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019-09-10李晓永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抓好中职学校的教育,首先要抓好德育教育,这既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长效性工程。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重要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中职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教育,让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先学做人,其次学知识,最后再学会做事,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为社会和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品德高尚的技能人才。
1. 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1 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且多数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成绩一般,基本是参加中考无望的落榜生,对考取大学没有信心。更有甚者少数学生进入学校只是为了一纸文凭、一个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所以生源素质整体不高。加之他们的身体、心理、思想、情感等各方面不成熟,正在成长当中,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处于发展阶段,辨不清真伪,看出不美丑,识不破善恶,有的经受不住社会诱惑、蛊惑,上当受骗,走上犯罪道路。还有的由于心理承受力耐挫力脆弱,他们对自我及他人生命持漠视态度,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又极其冲动,动辄将打架斗殴演化成“拔刀相助”,伤及他人行为。这些虽不是普遍,也时有发生,需要职校教师和家长引起高度重视,认真、严肃对待。
1.2 教师缺乏丰富的德育教学知识
教师较高的主观要求与学生较低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心理冲突和不良性格的发生;中职学校虽然也开设了德育课,但是整体而言,课量相对较少且不够重视,有的教师也存在走过場、应付凑付了事的思想。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教师有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欠缺,有的凭经验教学,过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的批评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职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
1.3 学校未对德育教育给予重视
目前,中职学校比较普遍存在偏重理论教学、职业技能教学、实用性教学,往往忽视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专业设置、教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不注重改善和提高;学校德育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德育教学机制、内容、方法、针对性、实效性与新形势要求还有待于提高、完善;还有的存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弱化、轻视等现象。
2. 抓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措施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要做好教会学生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作为所有课程的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课目之一,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素养,真正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德技双能”人才。
德育教育是一个过程,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学校,应该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承担。
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作为教育程序的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对德育教育来说,更是四者紧密配合,共同发力,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1 学校应提高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是抓好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平台。近年来,通过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教学观念已经有了“质”的提高和改变。尤其是德育教学工作,进行大刀阔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变革,与当前经济现状和社会发展轨迹相吻合,以最大程度满足新时期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应该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需要学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和完善岗位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配备雄厚的德育师资力量,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比重。同时,要根据自身实际,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德育课程和教材,形成职业特色,将岗位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和校园活动的全过程。
2.2 加强教师队伍整体德育修养
在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德育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意义重大。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主体,还要在生活和其他方面都要为学生起到好的引领作用和榜样作用,这对中职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授课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常态出发,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自己先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充实和丰富自己,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不能泛泛而谈,只讲大而空的概念道理,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灵活多变的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等方式,把德育教学与职业特点、学生兴趣相结合,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2.3 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正视他们富有朝气、思维活跃、乐于创造发明的一面,让这样的学生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成为带头人,为其他学生作表率,进一步培养其积极乐观、坚强耐挫的心理素质;同时,要运用友善的态度经常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有意创造机会,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成功展示自我,建立自信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当前社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信心,培养学生在竞争中的合作观念和敬业精神,用正确的竞争合作观念解决就业与升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有信心参与竞争;再次,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服务意识,让学生懂得服务就是合作,合作也是一种竞争的需要,人们的合作能力越强,整体的竞争力就越强;最后,要重视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开展五项竞赛评估、场所卫生检查、会议纪律维持、活动结果评比等,每项活动都要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传统的教育活动形式改变为现代活动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
作者简介:李晓永,现就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理工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