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9-09-10徐如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徐如兰

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標,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此我想想谈谈教育信息化的第二层含义,即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重视”,从而拉开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序幕。

此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纲要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2012年3月,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这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并着重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这次会议为起点,教育信息化以“三通两平台”为标志的建设工程在全国普遍实施。

2016年6月,为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发展目标。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速。

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报告指出“23个省已基本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5个省全面或基本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信息化教学应用基本普及,融合创新案例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具体情况如下:

1.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

“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6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为87.5%,较2014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全国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56.6%,较2014年提高了17.4个百分点。

教学点基本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全国6.4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到位和资源配送、教学应用基本到位。

2.信息化教学应用基本普及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广泛开展。从2014年10月活动启动至2015年9月底,全国已有562万名中小学教师参与,共计晒课302万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信息化应用模式逐步深入,不断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截至2016年6月,全国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比例为73.9%,为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普遍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斐然,但专家在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

(1)尽管信息技术设备较先进,但绝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不高,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2)东部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已经达到94.61%,但西部学校仅为84.12%;东部网络接入宽带大于等于10M的学校比例为76.95%,而西部学校仅为52.12%,东西部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发展不均衡。

(3)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以及企业等主体在协调机制、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尚待解决。

(4)新增的信息化设备运维成本较高,给学校经费支出带来了压力。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学校信息化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学校的正规教育里,信息化使以教师为中心、面对面、“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

首先,信息技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网络数字教学的新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信息化从各个方面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逐渐紧密围绕“智慧”的理念,打造信息时代的“智慧校园”。通过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协作的和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

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不仅承载了教育行业自身的需求,还承载了整个社会进步对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其整体的信息化需求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具体到教育行业用户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用户对先进性的、性能突出并易于管理维护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有着较为明确的需求。众所周知,无论是云计算、互联网,抑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架构如果没有可靠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扩大的系统应用、不断增加的IT负载,也带来了系统复杂性以及对基础设施可用性要求的提升。

第一个方面是,无论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还是从教育资源方面来看,都要从重视教,重视管理转到重视学生学。以前我们搞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或教育资源库,软件建设都大量集中在支持老师管理,支持老师教学,逐步要支持学生学习,从教师教到学生学,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个方面,要从IT(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教育信息化的产业价值链还要逐步上移,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倒金字塔的形式。

第三个方面,要以硬件建设为主向以应用建设为主方面发展。

第四个方面是,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要逐步提升。带有一些决策支持,带有一些推断、推理、知识重构的智能性辅助决策系统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董明杰,董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宁波市江东区的实践与思考》.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2]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安顺市第八小学  贵州安顺  561000)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