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2019-09-10张乌云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5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探索高中语文

张乌云嘎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很重要。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通过活跃思维、沟通交流。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这对于高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来讲也是非常有利的。具体实践中,先分析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在探索不同的培育路径,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此,本文特意做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研究;探索

引言:语文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思维能力的强化上。可以坚持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核心素养;可以创设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可塑之才均有機会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奋斗后成为优秀的人;还可以通过授课手段的更新,教学步骤的简化,引导思路的转变,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好语文知识后,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传承能力、思维发展能力、语言构建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1]。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文化传承、动态教学、情感熏陶、思维训练过程中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思维发展更有动力;要求学生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后,积极配合老师工作,养成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善于找出思维、语言和语文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高效完成语言构建的任务,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将来,可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到绝对的优势地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要素是:语文教师组织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堂活动,在理解知识、有效互动、师生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语文即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文化素养后,继续推进实践工作,从而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受传统教育理念理念影响,致使当今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机械教育模式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的现象,致使学生无法有效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致本就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在缺乏交互性的语文课堂中,并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达到教育目的,从而使学生有效融入到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中,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营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进行《致橡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进行情境朗诵比赛,并评比出朗诵比赛第一名,从而使学生在具有竞争性的语文课堂实践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以及奋勇拼搏精神的目的。在落实情境朗读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为了集体荣誉会创想出许多新奇的想法,如有的学生会通过配乐的形式让朗读更具感染力,而有的学生则会在朗诵过程中配上沙画以及舞蹈等形式,使得朗读更具观赏性,促使语文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等核心素养,同时符合新课改对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

(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基于此,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借助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上,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讲解课文《动物游戏之谜》的时候,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资料调查工作,并按照小组单位在课堂上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明显兴趣更加浓厚,分工合作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升,并且在小组汇报学习结果的之前,学生也要对材料进行创新重组,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多媒体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可,并且广泛运用于教学中。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伟大目标。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并且吸收我国的经典,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同时将林黛玉图片、红楼梦的片头曲、这一节内容的视频等均融入到课件中,从而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了解我国的经典。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我国经典著作,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审美教育应结合创新教育

语文课程教学可以理解为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美、理解美、感悟美,进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对于学习的文章而言,通过利用清晰、明确的语句将思想、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美表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美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参与到课堂的审美活动当中,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心灵、情操方面不断升华[3]。比如,可让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好的字句,感悟词语的美;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排比词、排比句、排比段,感悟重复的美,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美好的画面和情境,感悟意境的美;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感悟结构的美……。对于语文学科的审美来说,其不仅仅只是对优秀文章语句的鉴赏,同时也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创新,借助于自身对语言的理解,情感的表达以及形象的描述,实现语文审美的创新性。学生通过利用自己的语言将美表现出来,逐渐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对于语文教材当中对于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描写,可以通过对其鉴赏了解当时人文文化以及社会状态,进而能够提高高中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审美能力。对于审美来说,实际上为更加清晰化、理性化的对事物的特征以及本质进行理解,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结果。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理解审美的基础上开展培养学生审美创新的一系列工作。

结束语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其实质内涵包含语言构建、思维发展、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再以得到高分为主要目标,而是重视学生的综合培养,通过语文教育真正促使学生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婷婷.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活动设计探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8(04):117-118.

[2]张龙.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助读系统的使用建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8(22):45-46.

[3]李宝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23):99-100.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探索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