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腾东方

2019-09-1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9期

1948年的最后一天,思想上忠于蒋介石的胡适与傅斯年,在长江边饮酒唱和,一起背诵陶渊明的《拟古》诗第九首,两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他们感伤的是“忽值山河改”一句,而中国普通百姓和民主人士所期盼的,正是“山河改”,即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是一个改天换地的年份。新年第一天,毛泽东就擘画了这一年中国政治的路线图,新中国的胚胎在随后的10个月里迅速孕育、成型,进而呼之欲出,实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

从司徒雷登感叹“世道变了”,到毛泽东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本期精彩连载将为您讲述新中国在1949年7月至9月的孕育历程。

在司徒雷登眼里,“世道变了”

194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日。这天一清早,北京街头即传来报童的叫卖声:“快看《人民日报》,毛主席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这是一篇重磅文章,既是给新中国做最后的理论奠基,也是向全世界昭告新的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政策。应该说,它震动了全世界。

毛泽东在文章开篇就说:“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既然是“大人”了,那么,接下来说的所有的话都是思考成熟的,都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也是对历史负责任的。

毛泽东在文中先是回顾了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接着,详细地追述了中国人寻找革命理论和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其实,这段论述就是一部精炼的中国近代革命史。

即将诞生的共和国会是什么样子?毛泽东用了几个引号,把问题提了出来,既有外交问题,也有政权问题,同时还谈到对外贸易、国际援助以及国际合作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问题。毛泽东在文章里说:

“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不但中国,全世界也一样,不是倒向帝国主义,就是倒向社会主义,绝无例外。

第二个是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毛泽东说:

“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性质问题的论述已经被大多数中国人民接受,即使是原来一些幻想走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民主人士,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主张。但是,文章中关于对外关系“一边倒”的论述,却震动了世界,甚至改写了世界政治版图,影响最大的是中美关系。

滞留在中国的原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看到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后,深受刺激,他觉得原来的试探和努力都白费了,而且这个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完全走向了美国的对立面。他在反复研读这篇文章后,给美国国务卿写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其沮丧、绝望和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报告中写道:“我们应该对毛泽东的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拍手称快,因为它空前明确地表明了中共最高领导人所持的立场。文章以清楚和尖锐的措辞谈到如何将‘马列主义科学’应用于中国社会,还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过去二十八年的历史作了精辟的论述。文章显示了斯大林主义的政治理论对指导中共行动的巨大影响。”

其间,司徒雷登经过批准去上海“看看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他在心里打着小算盘:“那就是共产党身上的国家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激情,这激情能否改善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经济结构、喂饱并保护500万市民?”他在回忆录里记录了当时发生在上海的两件事,也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失势:

《字林西报》《大美晚报》是上海当时的两家外国报纸,它們分属英国和美国。它们在共产党的“解放”运动中幸存了下来,并且决定在新政权下试运行。《字林西报》见证了英国从广州到香港,再到上海的历程。……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和弟弟生活在杭州,那时父亲就是这份报纸的老读者。我童年最深刻的印象,要数这份报纸的副标题——《最高法院和领事馆公报》,这让我对雄伟壮丽的大英帝国和这份报纸产生了敬畏。

滞留上海期间,我看到《字林西报》上的一则新闻,国民党海军在长江三角洲安置了水雷,使得通往上海的水路危机重重。这则新闻发布后引来了严重后果,几乎所有的航运都瘫痪了。在这座依赖水路的城市里,这种消息令百姓人心惶惶。共产党对此一筹莫展,一周后情况并未好转。最终,英国人找来两艘临时扫雷船清理了水道,公众的情绪才得以平复。当然,这件事也许是恶作剧也许是偶然。但是《字林西报》成了替罪羔羊,共产党控制的媒体对其进行狂轰滥炸。归根结底,是共产党在发泄对西方势力的长期积怨。数十年来,扮演着“日不落帝国喉舌”的报刊会如何面对这样的侮辱?一封用英文写成并附有中文译文的致军事管理委员会的信公开发表在该报头条,信中声称,报社散播了未经核实的消息,并且造成了上海市民的恐慌,报社对此进行道歉。《字林西报》之所以低声下气,是考虑到了中国当局随时都有可能令其停刊,所以才出此下策。这样的举动体现了英国人的特点,不过这倒是可以帮助英国人调整心态,面对“日不落帝国”没落的现实。

司徒雷登回忆录里还提到《大美晚报》,由于管理层和要求涨工资的员工发生了争执,而共产党政权倾向于底层员工,总编辑高尔德无奈之下宣布停刊,司徒雷登刚刚嘲笑完英国人,便自嘲“这也是一种美国人的固执”。

“只要是涉及英國人、美国人和其他外国人的事务,在上海就会变得格外棘手。……在过去,英语在外国租界一统天下,而如今当局却强迫使用汉语,这让租界里的外国人极为恐慌。……而中国人之所以采取如此极端的举动,完全是因为过去英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傲慢的种族优越感。”

在司徒雷登眼里,“世道变了”。

7月12日的《人民日报》还刊登了一个美国外交官道歉的消息:“美国侨民、前美国驻沪总领事署副领事威廉姆·欧立夫,违反警章,打伤员警,捣毁公物,经自认错误并表示道歉后,提篮桥公安分局于七日判处该犯以拘役三日的处分,已于九日期满开释。”还配发了评论。这也反映了司徒雷登强烈感觉到的新政权的外交倾向。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本月六日下午沪市军民举行庆祝上海解放、纪念抗战十二周年大游行,在人民解放军队伍行经东长治路时,自溧阳路上突来美人威廉姆·欧立夫自驾03-6235号码之汽车,不听岗警制止,直冲游行队伍,险将游行群众撞伤。岗警勒令其后退停驶,欧立夫不但不服从指挥,且出言不逊,并继续强行通过。岗警乃将该侨民带到提篮桥公安分局讯问。欧立夫在局态度更加横蛮,拒绝说出自己的姓名、住址及职业,并拳挥脚踢,将办公室桌上文具等物捣毁。在场工作人员向其劝阻不听,乃强加制止,又复被其将警员手表踢坏,手腕踢伤,另一工作人员的自来水笔亦被其踢坏。警局乃将该犯拘押。该犯经局方再三教育后,始承认错误,并说明其所以敢于如此横蛮的原因,系恃自己是美国驻沪副领事。沪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人员向其指出,在目前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并未与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一切在沪外人均以外侨身份受人民政府之管辖和保护。即使将来在我政府与外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各国领事馆官员亦不得违犯人民政府之法令,破坏中国的公共秩序。”

《人民日报》还刊登了欧立夫致公安局道歉书及致公安分局警员道歉书全文。

上海《解放日报》当天发表评论说:“欧立夫在违犯交通规章之后,竟还以帝国主义者蛮横的态度对待我公安局员警。他还想以美国副领事过去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主子’的态度来对待我公安局员警。可是欧立夫是完全错了,解放后的上海是人民做主人了,人民政府绝不容忍和允许外侨对我人民蛮横和侮辱!在人民政府的治下,帝国主义者的任何违法干纪的挑衅行为均将受到应有的处罚!一切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必须从中国滚出去!一切外侨必须严格遵守人民政府的法令!”

7月22日,新华社还报道了一个对美重大外交事件,就是宣布“取缔美新闻处非法活动,绝不对劫掠者施仁政”。

此事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美国助理国务卿艾伦发表声明,污蔑停止美国新闻处活动的上海、汉口等地的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为“劫掠者”。新华社评论说:

这是美国政府蓄意仇视并攻击中国人民的新的严重事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封闭美国新闻处的理由是非常简单、明白和正当的,就是美国新闻处是美国政府外交机构的一部分。目前中国与美国既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当然不能允许它的外交机构在中国进行活动,美国以及一切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外交机构如果在中国进行活动,就是非法活动,中国人民政府完全有权利予以取缔。

新华社文章列举了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劫掠的种种罪行,批驳了美国言论的帝国主义逻辑,最后说:“中国人民确实‘劫掠’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是劫掠者在中国的非法特权。中国人民绝不对劫掠者施仁政。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确实断绝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联系,不再勾结和援助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欺骗的友好态度,那么,人民就愿意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立场。任何威胁和污蔑,只能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的反击。”

美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很久了,根本无法适应没有特权的活法,即使是在两年多前的“沈崇事件”,强奸中国女学生的美国大兵没有受到任何法律制裁,中国50多万学生参加了抗暴活动,却遭到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不到3年的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人、英国人不得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下低头,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屈辱终于开始扬眉吐气了。

“新中国的阳光,已经普照大地了”

1949年7月1日,除了毛泽东的重磅理论文章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群众活动来庆祝这个已“成年”的政党的生日。

这一天,北平市3万人在先农坛运动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参加,朱德等发表讲话。大会于晚上8时40分在有军乐伴奏的《国际歌》声中正式开始。薄一波致开幕词。第二天的《人民日报》有一篇通讯《记党的生日》,生动地记录了大会热烈的气氛:

“不久胜利的旗帜就可插遍全中国了!”在北平“七一”二十八周年纪念大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光荣胜利的号召,全场立刻响起海涛一般的掌声。“我们胜利了!”三万多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及上百位民主人士怀着同样欢欣、兴奋的心情,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这三万多人,过去在乡村,在城市——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同样的斗争,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着,终于打败了敌人,在北平胜利地会合。庆祝党的诞生,同时是庆祝人民的胜利。

纪念大会在北平先农坛运动场举行,看台上、跑道上人山人海,这些人的眼光都朝着主席台上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像,主席台对面,高悬马、恩、列、斯巨像,主席台右边的指挥台上,三大画像是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三同志。入夜,水银灯的强烈光芒照在这些巨像上,神采焕发。场中用数百盏电灯联成的大五角星,灿烂辉煌。共产党、毛主席的光辉照耀着全中国,遭受重重苦难的中国人民逐渐脱离了悲惨的命运,整个的东方也因而光明了。

大会向为革命牺牲的先烈致哀,三万多人的会场,静默得没有一点声息。人们深沉地想着,胜利的取得是不容易的。多少先烈洒热血,抛头颅,向人民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现在,他们可以安息了。全党和全中国人民继承着他们的遗志,崇高的理想就要实现了。

毛主席在十时十分进入会场。三万多人同时鼓掌,高呼“毛主席万岁”,历久不息。毛立席接连向大家两次答礼,亲切地、微微笑着。他站在台上,领导全场高呼:“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成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是一个战斗的号召。毛主席的声音肯定而沉着,群众的声音雄伟而洪亮。过去二十八年的历史,我们已经跟着他胜利地走过了,我们继续跟着他,会走到新的最后的胜利。

全中国人民是这样热爱共产党、毛主席。沈钧儒先生代表各民主党派在会上说:“让我们用行动来祝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吧!”郭沫若先生在会上朗诵了自己的颂诗,他高声唱道:“要纪念七一,最好把我们的全生命来献奉。让我们一致地高呼:万岁哟,中共!万岁哟,毛泽东!”茅盾先生则代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向毛主席献了旗。

娱乐晚会带给人们同样的兴奋。焰火放出各种颜色的虹彩。一种焰火过后,空中显出“毛泽东同志万岁”的火红大字。字在跳动着,燃烧着。人们的心、人们的热情也跳动着,燃烧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歌声唱起来了,这是三万多人的声音,震天动地。空中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火红大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唱起来了。空中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火红大字,《解放军进行曲》唱起来了。万千声音,一起朝向中国的光明,中国的希望。这时,万道火箭划破黑暗的夜空,全场欢呼,掌声大作。

在北平,过去纪念“七一”是另外一种情景,北平市委机关一个同志说,去年“七一”,他们在北平做地下工作,只能分小组纪念。仪式是不可能举行的,几个同志凑在一起,学习我党艰苦奋斗的历史。西直门铁路上有个一九三八年入党的老工人,谈起今年“七一”诸多感慨。“在往年,越到七一越警惕,怕被特务抓了去。今年不同了,我们兴高采烈地庆祝‘七一’,党员和非党员一起演戏。”清华、师大几个党员谈起党给予自己的光荣,他们的支部公开了,有些非党的同学说:“我的朋友还有党员哩!”有的说:“他是党员,有不懂的问题去问他。”幸福的光辉抹过他们的脸,为保持这种难得的荣誉,他们说:“咱们努力学习吧!”

参加大会的全体党员还给毛泽东发了致敬电。这在1949年是一种时尚。各民主党派从没有像这一天那样步调一致,联名给中共发了致敬电。

除了北平以外,上海市的庆祝活动格外引人注意,主要是抱病的宋庆龄参加了会议并致祝词。能得到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共和国国母”的孙中山夫人的祝福,中共领导人非常欣慰。

7月初,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的党组织开始公开建党,向社会大众公开党支部和党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立足城市并开始在城市领导起未来新中国的建设。

7月7日,按照毛澤东在6月中旬召开的新政协筹备会上的提议:“七七纪念,请各党派共同发表纪念文章,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解放区各大城市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其实,这也是一次大规模增强民族自信的活动,用庆祝反侵略胜利告诉世界: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了。就像彭真在北平市庆祝大会的开幕词中所说:“刚才有炮声,十二年前的今天也有炮声,但是那时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炮声,今天却是我们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成立,庆祝人民民主新中国开始建立的炮声。”

这一天,朱德在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军民讲话,回顾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战绩。他以诗意的语言号召:“新中国的阳光,已经普照大地了。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就要开始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和平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的伟大运动。我们伟大祖国的男女同胞们,我们的男女工人们,农民们,学生们,知识分子、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们,爱国的产业家们,我们英勇的人民的解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我们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和政治工作人员们,拿出你们的无限的忠诚和能力,在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战线上,百倍努力地工作,消灭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的建设工作。我们要建设一个新中国,我们一定能建设一个新中国。”

7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名义向全国公开征集新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这则消息在国内和海外华人华侨中引起巨大反响,广大工农兵和知识分子以及海外侨胞都积极投入到创意设计之中,都想在新的共和国诞生之际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正在渐行渐近……

枪杆子和笔杆子,都可以和新的共和国匹配了

194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2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和朱德都没有出来讲话,也没有盛大的庆祝活动,解放区的军民用最朴素的方式给这支伟大的军队过了22岁生日。这也表现出400万大军发自内心的强大自信。

这一天,《人民日报》为读者简要介绍了“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同时刊登了新华社社论《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十二周年》。

驻守北平的人民解放军举行庄严的“八一”阅兵式,聂荣臻、罗瑞卿亲临授旗,全体指战员宣誓完成正规建军。北平市总工会筹委会萧明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北平各界人民献旗,旗上绣着“英勇善战”四个金字。他同时献出的,还有7000多封慰问信。

驻北平的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部队也举行了阅兵式和实弹射击表演,向人民群众展示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解放军已经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的军队了,而是一支军(兵)种齐全的现代化国防军。

各民主党派联名向中共中央致电,电文说:

辉煌的“八一”二十二周年纪念,继辉煌的“七一”二十八周年之后,又在伟大的革命胜利中来临了。有了“七一”,中国才有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恩列斯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中国共产党”。有了“八一”,中国才有了“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这支真实的人民革命武力,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经受了二十二年的艰苦锻炼,在今天已经茁壮坚强,不仅是中国人民民主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柱,而且是世界持久和平的一个重要的保障了。

今后建国工作的艰巨,当必不下于建党与建军。毛主席屡次昭示我们更应该以加倍奋斗的精神来克服任何的艰苦。……今天在竭诚庆贺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的辉煌成就之余,窃愿加强团结,促进统一,向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解放军学习,日益增加革命性,减少派别性,以期在建国工作中能有确切的应分的贡献,完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斗争任务;使中国迅速工业化,由新民主主义,逐渐进步到大同境域。这应该是纪念“八一”和“七一”的最好的途径。

在人民解放军建军22周年之际,人民海军也已经成立并初具规模。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日下午,负责组建华东海军的张爱萍将海军筹备人员一共13人(5名干部和8名战士)召集在一起,在泰州白马庙——三野渡江指挥所的两层小楼里,召开了一次会议,正式宣布华东海军于當日成立。此时此刻,这支海军只有13人,所有现代化机械装备仅美制吉普车3辆,无一艘现代化战舰。4月23日,在1989年2月17日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人民海军诞生日。

就在这一天,国民党海军给人民解放军海军送了一个大大的礼包。当天下午3时30分,也就是会议召开的两个小时后,原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宣布率部起义。起义部队带来了61艘舰艇和1671名海军专业官兵。

不久,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所海军学校也建立起来了。为了网罗人才,张爱萍于1949年6月在上海《大公报》上发布招聘启事,其中写道,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接着又派人到青岛、福州、广州、厦门等地设立了登记办公室,在报刊上公布了登记手续和办法。

张爱萍回忆:“此举效用甚大,短短几个月中,报名登记的已达1100余人,其中包括国民党海军元老,如曾以鼎中将、周应聪少将、曾国晟、罗柳溪、马瑞希、吕美华、杨沧活、江伟衡和金声同志介绍的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代主任)徐时辅等原海军人员。为了原海军人员的来到,我们曾多次召开欢迎会。我在欢迎会上说:‘这样的欢迎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地开下去,一直开到台湾去!’对此,著名歌唱家朱崇懋特地谱了一支歌《把欢迎会开到台湾去》,有力地激励着原海军人员参加人民海军行列。这样,连同第二舰队和其他陆续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投身到人民海军来的已达4000余人,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技术队伍。”

8月28日,毛泽东召见了张爱萍和林遵等原国民党海军高级将领,他对林遵说:“你们懂得科学知识,有技术,我们新同志要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有优良的政治工作和战斗作风,你们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海军要团结,相互学习,共同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奋斗。”于是,一个多月后的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便有了人民海军方队。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至此,中国革命靠的“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都可以和新的共和国匹配了,都可以成为新中国的强大依靠了。

新中国排名第三的国家副主席来北平了

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率部起义,使毛泽东的家乡湖南也和平解放了。中国的南大门被彻底打开,苟且在广州的国民党政府各机构,不得不逃往重庆。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重大军事和政治事件,无疑加快了国民党残余力量的灭亡和解放全中国的速度。

多年后,程潜回忆说:“这个正义的行动,给当时流窜在大西南的蒋介石匪帮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沉重打击,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解放全部大陆的时间。这个正义的行动,使湖南地区免于战争的毁坏,因而湖南人民得以很快地恢复和展开国民经济。在人民的推动和支持下,我个人能在这个正义的行动中献出一份力量,其结果,是使我找到了革命的归宿,成全了晚年的大节,并得以竭尽全力,做一些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这个月在政治上给蒋介石带来沉重打击的另一件事是,宋庆龄来到了北平。

1949年初,国民党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曾试图请有崇高威望的宋庆龄出山,担任名义上的政府首脑。早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宋庆龄就公开发表声明,与背叛孙中山革命理想的国民党和蒋介石决裂。面对国民党的这一伎俩,1月10日,宋庆龄以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名义发表声明,并将其刊登在第二天出版的上海《字林西报》上。声明说:“孙中山夫人今天宣布:关于她将在政府中就职或担任职责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孙夫人进一步声明,她正在以全部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救济工作。她是这个中国福利机构的创始人和主席。”

毛泽东、周恩来十分担心宋庆龄在上海的安全,听到这些社会传闻后,于1月19日致电宋庆龄,请她尽早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电报说:“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伫盼回音。”

这封电报稿上还留有周恩来的一段字迹:“方、潘并刘晓(绝密):兹发去毛、周致宋电,望由梦醒译成英文并附信,派孙夫人最信任和最可靠的人如金仲华送去,并当面致意。万一金不能去,可否调现在上海与孙夫人联络的人来港面商。总之,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你们及梦醒、仲华意见如何,望告。”

这封电报是给中央香港工委书记方方、潘汉年和刘晓的,刘晓是当时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电报发出后还没有送到宋庆龄手里,形势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傅作义接受改编,北平回到人民手中;二是蒋介石宣布“引退”,回到溪口老家;三是李宗仁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代总统。而且,李宗仁上任第二天,就电请宋庆龄“即日命驾莅京”“出为领导”。宋庆龄当然没有理睬。

这封电报周转了将近一个月才到宋庆龄手中,她于2月20日给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复函,表达了喜悦心情。复函写道:

亲爱的朋友们:

请接受我对你们极友善的来信之深厚的感谢。我非常抱歉,由于有炎症及高血压,正在治疗中,不克即时成行。

但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二十三年前被阻——将于最近将来光荣地完成。

宋庆龄所讲的“二十三年前”,就是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她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大革命是“同一章历史”,就是向全中国人民表明自己的态度: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即将到来的胜利,将是孙中山革命理想的伟大胜利。宋庆龄的这一表态,是对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至关重要的支持。

6月19日,政协筹备会闭幕当天,毛泽东在百忙之中又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态度诚恳,感情真挚。信中写道:“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程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大安!”

同时,周恩来也写了一封信:“庆龄先生: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略)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邓颖超到上海后,和廖梦醒一起前往宋庆龄处,呈上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后,又向宋庆龄当面表达了大家盼望她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的迫切心情。宋庆龄很高兴,但也很犹豫。她说:“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去那里。待我考虑考虑,想好再通知你吧。”

北平确实是宋庆龄的伤心之地,她第一次去是1924年底,陪孙中山北上。当时孙中山已经病情严重,加上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行为的愤恨,以及北京恶劣的政治环境,以至于一病不起,并于次年3月12日病逝于此。宋庆龄料理了孙中山的后事,将灵柩送至香山碧云寺安放,然后就离开了北京。那一年,她只有32岁。第二次去是1929年,為孙中山移棺。她到碧云寺亲自为孙中山换装,并更换棺木,然后又一路护送灵柩到南京中山陵安葬。两次北上都是伤心之旅,甚至是绝望之旅,如果再去,确实要进行很久的心理疗愈。

但是,宋庆龄又是一位革命者,她深知建立新中国是一件大事,也是自己与同志们数十年殊死奋斗的结果,她还是要去的。为了平复她的心理创伤,也为了治疗她身体上的疾病,邓颖超和廖梦醒在上海一直陪了她两个多月。终于,宋庆龄决定来北平了。

8月28日下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50余位中共中央和民主党派最高领导人来到北平前门火车站,而且是提前近一个小时,全部恭候在站台上,没有一个人坐下休息。站台上还有许多宋庆龄最喜欢的孩子们。

下午4时,列车缓缓驶入车站。毛泽东登上车厢,亲自迎接宋庆龄下车。毛泽东紧紧握着宋庆龄的手,诚挚地说:“我们恭候您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向您请教!”宋庆龄笑着说:“你们做得很好,我愿意为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新中国排名第三的国家副主席来北平了,建国大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十多年来我所追求的、梦想的,在这六天里得到了”

1949年9月1日,天安门城楼已经搭起了脚手架,开始维修和粉刷。在天安门广场,北平市青年团筹委会组织了数千名团员、青年进行义务劳动,清理垃圾和杂草。广场北面竖立的醒目标语是“建设人民首都”。《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场景:

雄伟的天安门前,已开辟了面积一万六千平方公尺、能容十六万人的广场。四千多男女学生和教员、儿童、七百多华北人民政府的干部、三百多邮政人员,曾以礼拜六的突击义务劳动来完成此项工程。为使广场更加光耀,新悬了大大小小的灯头。学生们起劲地歌唱着:“铲除了砖头石块,铺平了伟大广场,改造得天安门,变呀变了样。”

在这个广场上,市府建设局第二工程队的一百多个工人,驾驶着压路机,正在完成着最后的修建工作。他们原定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但是几天以来,他们都自动地做到十个小时。他们说:“学生们都来建设啦,咱们工人更要加劲干。修整好了,听毛主席到天安门上来给咱们讲话。”他们准备把四个花圃和两个交通指挥伞都拆掉,改建成沥青路面,并竖立一个二十二公尺高的旗杆。

伟大的人民的历史即将揭开新的一页,北平二百万人民在翘首期待中华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的诞生。

进入9月,国民党主力只剩下白崇禧部和胡宗南部了。9月1日,为了围歼白崇禧部,毛泽东给四野发电,进行了详细部署。他这个时候的军事部署,已经不全是解放城市了,而是考虑“对全国财政经济有很大利益”。

9月12日,毛泽东形成了一个“大迂回、大包围”最后围歼白崇禧部并切断重庆之敌退路的大战略构想,要求四野和二野配合完成。几十年后,萧劲光大将谈起衡(阳)宝(庆)战役歼灭白崇禧主力,将其评价为“我军进军中南以来的首次重大战役”。他说:“这一仗,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各种因素,虽然没有形成一次大的决战,不少敌人仓皇溃逃了。但是,消灭了白崇禧主力中的主力,大大地震撼了各线敌军,把白崇禧想在湖南和广西同我决战的企图打破了,避免了以后在广西境内再打一次大的战役,为后来进军广西、全歼白崇禧集团和解放华南地区创造了胜利的条件。”

10月14日,四野的东路大军解放了华南最大城市广州,把国民党“流亡政府”赶到了重庆。

在祖国的东南部,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场。9月的作战任务就是全面解放福建,同时清理东南沿海的岛屿,让台湾真正变成一个孤岛,并为解放台湾做好准备。

二野和四野配合作戰结束后,在9月开始分批挺进大西南。11月1日,正式发起川黔战役,大西南之战开始。15日攻克贵阳,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11月28日,解放军对重庆形成包围态势。次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逃往成都。30日凌晨,蒋介石亦乘专机逃往成都。蒋经国后来记述说:“战时陪都,半小时后失陷。”

11月30日,重庆解放,二野各路大军开始围攻成都。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纷纷起义、投诚。

12月7日,蒋介石在成都召开行政院紧急会议,决定逃往台湾,并在西昌设立总指挥部,继续负隅顽抗。次日,行政院迁往台北。

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邓锡侯、潘文华在雅安,分别宣布起义。云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卢汉曾致电刘文辉,要其会同四川各将领“扣留蒋介石”,此电被截获。10日,蒋介石慌忙逃离成都,飞抵台北。

12月23日,蒋介石嫡系、“王牌”司令长官胡宗南只身从广汉逃往西昌,后飞逃海口。

12月27日,解放军三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歼灭胡宗南主力10万余人,解放成都。

从11月1日至12月27日,历时57天的西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0余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大陆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第一野战军的任务是解放大西北。9月5日,王震率第一兵团解放青海省会西宁。9月10日,毛泽东亲自约见正在北平的前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希望他致电新疆军政负责人,要他们认清形势,顺从民意,率部起义。9月25日和26日,以陶峙岳和鲍尔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分别通电宣布率军政人员起义,新疆和平解放。

9月28日,离开国大典还有两天,毛泽东、朱德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给陶峙岳、鲍尔汉复电。这应该是建国前毛泽东给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最后一份复电了,电文鼓励新疆军政所有人员:

陶峙岳将军及所属部队将士们:

鲍尔汉主席及所属政府工作人员们:

你们在九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的通电收到了。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正准备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新疆而奋斗。

至此,中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

与此同时,为了新中国的地方政权建设,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纷纷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一方面进行中国共产党探索的新民主主义的民主实践,另一方面让已经成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地方政府。

最有代表性的是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因为是在未来的首都召开的,因为出席的名人最多,还有就是毛泽东参加了大会并发表了演讲。中央对这次会议给予高度重视,朱德和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沈钧儒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到会祝贺并致词。

对这次会议的民主气氛,社会学家费孝通9月2日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北平各界代表会议一共开了六天会,对我说是上了六天课,这六天课里学到的抵过了过去六年,甚至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我所追求的、梦想的,在这六天里得到了。这是什么呢?是民主。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望着会场前挂着大大的“代表”两字,不免点起头来。代表性呀!北平住着的就是这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果全是一个样子的人在这里开会,那还能说是代表会么?这许多人并不是由市民普选来的,形式上不够我以往所了解的民主,但是试问英美哪一个议会能从普选中达到这样高度的代表性昵?我们要的是选举的形式,还是高度代表性的事实呢?选举是一个手段,如果这手段能提高代表性,那是要得的,如果不能,那就要不得。会场墙壁上挂着的口号里有“实事求是”四个字,我也领会了。这是我的第一课。

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只是中国民主的起点。它教育了我。我愿意许多像我一样背有思想包袱的朋友,都能有机会参加这类会议,更进一步在事实中去认识新中国的本质。

9月份的一切工作都是铺垫,都在等着最大的一台戏开幕——那就是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开启新中国的建国模式。

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大会正式召开前,进入9月后,政协筹备会的各种准备工作更加紧锣密鼓。比如国名的最终确定。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建立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提出过“中华民主共和国”等国名。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一次会议致辞的最后,喊了三个口号,其中一个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6月21日,《人民日报》公布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各小组名单时,也写道:“第四小组(拟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也就是说,中共中央最初确定的国名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但是,在广泛讨论时,出现了4种主要意见:第一种意见同意“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名还可以简化,去掉“民主”两个字;第三种意见,是希望延续“中华民国”国名;第四种意见是,有人提出用“中华人民民主国”作为国名,也可以简称为“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这个国名在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时还可以改为“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

第二种意见,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默认。8月18日,毛泽东邀请新疆代表参加新政协,在电文中使用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9月2日,新华社发表社论阐述党的性质时也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者。”

但是,考虑到另外一些意见,特别是一些辛亥老人的意见和对“中华民国”的感情,在提交政协讨论的《共同纲领》草案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又加一个简称“中华民国”,并且用括号括起来。

这个简称又引起了一些争议,而且一直争论到开国大典的前几天。一些代表提出,用简称“中华民国”不好,理由是,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已经把“中华民国”搞得威信扫地,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是与过去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有本质区别的,现在不宜再用这個国名简称。

9月25日深夜,黄炎培、司徒美堂、何香凝、马寅初、沈钧儒等在下榻的北京饭店里收到一封由周恩来和林伯渠联名相邀的午宴请柬,上面写道:“9月26日上午11时半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并商谈重要问题,请出席。”

第二天中午,受邀的人都疑惑地来了,相互一看,几乎都是70岁以上的老者。周恩来让人关上餐厅大门,开始讲话:“今天请来赴宴的,大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长辈,有3个人不是,来听长者的发言。我国有句老话,叫作‘请教长者’,今天的会就是如此,来听长者的发言。各位看见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有一个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这个简称,有两种不同意见,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必要了。我来请教老前辈,看看有什么高见。老前辈对‘中华民国’这4个字,也许还有点儿感情。”

周恩来说完,黄炎培首先发言。他说:“我国老百姓教育很落后,感情上习惯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个简称,是非常必要的。政协3年一届,3年之后,我们再来除掉,并无不可。”

接着,72岁的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发言说:“‘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个结果,是用许多烈士鲜血换来的。关于改国号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能照旧用它,也是好的,大家不赞成,我就不坚持我的意见。”

下一个发言的周致祥是前清进士,他在辛亥革命后归隐38年,从来不用中华民国国号。他明确地说:“我反对仍要称什么‘中华民国’,这是一个对群众毫无好感的名称!我主张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两次革命的性质各不相同。”

司徒美堂83岁了,是被毛泽东专门请回国的。他耳聪目明,但听不懂北方话,陪同他的司徒丙鹤把大家的发言翻译给他。他听了之后,非常激动,要求发言。他说:“我也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我尊重孙中山先生,但对‘中华民国’四个字,则绝无好感!我的理由是,那是‘中华官国’,与民无涉!”

司徒美堂说一段,司徒丙鹤翻译一段,他直言快语,掷地有声:“我们试问,毛泽东先生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该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是个庄严的东西,要改就改好,为什么要3年后再改呢?”

他最后说:“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你看看,仍然叫‘中华民国’,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们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胜利了,连国号也不敢改?我反对简称‘中华民国’,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马寅初也立即表示赞同,他说:“加个简称,简直是不伦不类,不像话!”

沈钧儒是一位法律学家,他从法律的角度跟大家说:“有些群众还在写‘中华民国’,那是他们的一时之便,我们也不必明令禁止。至于堂堂的立国文件里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弧,这的确是法律上的一大漏洞。遍观世界各国国号,只有字母上的缩写,而没有载之文件的其他简称。”

先后有18人发言,16人主张不用‘中华民国’简称。周恩来最后总结说:“我要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送给主席团常委参考,并由主席团常委做出最后决定。”

最后,参会代表又集中讨论了一次,最终确定的是不用“中华民国”简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国名。这不是一次改朝换代,而是一个新时代、新国家的开始。这是一个人民的时代,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里开幕。新华社当天播发了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制定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与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所在地和年号。”

《人民日报》记者李庄发表了大会的新闻特写《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生动再现了会上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

毛主席进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达两分钟之久。他的开幕词经常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人民解放军的代表——战斗英雄李国英、魏小堂、魏来国、刘梅村被选入主席团,他们登上主席台时,全体代表热烈鼓掌欢迎。陈毅将军讲话时,“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表示无条件拥护人民政协大会”,他说:“中国人民解放军随时准备着,听候中央人民政府的调用,为消灭残余敌人和保卫新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人们狂热地鼓掌,感谢新中国的保卫者,骄傲于人民政协得到了这个可靠的柱石。

人民把会场布置得朴素而壮丽。会徽后面衬着杏黄色的幕布,在中国,这种颜色是象征庄严与伟大的。会场照明全用水银灯,一个接着一个,两廊下排着红色宫灯。新华门油漆一新,鲜红夺目,两边竖着八面红旗。门下挂着巨大宫灯。这一切,都给人们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印象。中华民族本来是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过去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束缚着不能发展,现在真正解放了,相信不要很多时候,新中国就会建设得很好。在各方面送给大会的贺幛中,充满了这种赞美与自信。北朝鲜全体华侨送给大会的贺幛上,精致地绣着彩色的毛主席像,绣像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还有一座工厂和几部拖拉机。旗上还绣着“庆祝新中国诞生,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字。这幅图案表示工业的中国,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在向我们招手了。

全世界的进步人士都在注意着我们,向我们欢呼庆祝。国内外的敌人也许在阴暗的角落里正对我们诅咒着。但是,我们有力量,有信心,“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毛主席在大会开幕词中语)”

毛泽东的开幕词中,很多激动人心的句子被传颂了70年: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毛泽东在致开幕词的最后,喊了4个口号: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会议一直开到30日,每天都有固定的程序。毛泽东每天都是提前几分钟入场,身穿草绿色军制服,手里拿着文件袋,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坐席上,没有任何仪式和排场。他聚精会神地倾听代表们的发言,不时地做一些记录。

大会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起走进休息室,抽烟,找人交谈。大会第二天,毛泽东、朱德正在休息室和傅作义握手、交谈,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的农民代表戎冠秀径直走了过来,与毛泽东握手,说:“我早就认识你了。”说得那么亲切,毫无拘束和矫饰,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毛泽东高兴地和她交谈起来,傅作义在旁边看着领袖与人民的关系,感慨万端。

9月23日的会议上出现了一个小花絮:代表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忽然,空中传来了沉闷的隆隆声。“是飞机。”有人低声说了一句。代表们有些坐不住了,飞机的引擎声越来越大,会议室的房梁都发出嗡嗡的共鸣。就在这时,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推门进来,告诉大家:“外面正在飞的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是为了保卫政协会议和北平的安全的。这些飞机,还将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接受检阅。”周恩来的一席话,引起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9月27日,大会进入“重大决议阶段”。当天下午,代表们走进会场时,怀仁堂主席台两侧,已经挂起了五星红旗。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一系列提案后,周恩来宣布:“从现在起,北平改为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纪元以公历,今年为1949年。”周恩来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周恩来又说:“在正式国歌未制定前,由《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保留原歌词。国徽留待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再作决定。”

下午4时40分,工人腰鼓队进场庆贺,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献旗。

清华大学女学生汤明朗诵祝词,当读到“在世界的东方,新中国诞生了”这一句时,全场掌声雷鸣,长达3分钟之久。

9月28日,《人民日报》上发布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口号,共30个。第一个是“庆祝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第30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9月29日,会议历时两个半小时,一致通过被称作“人民宪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月30日上午,全体会议休会。周恩来赶到中共中央外事组办公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事工作做了第一个安排。他说:“从现在起,中央外事组工作已經完成了,我们要开始办正式的外交。明天要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将要发表一个公告。你们要立即将毛主席的公告和我的随附公函送发留驻在北京、南京等地的使馆和领事馆。这将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是通过使领馆向外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照会。”

下午3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继续在怀仁堂举行,会议进行了对国家领导人最后的选举确定,采用的是无记名联记的方法选举。主席团指定60人负责监票。此次会议有选举权的代表578人,海外华侨代表有两名名额没有补足,所以实际参加投票的为576人。

选举开始时,执行主席清点人数后发放选票。主席台旁放着9个投票箱,投票之前,执行主席查看了票箱。代表们分批地将选票投入箱内,投票结束后,执行主席当场开启票箱,并核对票数。然后,监票人分20组同时开票。开票结果表明投票者无一人弃权,也无一张废票。《人民日报》李庄记下了当时的场面:

执行主席李立三说:“有选举权的代表都投票了,我们的投票是有效的。”人们热烈鼓掌,庆贺投票手续的完美无缺。

七时三十分,执行主席刘少奇宣布选举结果。他一字一句地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五百七十五票。”全场代表一致起立,热烈鼓掌。乐队奏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乐曲。代表们合着乐声的节拍鼓掌,其中夹着此起彼伏的“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乐声刚刚停止,有节奏的掌声又升扬起来。全场情绪沸腾,欢欣鼓舞。这是众望所归,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投了伟大领袖一票而感到光荣、骄傲。刘少奇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会场又沸腾起来,《解放军进行曲》与掌声相合,十分雄伟有力。刘少奇又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一直到宣布了五十六位政府委员的名单,会场上始终回响着阵雨一样的掌声。真的,中央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完满地选举出来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完满地选举出来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完满地通过了……新中国已经做了她在开基立业时所应做的一切,代表们和全国人民当然要欢欣热烈地庆贺了。

选举结束后,下午6时,在天安门广场的南端,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式,出席政协一届会议的全体代表和首都各界群众3000人出席了奠基仪式。当各代表就位后,周恩来代表主席团在严肃的空气中致词说:“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在周恩来致词之后,全体代表均脱帽静默致哀。默哀毕,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

典礼的最后环节是奠基。在举行奠基仪式时,毛泽东和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铲土并表示他们对于先烈的崇敬。

奠基仪式结束后,代表们又回到怀仁堂,大会最后一个环节——闭幕仪式。毛泽东和六位副主席在持久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毛泽东宣布:“我们的会议已完满成功,现在举行闭幕式。”朱德走到麦克风前,宣读了闭幕词。他满怀信心地指出:“我们既然能团结一致,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一定能够团结一致地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引导到繁荣昌盛的境地。”最后,全体委员起立,军乐队奏起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奏乐时,主席台上悬起了五星红旗。

全中国人民,全世界的无产者,都在等着第二天的太阳升起。

这一天,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百年的共和梦想!

这一天,古老的中华巨龙,以崭新的姿态,腾飞在世界东方!★

(连载完毕)

(责编/闻立 责校/陈小婷 来源/《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董伟著,东方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