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2019-09-10张中
张中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抽象的分析推论的逻辑思维。所以,要想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础知识
引言: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掌握基础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敏捷的逻辑思维,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模式,才能将数学学好。如果基础知识不过关,在今后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很难提升,就会陷入在基础知识重新学习和提升数学成绩中进退两难的境地。同时,如今学生学习课程的安排比较紧凑,一旦失去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就会产生跟不上、听不懂的情况,造成数学成绩难以提升的情况。正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较强的特性,导致数学这么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难度更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夯实基础知识是必经的途径之一。针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本文展开探讨。
一、形象化、具体化地讲解基础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特点,小学生必须要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彼此联合又相对独立的环节。而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是感知和理解的过程,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性,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就需要老师讲抽象性的概念转换为形象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简单明了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又需要通过系统地讲解将基础知识回归于它的逻辑性,这样学生才能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解题当中,避免学生在遇到“换汤不换药”似的习题,就找不到解决的思路。所以说,基础知识的传授需要一个抽象转化为形象,形象再转化为抽象的过程。而老师的转化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吸收性,在此问题上需要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讲解。
1.借助道具进行直观性教学
要想将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知识,就需要借助实物道具来展现数学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能力可以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内涵,这样就达成了形象展示数学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小木棒进行数字的展示,每个学生手中准备相应数量的小木棒,之后进行相应数字的加减法,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数字要求分别配合拿出对应数量的木棒,这样学生对于加减法的概念就有了感官上的认知。同时,老师需要更换多种道具,这样才能将形象的思维转化为抽象的思维,而不是学生脱离了道具,就不会进行加减法的换算。可以将小木棒更换成铅笔、书本、苹果桌椅等等,任何生活用品都可以转化为教学道具。
2.通过情景式教学展示数学知识
所谓情景式教学就是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生活中感知到数学概念,也就可以将数学知识形象化的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角的概念时,老师需要先描述角需要具备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可以将三角板所形成的角展示给学生,在带领学生思考在校园中见过哪些带“角”的物品,让学生一一描述,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的举例,老师需要及时纠正,并给出原因,最好再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对于角的特性的总结。所以,生活化的情景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二、归纳整理知识要点,将基础知识回归逻辑性
在形象化的展示概念之后,需要将形象的知识转为逻辑性的概念,这样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解题当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而形象化思维像逻辑性思维过渡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总结共性和特点的一个过程。例如,正方形的概念: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一,即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正方形。老师可以准备多个正方形道具,像剪纸、相框、钟表等等,让学生量一量边长、角的大小,再从学生所量出的数据进行共性归纳,总结出正方形的概念。同时在举出非正方面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并且说出理由,就此学生对于正方面就具备了抽象概念。
三、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练习
在对于基础知识有了清楚的认知以后,需要通过不断的强化练习,才能做到加深记忆同时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加强练习主要是通过方面,一方面是不断的温习基础知识,反复地通过形象展示或者情景创设增强学生的概念,另一面通过实际的习题去反复运用基礎知识,用的多了记忆自然也就更为深刻。所以,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上,需要老师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带领学生不停地复习。
四、教会学生如何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
在学习数学知识上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对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运用数学概念或者数学公式来解决问题,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习题,学生在解题上会毫无头绪。其实,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在审题的过程中抓不到要点;第二对于习题的逻辑性掌握不清晰;第三对于基础知识的变通存在困难。所以,要想将基础知识的教学做到更好,老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在习题中去提炼有关数学概念和公式的方法。首先,要细读习题的每一句话,只有精细读题才能避免忽略概念;其次,要提炼要素,其中涉及到的数学要素有哪些;第三,找到其中包含的关系,这样才能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第四,将其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对应起来,这样就能找到其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所有的数学习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审题,就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地灵活自如。
总而言之,数学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看似分离其实又是分不开的,所以必须要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大扎实,才能更好地学生数学。只要有任何一部分的知识学习的不够认真,都容易导致在后期的学习上存在弊端,到时候再想提高数学成绩会难上加难。
参考文献:
[1]李琼,倪玉菁,萧宁波.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表现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6(4):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