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教研室档案的开发

2019-09-10李真真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研室成员资源

李真真

教研室档案是对教研室成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帮助教研室成员解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教研室档案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帮助教研室成员提升教研室工作效率、学习效果和文化品位,而且也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院校发展和进步的变迁情况,是院校档案文化资源的必要补充。因此,教研室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形式教研室档案文化资源开发途径

教研室档案将每个教研室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用多姿多彩的图、文、物等材料真实记录下来,从而使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传统形式的主要有记录、手稿、照片、物件和影像(磁盘)等纸质版资料。传统形式的教研室档案需要较高的保存条件,保密、隐私、贵重的应单独存放;还要注意防火、防潮、防虫、放光、防高温、防尘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研室电子档案的开发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单纯以纸质材料为主的记录已不能满足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开始转向用电子信息,数字照片、影音材料、电子凭证、个人主页、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来记录历史事件,电子档案就此产生。电子档案较传统形式档案有几个优点:一是存储起来不费自然空间;二是收集归类方便快捷;三是存储要求不高,备份容易。

教研室电子档案是顺应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做好教研室档案开发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借力互联网平台,普及和宣传教研室档案文化。教研室档案记录的是教研室工作、学习、生活的真实数据,因此其文化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在互联网以其即时交互性和资源共享的特点,已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情况下,许多人的档案意识淡薄,对教研室档案文化资源的认识更是严重不足。因此,借力互联网宣传和建设教研室档案文化,无疑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好方法。

其次,依托互联网技术,科学利用教研室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当前,人们无时不刻地在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收集、记录、传递着工作、学习、生活的档案信息。越来越多的教研室成员习惯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云服务产品等网络平台,通过照片、文字、凭证、证件、信函等形式来记录教研室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久而久之,积累了大量教研室档案网络信息。然而,大多数教研室成员对教研室档案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档案知识匮乏,使得其文化资源的有效价值得不到开发与利用。面对这种情况,互联网平台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互联网即时性和共享性的特点,能使教研室成员间不受时空的限制,实现教研室档案文化资源信息的共享与利用,从而提高教研室档案信息再利用的效率,发挥其档案价值的最大化。例如,通过使用“教研室档案馆”软件,建立属于本教研室的“档案馆”,从而实现教研室实体档案和数字档案的一体化建设。

再者,整合互联网资源,开发个性化教研室電子档案文化资源产品。教研室档案来源于教研室每名成员,是一种具有民众特点的档案文化资源。因此,教研室档案文化资源产品的开发,要根据教研室成员对教研室文化的需求进行挖掘。针对当前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教研室工作、学习、生活的现状,例如,开发教员成长档案制作功能,以及将教研室成员公开的图片、文字材料,按主题进行整合,形成能换起教研室成员回忆、具有纪念意义的图文印记。这些都是教研室电子档案的资源。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在载体、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大大丰富了档案信息资源。我坚信,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室档案,必将发挥出其记录历史、指导未来的更加重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莉娜.浅谈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区别[J].办公室业务,2013(5)

[2]苏悦.杜丽杰.信息化背景下的传统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交互作用[J].求知导刊,2015(10)

猜你喜欢

教研室成员资源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两只挂钟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走进大山里》
资源回收
我家的新成员
课题组成员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