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
2019-09-10杨长
杨长
摘要:教师的职业作风与思想道德就是师德,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与道德观念的统称。师德是一定阶级或者是社会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标准。论述了加强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师;师德建设;意识;策略
引言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和奉献的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都应该在自己的学识、能力、仪表,特别是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重塑21世纪教师新形象。“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意识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这份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教师是不是热爱自身的工作,是不是注入了足够的汗水、智慧与情感,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一些杰出的教育工作者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塑造人、培育人和发展人是教学的本质要求,而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倘若教师不对学生付出爱,那么就仅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而难以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教师的敬业是对本职工作爱的体现,教师的爱能够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能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撒播爱的种子,从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以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
我们经常会提到教书育人,因此,只有以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学校需要重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师德建设。第一,学习理论。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理论水平,才能够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责任感,才能够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
学习理论的方式包括在实践中学习、外出学习、自学、分组探讨以及集中学习等。第二,渗透活动。开展学术交流、讲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以使教师敢于挑战自己,提高自我。第三,规范制度。根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建立一系列合理的评价制度与管理制度,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三、加强师德建設的途径
(一)为人师表
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正为范
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决不是一瞬间高大、伟岸的形象,而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正是这些像石子一般的小事勾画出了教师完整的人格魅力。
(三)教育公正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教育公正是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公正的前提;体现平等权利,是教师公正的基础;合理进行评价,是教师公正的核心;把握差异原则,是教师公正的升华;倾听学生言说,是教师公正的亮点。
(四)关爱学生
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事或成绩差,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训斥、向家长告状,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情绪。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赞可夫指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都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五)服务意识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品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意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意识,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意识,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发光彩。
四、实施一系列监督的策略
学校需要探究建立相应的师德举报监督体系,激励广大的教师与学生以网上电子邮箱、电话等形式举报违反学校规定、学术风气不良、思想道德败坏的人员。学校需要结合举报的情况实施核实和调查,倘若确有实情,那么就应当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严格处理,且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公示和通报。与此同时,学校应当为举报人员进行保密,且要奖励举报实情的人员。
结束语
教师的师德不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问题,而是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意义,这直接影响学生的良性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以及在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务必要毫不松懈,狠抓落实教师的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昌勋.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
[2]周平.教师成长的内化与外化——谈师德建设[J].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2(20)
[3]王亚民用爱心浇灌出师德之花——谈教师之爱[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S1)
[4]鞠晓慧.“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J]. 中国教师. 2014(10)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江洪初级中学 52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