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2019-09-10张兴永
张兴永
摘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下,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是学生体系性学习地理知识的初级阶段,因地理是集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概念多、空间性强的特点,会使很多中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为了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更新授课理念,在课堂中注重对创新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开生动、直观、形象教学,进以在构建高效课堂中,促进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有效教学
一、树立创新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中,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和引导者,教师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各项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同时,教师要强化自身知识内涵,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此外,要将高效课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挖掘出地理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规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再创造能力。
二、实施趣味教学,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体系性,概念性知识点较多,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要以各种趣味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确保活动题讨论环节的有序开展。例如:将时事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身边现象、生活实例为基本切入点,引入新闻、社会热点事件、趣闻、典故、漫画以及民间谚语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比如:在进行中图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时,要求学生讨论“季风气候对笔者国工农业有何影响?”初接触这个活动题时,学生感到一筹莫展,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不利于教学讨论开展,这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季风气候影响笔者国工农业的具体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思考,将北方农业特点和气候作为基本切入点。这些材料真实可感,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交叉,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氛围瞬间活跃,学习小组展开激烈讨论,并将观点汇总,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有效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创新授课,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深入展开,应注重运用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视具体情况,进而恰当的选用小组合作、构建情景教学、联系生活法、引导探究教学等开展授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任命小组中的小组长(即推进互助地理学习中的负责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增强组长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走进学生,多参与小组的谈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和思路。在遇到难度较大而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小组开展多方辩论,并以地理知识为佐证,教师要给予小组发言以赞赏和肯定,鼓励大家多方面查阅资料、佐证自我观点。在培养学生地理探究兴趣的同时,使其知识面和眼界不断拓宽,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认识国家—日本”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日本自然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以日本大地震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引起日本海啸的原因,并尝试寻求避震方法。为了显示小组实力,组长会在课前带领组员读报或者上网查阅相关信息,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做足准备。课堂上,组长会组织组员整理和分析资料信息,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大家阐述观点,其中就有小组得出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跃、多火山地震等结论,并就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的避震举措。以创新教学方式的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愈发感兴趣,进以促进教学有效性。
四、运用多媒体,开展生动教学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多媒体、数字白板、云平台等诞生。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也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其不仅打破了时间、空间对课堂的局限性,更显著提升了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部分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将静态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例如:在“天气与气候”教学中,笔者为了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季风气候显著”这一重难点知识,在课前制作了形象的Flash动画,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季风的发源地、影响范围以及风向等知识,这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五、构建高效课堂,树立学生的正确的竞合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和讨论。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激烈的讨论环节,教师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允许优先完成任务的3~4先小组发言,中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为了获得发言机会,他们会快速地进行分析和整理;而对于完成速度较慢的小组,教师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惩罚。但是,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承诺对进步特别明显的小组予以加分奖励。由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激发,有利于加快导学案的完成效率。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地里的最佳方式,教师也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教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要求。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应:一方面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具有创新授课理念和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运动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授课;另一方面,提升对学生地理學习兴趣和技巧的培养,使地理学习是件“值得探究的事”,从而在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地理思维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国栋.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5(5):9.
[2]孙秀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11):22-24.
[3]毛晓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