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国际媒介形象在中西媒介的差异性呈现

2019-09-10王敏周真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8期

王敏 周真真

【摘要】本文以中西主流媒介对江西的英文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新闻的来源、数量、偏向、词频、内容等维度进行分析,从中西方媒介两个方面呈现江西国际媒介形象。江西等普通省份在西方媒介上所呈现的国际媒介形象与实际偏差较大,各省无对外媒体及西方驻华通讯社时,差异性显得尤为突出。各省需建立对外传播机构讲好本省故事,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寻找国际传播方向与传播伙伴。

【关键词】中西新闻;一带一路;国际媒介形象;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国际媒介形象建构研究——以陶瓷文化传播为突破口(17XW1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视角下景德镇“洋景漂”现象的传播价值研究”(18XW109)

1. 引言

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实施,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形象不断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省份而言,其国际媒介形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中西方主流媒体对中部省份江西的英文报道的数量与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呈现江西国际媒介形象,分析其国际媒介形象与现实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各省份构建良好国际媒介形象提供理论支撑。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传播研究中,该方法可以通过研究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来体现真实世界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也可比较不同媒体直接的内容差异,推断传播者的特征与态度等。对于本研究而言,使用内容分析法将中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的英文报道进行样本归类,用于呈现江西国际媒介形象、比较中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英文报道的内容差异、推断西方媒介对江西报道的态度等。

2.2 抽样与编码设计

在西方媒介的报道内容来源上,选择CNN、Fox News两家国际媒体。在国内对外英文传播的内容来源上,选择CCTV News、China Daily Newspaper、China Daily Website、新华网英文版。使用关键词“Jiangxi”在各类媒介来源上进行搜索,根据一般人阅读习惯与数量,选择前30—40条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报道方向上的编码分类,共分为“反腐”“经济”“体育文化与历史”“社会”“旅游风景”“自然灾害”“事故”“疾病”“政治”“犯罪”共十类编码,研究根据各编码分类的多寡来定性江西国际媒介形象,并将所有报道的英文标题进行词频分析,以词频高低这一角度可视化江西国际媒介形象。

3. 数据分析与省域国际媒介形象呈现

3.1 英文报道的数量与影响力研究

3.1.1 英文报道的省际数量对比

中西方主流媒体对各省份英文报道的数量的多寡是反应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研究选取与江西地理位置临近的部分省份,对比各省在中西方主流媒体英文报道数量上的多寡。在新闻报道来源上选用“CNN World News”“Fox News”“China Daily Newspaper”“China Daily Website”“CCTV News”“新華网英文版”,同一日期默认搜索各省份英文名,报道数量详见表—1。

3.1.2 英文报道数量与省份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关联

从中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与周边各省英文报道数量看,江西的国际媒介影响力较弱。对比2018年各省国内生产总值排行与报道数量的关联性,发现英文报道多寡与各省经济水平有一定正相关,如广东英文报道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均为第一,江西在所列省份中国内生产总值最低,英文报道数量也最少。

3.2 各类编码类别数量差异视角下的江西国际媒介形象呈现

3.2.1 编码分类与词频统计结果

研究将内容分析对象分为三个部分,即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英文报道的内容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对江西英文报道的内容分析、中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英文报道的总体内容分析。在编码分类后,计算各类编码占比见表-2。同时,对中西方英文媒介对江西报道的标题内容进行词频排序,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查询词频,手动屏蔽重复较多且对研究有干扰的“China”“Chinese”“Jiangxi”“Province”四词后,生成可视化的词频云图。

3.2.2 中西方主流媒体上的江西国际媒介形象总体呈现

从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的英文报道类别的占比看,自然灾害、事故、疾病等负面类型占了所有报道的一半以上。因此可见在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的报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与不实。与西方媒体相比,中方主流对外传播媒体报道较为客观,且更加注重对江西省形象的正面塑造。从编码分类结果上看,旅游风景、体育文化历史、经济类报道的占了所有报道的一半以上。因此,在中方主流对外传播媒体上,江西国际媒介形象可以推断为“一个风景秀丽,经济有活力,体育文化历史有特色”的省份。

从中西方媒介对江西英文报道标题的词频分析结果上看,基本情况与新闻类别编码分类结果类似。在西方媒介对江西的英文报道中,“kills”“collapse”“typhoon”“corruption”“least”“people”“deadly”“killed”“activists”“death”占了词频前十位,可见西方媒介偏向于报道江西负面消息。在中方主流对外传播媒体上,涉及江西的词频分布较为均衡,中性词较多,无比较突出的偏向。综合分析中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西报道的全部头条词频数量,负面词汇较多,整体媒介形象偏向负面。从词频云图中可直观将江西国际媒介形象视觉化,分别显示出西方、中方和中西方整体媒介对江西报道的词频分布情况,见图-1,图-2,图-3。

4. 省域国际媒介形象建构策略

4.1 谁来向世界介绍中国各省份?——解决传播机构是基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认为,在中国对外传播媒介影响力受限,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存在偏见的情况下,谁能公正、有效的向世界介绍中国各省份,是省域国际媒介形象建构遇到的最大问题。对暂无自有英文新闻采编机构,又无国际主流新闻机构进驻的省份,目前只能靠国家对外媒体的宣传。各省份的国际媒介形象上缺乏各省份自己的声音,面对当前各省国际媒介形象建构的困局,建立省级对外传播机构是媒介形象建构的基础。

4.2 解决国际传播伙伴和传播方向的问题——“一带一路”是突破口

构建良好的省级国际媒介形象还需要确定国际传播伙伴和传播方向。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之前,我国国际传播的方向主要是针对西方,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从本研究的数据上看,对于省级媒介形象的构建而言,向西方传播的效果差强人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加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国际传播上也打开了新的思路。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近年我国来采取多种方式与周边国家媒体开展交流合作,在传播组织合作上和传播内容合作上都有了新突破,如建立了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等组织,合拍了诸如《亚媒看中国》等节目,均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各省在组织国际传播活动时,可以考虑将一带一路作为国际传播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2,232.

[2] 曾馨毅.“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形象建设与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8(09):26

[3] 史安斌.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作为[J].国际传播,2018(01):9.

[4] 孟斌,陈颖,王岚昕,钟新.国际传播项目的模式策略[J].新闻战线,2018(08):106.

[5] 陈力丹.“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的几个研究面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01):69-73.

[6] 钟新,王岚昕.“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合作传播的模式[J].新闻战线,2017(05):39-44.

作者简介:王敏,男,34岁,江西南昌人,江西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周真真,女,36岁,江西景德镇人,江西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