子,洗干净脸,把牙齿刷得白白的,又把陈云送给他的手帕叠成小方块,放进衣兜里。一进门,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啪”地一并脚,大叫一声:“报告!”陈云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走过去把他拉到门口光亮的地方,检查了一遍,点头说:“唔,干净了,这才像刘伯坚的儿子。”
在延安,陈云常把他抱到腿上,边看边问学校的情况:都学了什么功课,生活怎么样,同学间团不团结。还给他讲刘伯坚非凡的经历,讲各种革命道理,使他幼小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和净化。有一次,陈云问他:“你是不是共产党员?”刘虎生想了想:“不是,但我的思想是布尔什维克的。”陈云满意地笑了。陈云的关怀,使刘虎生体会到了父亲般的温暖。
“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该像自己的父辈那样”
1945年秋,正在延安四中学习的刘虎生病了,全身疼痛,发烧。可他每天照常上课,硬挺着。后来被老师发现,但校医误诊,他的病情更加严重。
一天,趁大家不在,刘虎生拄着棍子,走了10多里路去找陈云。陈云看他情况严重,于是派警卫员把他抬往几十里外的和平医院。不久医生就给中央机关打电话:“刘伯坚的儿子快不行了,心脏快要停止跳动了,快准备后事吧。”接电话的是李富春的夫人蔡畅,她一听就哭了:“一定要再想想办法,刘伯坚唯一一个有下落的儿子快保不住了,这怎么对得起烈士?无论如何都要把他抢救过来。”经过医生的努力,好不容易才从死神手里把他抢救过来。
陈云和蔡畅迅速赶到医院,并请来毛泽东的保健医生阿洛夫给刘虎生看病。他给刘虎生做了全身检查,最后得出结论:坏血病晚期。医院立即组织治疗,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输血。延安四中的同学们得知消息后都积极报名为他输血。输血后,刘虎生的身体慢慢地恢复过来。医生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这孩子命真大,又活过来了。”刘虎生心里明白,他虽然失去了亲生父母,可他得到了胜似父母的关怀和照料,他是最不幸的孩子,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1983年2月13日,陈云邀请刘虎生等9位烈士子女到他家中过春节。陈云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们的父亲都是建党初期的党员,参加革命比我早,是我的老前辈,其中有的还直接领导过我。……我们的新中国,是他们和千千万万名革命先烈用生命換来的。我们的每一个胜利,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他们……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该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正是烈士父母留下的精神血脉,以及陈云等同志对刘虎生这些烈士子女的深切关怀与殷切希望,最终使得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刘李两家的三代情
提到刘虎生,不得不顺带提一下其姻亲李鹏家族。刘、李两家都是革命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缘分持续了一百多年。
刘伯坚和李硕勋都是四川人,又都是中共早期牺牲的烈士,还都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刘伯坚临刑前的一首《带镣行》曾被编写入课本,无人不知。李硕勋在去世前,也写给妻子留下一席话,与刘伯坚的遗书惊人相似: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刘伯坚之子刘虎生,和李硕勋之子李鹏一样,都是喝延河水,在马背上的摇篮里长大,解放后又都被送往苏联留学。
1955年,刘虎生以优异的成绩从苏联留学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只一年多时间,他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赢得了“刘虎生车刀工程师”的美名,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不久他被调往陕西某航空工业制造厂,担任副总工程师,一干就是几十年,为中国的光学事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很大贡献。1982年,刘虎生离开兵器工业部后,调到国家机械委。国家机械委撤销后,又被调到新组建的国家经委任科技局局长。2002年,刘虎生去世。
李鹏1955年从苏联留学回国后,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1979年,进入电力工业部。1988年,李鹏任国务院总理。2019年7月22日逝世。(详情参考:《今古传奇·人物》2014年第10期“百年人物”:《李鹏:自述回应传闻》)
爷一辈,父一辈,子又一辈。刘虎生之子刘智源1958年出生,知名企业家。他的妻子是李鹏之女李小琳。
刘豹生:被寄养在农民家,20岁才上小学一年级
跟刘虎生相比,他的两个弟弟,命运要坎坷得多。刘伯坚牺牲前,曾在给兄嫂的遗书中交代:
熊儿寄养在福建新泉藏溪黄荫胡家。豹儿今年寄养在往来瑞金、会昌、雩都、赣州这一条河的一只商船上,有一吉安人罗高,二十余岁,裁缝出身,携带豹儿。船老板是瑞金武阳围的人,叫赖宏达,有五十多岁,撑了几十年的船,人很老实,赣州的商人多半认识他,他的老板娘叫郭贱姑,他的儿子叫赖连章(记不清楚了),媳妇叫做梁照娣。他们一家人都很爱豹儿,故我寄交他们抚育,因我无钱,只给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你们今年以内派人去找着还不致于饿死。
1930年,刘伯坚夫妇将1岁的次子刘豹生带到中央苏区。刘豹生在父母身边生活得很幸福,后来刘伯坚在给嫂子梁凤笙的信中写道:“此儿大目明活,眸子星亮,健步学语,终日嬉戏唱歌,琅琅上口,入睡始息。”不料幸福生活很快就结束了。1935年2月中旬,刘伯坚挑着担子,将小豹生放在箩筐里,来到瑞金武阳的一户农家,含泪将儿子托付给这户农家的女主人郭贱姑:“郭阿婆,这伢崽,我们送来了,把他托付给你,请你一定把他养大成人……”说完,带着两个战士一起离开。
郭贱姑是一个心里向着共产党的苏区群众,她给刘豹生取名为邹发生,编好用20块大洋从广东买来这个小孩的一套话。果然从小豹生进门的第三天起,就不断有敌人开进村来搜查。为了糊住同宗保长的一张嘴,郭贱姑忍痛卖掉了一头猪和一对娘家陪嫁的耳环,凑齐20块银元交给他。在她的艰辛拉扯下,小豹生吃着糙米和野菜、红薯一天天地长大。到了7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给别人放牛和上山捡菇采蕨了。13岁开始,他跟着大人下田劳作,上山砍柴。
1949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两名解放军战士走进了郭贱姑家。郭贱姑一听他们的来意,立即向屋外喊:“发生,快回家来!”据刘豹生后来回忆:
一天,我砍柴回家,两位解放军战士在屋子里等着,他们说是我父亲的战友,要接我走。我跟着他们从瑞金到了南昌,再到北京。一路上,他们告诉我,我父亲叫刘伯坚,中央红军长征后任赣南军区政治部的主任,1935年牺牲,母亲也于同一年牺牲。那时候,我不知道“牺牲”是什么意思。和我一起从江西到北京的,还有2个小孩,也是“红军遗孤”。到了北京,他们都被爸爸接走了,可是没有人来接我。我这才隐隐约约地明白,“牺牲”大概就是死了的意思,我已经没有父母了。
数日之后,刘豹生被送到宣武门附近的一所小学,进入一年级的教室。班上的同学以为这是新调来的老师。
刘豹生以惊人的毅力,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1952年7月,刘豹生进入北京101中学读书,上高中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因为都是从小被别人收养,我们的记忆拼不出一个完整的父亲”
刘豹生到北京后不久,住进李涛将军家里。有一天,李涛拿来几张纸,说是周恩来收藏的,是刘伯坚的遗书和在狱中写的诗歌。据刘豹生后来回忆: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他在遗书中写道:“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鲜血不是空流了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从遗书和一些档案资料中,我开始了解父亲牺牲前后的一些事。父亲信中说的话,当时好多我不明白,可是我看懂了“虎、豹、熊诸儿”这几个字,也就是说,我还有一个哥哥虎生、一个弟弟熊生。我开始想象他们的模样。
1952年夏天的一天,学校传达室说有人找我。校门口站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庞饱满的青年,面颊、眼睛都像照片里的父亲。他说他叫刘虎生,是我哥哥。刘虎生在苏联留学,得知我的消息后,暑假赶回国来看我。
那是我们兄弟俩第一次见面。我和哥哥哭成一团。因为都是从小被别人收养,我们的记忆拼不出一个完整的父亲。我根据党史中提到的线索,北京、江西、内蒙古……每一个父亲曾工作过的地方,我都写了信,希望当地博物馆能提供一些和父亲相关的资料。每一份资料都会引出新的线索、新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末,刘豹生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航空专业,毕业后分配在航空工业研究所工作。他把当年在农村的那股干劲全用在工作上,几年后,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实现了父亲刘伯坚的遗愿:“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退休后,他参加了上海市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协会。
刘熊生:出生后被送给“苏区母亲”抚养,44年之后才与大哥、二哥相见
刘熊生出生于1931年3月,出生不到两个月即被母亲寄养在一对名叫黄荫达、邱满菊的夫妇家里。从此,他再也没有见过亲生父母。
战争年代,养父为了保护刘雄生而牺牲,为了让他能够上学读书,养母卖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刘熊生在知道这一切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哺育他的土地,留在山里当了一辈子农民,于2001年去世。
1953年8月,刘熊生上高中一年级时,被党组织找到。此后直到1979年5月,刘虎生、刘豹生和刘熊生三兄弟才在北京首聚,这是刘伯坚和王叔振夫妇牺牲44年后,三个儿子首次相聚。三个男子汉抱头痛哭,沉浸在泪水、激动与自豪的情绪中。当这些情绪过后,重新涌现在他们心中的,是对刘伯坚、王叔振夫妇的不尽缅怀。父母始终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责编/陈小婷 责校/林佳 来源/《陈云对烈士之子的再造之恩》,赖晨/文,《党史文苑》2012年第15期,《“军中骄子”刘伯坚的怜子情》,刘晓农/文,《黨史文苑》2012年第11期;《我的父辈刘伯坚》,刘豹生/文,《新民晚报》2011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