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好学生德育工作
2019-09-10鄢瑞卿郭建波
鄢瑞卿 郭建波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开始慢慢的向成熟期过渡,所以其心理敏感、叛逆,其行为道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初中班主任需要重视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当前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
素质教育的改革推动了对学生德育培养、素质培养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初中学生,面临的社会诱惑和不良影响较大,其内心敏感,容易叛逆,一不小心可能会误入歧途。所以对初中生开展德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为中心,完善自己的管理工作,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一、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没有落实到实践中
首先,在工作中,班主任会坚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往往只停留在了口头说教上,过多的语言说教会让中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也不会去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更加不会履行到行为中。然后,班主任很少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以说教者、指错者的角色来看待学生的行为,不但无法了解学生真正的情况和内心世界,拉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会让学生产生故意躲班主任的心理,从而在班主任看不见的地方去尝试不良的行为。最后,道理连篇的教育工作显得空洞,会让学生感到假大空,从而不愿意去听从教师的教诲,也就无法真正的落实德育工作的开展[1]。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水平有限
在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影响之下,许多班主任只重视了对自身专业教学水平和知识的提升,但是对于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却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班主任的相关水平有限就是影响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大多数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情况,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另外,大多数班主任对德育培养的技能和方法没有专业的知识,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三)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不高
初中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和心理特征也不同,在德育品质的发展上也会有差异。班主任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工作,而是以班主任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实施德育工作。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班主任不理解学生的心态,在工作中难免会做一些让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规定和行为,使得学生产生抱怨、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德育工作的开展就无法发挥真正的实效性。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
第一,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德育专业素养,无论是教育技能和水平还是自身的道德品质,都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提升[2]。坚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的习惯,以专业的教育水平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重视。同时,不断的更新教育思想,以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基础和背景,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和领会,将其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坚持思想道德和德育理念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道德交流或者德育教育相关工作的研讨会,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升华道德境界和思想境界,关注社会德育工作开展的进程,不断的汲取相关的经验;重视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争取引导所有学生都能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创造适宜学生德育发展的班级环境。比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有关德育的名人名言,组织学生设计有关道德品质的板报,组织相关的辩论赛等活动,每月进行“道德模范”评比活动,对表现优良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第二,班主任要促进班级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推动德育工作的齐力实施。在开展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上,班主任所涉及的领域是比较有限的,不能时时刻刻的监督学生的行为,所以需要外界其他环境进行积极的配合。比如,对于家庭,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教育方式的调整,同时还能对家长的教育给出积极的建议,使其能够一起来开展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二)丰富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式
要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就要创新教学形式,丰富内容,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去参与和实践。首先,班主任要摒弃一味说教的方式,重视对学生德育行为的完善和道德习惯的培养。除了要让学生明白是非观、价值观,还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的电影,写出观后感,从内心深处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然后,要积极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社会中来体会德育的重要性。比如,组织学生去附近的敬老院,体验照顾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了解老人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敬老品质,也让他们在其中体会敬老的快乐,从而自主的重视自身品德的提升。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街道当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维持公交秩序,维护道路规章,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班主任不可能无时无刻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纠正,学生只有提升了自制力,有了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才能在任何环境下保持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引导学生向更加优秀的人格靠近。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管理权限,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引导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主动提升自身德育品质的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促进德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的重要,班主任除了要重视德育工作以外,还要不断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树立积极的生活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凤霞.初中开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12):43-44
[2]冉强红.浅谈初中阶段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