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解“危急”
2019-09-10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对脓毒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临床疑难杂症等的中西治疗有深入研究。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中功能最完善、组织最复杂的器官。它拥有指挥和控制人们语言、运动、意识、感觉等诸多方面的功能,因此被称为“思维的器官”。
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大约占人类疾病的30%以上,它与先天遗传以及后天营养的摄入均有一定关联。脑部疾病种类繁多,并且覆盖各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脑病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比如大脑炎,它的患病人群基本为儿童;脑梗塞、脑出血的患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脑肿瘤则是全年龄段都可能发生。
大脑作为人体的“芯片”,任何一个小零件的损坏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目前最高发的脑病是脑出血、脑梗塞两种,合称为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患者约1000万人,其中有75%的患者会残疾。据北京市统计,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在所有死亡患者中居于前三位。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患者致残后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起居和工作,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患于未然?如何“古方今用”解救脑卒中的危机?
专家表示,脑卒中的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人群,并且嗜烟嗜酒和饮食不均衡的人群也极易受到脑卒中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由于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工作压力大等因素,让年轻人也成为了脑卒中的祸害对象。高脂血癥发病年龄的年轻化,造成了脑卒中的年轻化。专家提醒,不能认为年轻而掉以轻心,如果大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暂时性失明、舌头僵硬、无法发声等脑卒中的前兆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专家表示,中医认为脑中风是一个急症,患病是因为人体的“气”出现了问题。若“气”只升不降,就可能弄破血管。另一种说法认为血栓是由于“气”对血液的推动无力而形成的。所以无论是“气”的推动无力,还是“气”的升而不降,都可能造成脑卒中。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出了“脑卒中”这个病名,《肘后备急方》是葛洪收集了民间流传的简便药方后所编撰的,是一本便于百姓使用的书。他在书的不同章节里谈到了有关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和一些发病情况记录。当时他将这种病称为“卒中风”,“卒中”二字均有突然的意思,说明这种病发生得既快又急。书中不但讲到了方药,还涉及一些治疗的急救技术,比如针灸中扎针和灸的方法,还有药的熏洗方法等。书中还收集了很多民间治疗卒中的妙方,冰片就是其中之一。
葛洪记载的冰片的使用方法来自于《梅师方》,方中提到的“龙脑”,即是冰片。后人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逐步改进,衍生出了现在中医急症“三宝”之一的安宫牛黄丸。
患中风病、高血压、卒中风的患者,在脑梗塞、脑出血的急性期可以使用安宫牛黄丸以应对急症;患中风且尚一些意识,刚好是使用安宫牛黄丸的最佳时期,符合安宫牛黄丸的适应证。专家提醒,安宫牛黄丸一定要正确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如果意识清醒,可将药放入温水中,待溶化后给患者服用;如果患者已经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万万不可强行灌服,如果患者口中遗留下未吞咽的药末,意外吸入会引发吸入性肺炎,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患者服用后发生呕吐症状,应停止服用并及时送到医院救治。
专家表示,高血压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发群体,由高血压发展到脑卒中的概率非常大,只要有诱因促成就很可能发展成脑卒中。因此,高血压患者须按时服药,万不可病情好转就擅自停药。在规律用药的基础上,高血压患者应定期(3个月~半年)到医院复查,这才是预防脑卒中的正确方法。专家还提醒,用挂点滴的方法疏通血管不可取,挂点滴并不能解决血压和血液黏稠的问题。
葛洪也曾对预防高血压转化为脑卒中提出两点建议:不宜暴怒和不宜暴喜。他在另一本著作《抱朴子》中提到,“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意思是:暴怒容易使血奔腠理,血奔腠理会阻滞经络,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过喜容易导致心气涣散,也可能出现癫狂。人的情志有七种,其中任何一个情志都不能过度,要把自己的心情保持在平衡的状态。
稳定血压除了要调节情绪,经常锻炼,按时服用药物,进行日常的监测也非常重要。专家表示,葛洪在《抱朴子》《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一些辅助降压的简单方子,比如利用松树的松针来调节血压。
松针对人体的血压有良好的调节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用松针做茶饮来进行保健。松针一般用水煮20~30分钟后方可饮用,水煮能够减轻其苦涩的味道,让松针的清香味得以散发。除了可以调节血压,松针还能够调节人体的血脂及血液中的胆固醇,促进血管功能的正常运行。
但专家提醒,松针只是一种保健药材,可以调节血压,但不能降血压,不可以用它来代替日常的降压降脂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还是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