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浅析

2019-09-10孟春红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排队规则意识

孟春红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于2017年秋季正式在全国推广使用,新教材的一大转变就是在小学低段把规则意识的培养纳入了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这一变化,我们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活用教材、立足生活、开放延伸对小学低段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活用教材,知晓内涵,让规则入脑

对低段学生来说,“规则”是抽象又模糊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规则的时候,不能单一说教,要让抽象的规则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生动地展现,让学生了然于心。

(一)在故事中传递规则

优秀的故事和绘本往往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教师可以借助与主题相关的有趣故事、绘本等,把抽象的规则通过一个个精彩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画面去传递,唤起学生心中的规则意识。例如在我市举办的规则类教学课例研讨交流会上,作课老师在执教《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时,在课堂上引入了《这样的星期一快乐吗?》这一有趣的绘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宇星期一到教室刚要坐下,就摔了一跤,原来板凳腿断了;第一节课语文考试,小宇刚写了几个字卷子就被划破了,原来课桌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几个“小洞洞”;下课了,小宇直奔直饮机,打开水龙头却一滴水没有,原来饮水机出了故障……通过一个个倒霉的故事情境,使學生明白了“公物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爱护公物”这一规则,让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小宇的一系列遭遇,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引发思考,认同“爱护公物”这一规则,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在游戏中传递规则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规则、守规则、用规则。例如在我市统编教材跟进培训会上,一位老师在执教《交通“信号”要知道》一课时,设置了“交通信号我知道”抢答游戏,,把枯燥的交通信号识记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游戏过程中认识了必须掌握的交通信号,清楚了必须要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

(三)在歌谣中传递规则

歌谣是低段教学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富有趣味性,朗朗上口,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学中老师会将一些规则用歌谣的形式呈现,用童言童语代替呆板生硬的规则条文,便于规则意识在孩子心中播种。例如在我市举办的规则类教学课例研讨交流会上,作课老师在执教《大家排好队》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排队的方法和规则,在课堂上融入了“人人排队讲文明,先来后到不插队,保持间距有礼貌,先下后上靠右行,尊老爱幼懂礼让”这首儿歌,儿歌朗朗上口,轻松欢快,孩子们念一念、拍一拍、唱一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排队规则。

二、立足生活,强化体验,让规则入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教师要努力架起教材与生活的桥梁,将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

(一)在多元活动中悟规则

只有源于儿童真实生活中的规则体验、反思与感悟,才能建立儿童内心的规则认知、认同。因此,教师要将教材与教室里儿童的生活进行对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增强规则认识与体验。例如《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执教老师设计了对比体验活动。第一次活动是让全体学生起立,在没有桌子、凳子的情况下书写5个字“如果没有你”;第二次活动是让全体学生坐下,在有桌子、凳子的情况下书写5个字“我想对你说”。两次体验活动之后,让学生交流感悟,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明白了公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真正认同了“我们应该爱护公物”这一规则。

(二)在道德辨析中明规则

大部分低段学生对于规则的了解多停留在表层,真正入心的不多。因此,我们要基于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及时捕捉一些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话题,让学生“说一说”“辨一辨”“议一议”,在集体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明“规”导行。如在教学《我们不乱扔》一课时,执教老师创设了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在一个没有垃圾桶、没有人监督、本已有一些垃圾的大街角落,我手上的垃圾可以仍在这里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析导行。这种思辨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认知与判断。

(三)在热点事件中懂规则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对儿童的道德成长和影响不可避免,老师应以此为教育契机,抓住时效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事件,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执教老师把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海洋馆踩踏事件,16名学生受伤”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不按秩序排队、不守规则带来的严重后果,懂得守规则能让我们更安全。

三、开放延伸,内外合力,让规则入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要实现学生规则意识的良好建立,应该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课前调查、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历感悟规则;通过课后践行、争星评比活动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地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一)实践参与,感悟规则

有效的规则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参与,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大家排好队》一课时,就安排了课前调查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商场、医院、火车站等地方调查排队情况,用拍一拍、画一画、写一写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因为有了课前的实践参与,课堂上学生发言特别积极,你一言、我一语,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感悟排队的意义和规则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争星评比,践行规则

规则一旦形成就如同签订的契约一样,要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否则规则就如同一纸空文,久而久之学生容易麻痹、漠视。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课后践行是重中之重,争星评比,践行规则,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大家排好队》一课时,设计了课后“排队小能手”争星实践活动并进行周评比、月评比,评出班级排队小能手。在践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低段是学生建立秩序感的黄金季,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施,让学生从规则认知到规则认同,最终达到知行统一,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排队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排队做操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消防意识
二则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