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新时代,亮剑新媒体
2019-09-10史慧萍
史慧萍
【摘要】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传播的最直接因素,其素质与能力,对新媒体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结合工作实践,从提升语言的专业性、亲和力、导向性、风格化等四个方面着力探析新媒体时代背景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主持人;语言艺术;探析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中指出,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直接代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形象,言谈举止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应自觉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要素与传播环境较之过去有了显著不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传播的最直接因素,其素质与能力,对新媒体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面对新需要新变化,对广播电视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提升语言的专业性、亲和力、导向性、风格化等四个方面着力探析新媒体时代背景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提升策略。
1. 夯实语言基本功,体现主持专业性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指出,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要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发挥示范作用。广播电视主持人从事的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作为一名主持人首要任务要确保专业基本功的扎实深厚,无论是在新媒体时代,还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专业性都要作为首要衡量标准,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确保发音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够确保传达准确的信息,彰显主持人的专业能力,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推进发展,广播电视主持人在新闻播报,节目主持的过程中,不但要字正腔圆的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准确的播报,而且还要根据新闻内容,展开适当的信息评论,由此和观众产生近距离的心灵共鸣,要想达到良好的收视效果,只有保持正确的发音,才能够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听众和观众,由此获得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因此,作为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要将夯实基本功训练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例如,在广播电视台相关制度的要求和约束之下,广播电视的主持人还可以通过强化基本功训练,参加专业培训,同伴互助,考取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制定个人正音训练计划等方式不断扎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时代下丰富的普通话教学资源,与优秀的专家对话,通过网络或视频课程等形式,不断进行专业学习,提高正音能力,夯实语言基本功。
始终如一坚持基本功训练,持之以恒抓好正音正字,正确而富有艺术性的发音是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基本功,需要贯穿于广播电视主持工作的始终,语言是有记忆性的,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训练与强化,才能使发音更为准确,表达更为生动,效果更为良好。语言也是受到强烈的环境影响,不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就会在发音,读音的过程中出现偏颇和错误,时代无论怎样变迁,新媒体如何发生变化,广播电视主持人都要将基本功训练作为第一要务,一以贯之,切实以扎实深厚的专业性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2. 注重语言生活化,培养向心亲和力
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是与节目共生共长,是广播电视台的“门面”,更是广播电视台的“第二生命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广播电视台的竞争日益激烈,广播电视主持人是竞争的关键要素,是广播电视台发展的“软实力”,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扎实专业的基本功,良好的个人形象,更需要具备与观众进行沟通的能力,建立起与观众的亲密感,形成观众对节目的认同,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主导着节目的方向,引领着广大观众的思想,影响着广播和电视台的收听率收视率。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再是单纯的“传声筒”与“复读机”,而是面对观众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直抵观众心灵的核心人物,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无疑为节目增强了内在的生机与源泉。
在亲和力的形成上,主持人要打破“亲密”的单一认识,根据个人风格从多方面建立与观众的密切联系。如以幽默的方式,制造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在认真严肃中又不失生动活泼,比如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主持人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将合适的“包袱”甩给观众,赢得观众开怀一笑,活化现场气氛,增强主持的灵动性,加强观众对节目的认知度。又如,以入情的方式。“感人心者,莫乎情者”,一個能够与节目内容,事件人物发生共情与共鸣的主持人,往往能够增加观众对主持人,对节目的认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带来,一些主持人走到了节目的一线,直面一些尖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诸多广播电视台开辟了为百姓解决难事的节目,河南电视台的《小丽说事》节目主持人在追访时间的过程中,既能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同时更对一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感同身受,一追到底,主持人亲和的形象深得观众喜爱。
新媒体的发展为主持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更为多元的表达方式,从对节目内容的关注与思考出发,以主持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节目主持的全过程,与节目对话,对观众对话,建立观众对节目的信任,对主持人的信赖,来自主持人的“亲和力”。总之,主持人的亲和力不是凭空打造,也不是矫揉造作,唯有真实把握节目的意图,真实而真诚的展现自我,主动与观众“打交道”,才能使主持人的亲和力更真实可信,更具说服力和关注度。
3. 用语言弘扬正能量,把握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高度重视运用新媒体新方式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广播电视主持人是运用新媒体,做好新时代广播电视工作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条例指出,广播电视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主持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运用新方式,使用新方法,生动地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做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传播者。
新媒体环境下,为广播电视主持人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展示平台。如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微信公众号,个人认证微博等。主持人可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一方面积极展示自我,宣传自我;另一方面,借助平台,汇集优质资源,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传导正确的舆论,向广大“粉丝”传播正向力量,发挥主持人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主持人要善于在语言上,与时俱进,以生动风趣,真挚朴实,贴近百姓,形象生动的语言,化“假大空”式的宣传变“接地气”式的引导,切实利用好新媒体新方式发挥主持人的积极正向作用。
适应新媒体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播电视主持人要积极适应新媒体,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平台,加强对网络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提升节目效果,增强主持实效,发挥主持人的公信力作用,以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职业价值。
4. 提高语言深刻度,打造个人主持品牌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广播电视竞争日益激烈,形成个人主持风格,适应新媒体时代,是当前广播电视主持人实现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广播电视台发展核心竞争力。主持人不是“花架子”,不能摆“花拳绣腿”,应深挖节目内涵,形成个人主持风格,打造精品节目,增强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内生动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大受众对主持人的要求变得全面而综合,要成为一专多能,各方面能力突出,有个人观点与见解的主持人,才能真正经得起时代和观众的检验,广大广播电视主持人要善于总结个人特色,深挖节目内涵,准确定位受众群体,不断形成个人的主持风格。
如董卿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不断凝练个人的内在气质,文化修养,人文情怀,主持创新和时代精神等要素,将个人风格与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紧密融合,成功打造出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优秀节目,使其成为特色鲜明广受欢迎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在凝练个人风格的过程中,广大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取长补短;一方面要善于根据地域文化特点,立足观众需要,不断淬炼和形成个人的主持风格,力求突出主持的深刻性、观点性、独到性,进行形成和凝练个人主持品牌文化。
新媒体环境下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主持风格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个人主持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可否认媒体语态的变化,风格的形成,不仅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更受到媒体产业化的推进影响,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也正在从“群像”走向“个性”,从“官方”走向“草根”,主持人不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风格多样的主持人,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广播电视主持人要凭借独有具有的专业性,广阔的媒介资源,不断探索形成个人的风格和品牌,使传统媒体人形象不断走向高雅专业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融合媒体发展,关注语言发展,语言是主持人的灵魂,以扎实的专业性,充满人性的亲和力,正确的导向性,特色的个性化语言从事播音主持工作是新媒体时代的呼声,是新媒体时代向主持人职业发展所释放的发展信号,运用新的更多的形式,运用新的更多的手段,讲好人民的故事,传播好人民的心声,让主持人的语言在新媒体时代下精彩发声!
参考文献:
[1]赵辰辰.新媒体时代下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9,3(26):123+125.
[2]于小可. 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8.
[3]董建成.浅谈播音员、主持人播音的语言艺术[J].传播与版权,2018(02):92-93.
[4]张军红.基于播音主持中的语言技巧与情感传达分析[J].传媒论坛,2019,2(1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