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
2019-09-10安丽男江宏生
安丽男 江宏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还是资源大国,但人口基数比较庞大,对资源的消耗速度十分快,为了有效地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相关人员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相关实践证明,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保护自然资源、节约水资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实现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建议
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
1.1 转变城市规划理念
需要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作用、策略等。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强化海绵城市理念引导,注重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就可建设科学的生态环境理念,强化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生态关系,明确城市规划的重、难点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将海绵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因地制宜,事实就是,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与合理性。
1.2 做好前期资料的搜集和总体规划工作
想要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效应用到城市规划中,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和总体规划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城市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及研究,在对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将各方面因素都进行考虑。例如按照目前城市水资源的具体情况以及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对城市未来发展走向的影响或者对城市规范过程中发展的范围进行确定等。其次,在搜集好前期资料后,并不是说搜集资料就完成了相关的工作,城市规划工作还要按照搜集到的资料对城市的用地以及布局、结构等进行规划,将城市中的绿化带以及水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结构把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以突出城市中重要设施的整体布局,同时,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来说,也要在城市规划中对建设海绵城市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城市的水资源以及河流开发进行科学的整治,城市给排水系统与河流之间的关系也要做好充分的处理,保证城市在用水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例如在某城市中,为了建设海绵城市,对土地進行了极大程度的开发,给地下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进行搜集材料,其中包括该城市的占地面积、地质情况等都要进行详细的搜集,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更详细的参考内容。
1.3 科学设计城市规划
(1)总体规划。在规划前需要进行各项资料的收集工作,开展专题研究,科学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掌握城市水资源承载现状与承载能力,明确城市发展目标、方向,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落实城市道路、水系统专题规划。从源头解决城市内涝和干旱问题,避免出现水资源污染情况,全面提升城市水系统的安全性。(2)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工作中,需要依据场地的地质、地貌特点,设置专门的水利分散、汇集区域。依据水流数据,制定对应的雨水控制目标,明确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是否需要设置下沉式绿地等加强城市海绵体功能的措施,科学、合理地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要求。(3)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到某个修建性建设规划中,要先进行场地土壤特性、水系的全面调查,依据实际数据开展现场评估与分析工作,科学进行各项设施布局,考量其中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在场地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建设一些地下蓄水设备,在降低各类影响因素的同时,容纳更多的雨水。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2.1 城市道路规划
在城市道路的工程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能够保证路基路面的整体流畅性,保证道路的实际需求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可以在道路的周围设置上下凹式的绿地建设工作,采用透水性路面以及LID树池的操作加强其建设效果,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能够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降低雨水在路面中的流量,改善路面的水质问题,提升城市中水环境的质量。在设置道路周围的景观时可以设置完成的绿化带,通过绿色系统的建设形成有效建设效果,将道路表面的雨水径流到绿化带当中,然后形成对雨水的存储以及净化目标,对一些不符合应用标准的雨水排放掉,通过透水性路面的应用提升了雨水渗透的效果,在道路污染严重以及负载量过大的情况之下,可以运用透水路面。
2.2 水系湿地规划
①要将禁建区与限建区划定出来,运用法制手段来划分绿线与蓝线,让这些天然海绵体始终维持一个优良的海绵吞吐作用和调洪能力。②逐步的修复自然生态环境,运用水植物培育、生态砌岸以及淤泥疏浚等等途径来进一步的回复绿色生态系统,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得要注重管理,将自然和人工系湿地的净水、补水与蓄水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出现旱涝灾害的频率,使其可以真正的造福于城市居民。③逐步的构建生态走廊,这对于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走廊十分的有利,像是植物、水渠与河流等等,利用生态走廊的方式来进一步的强化各个生态板块之间联系的程度,最终将综合性的生态海绵体构建出来。
2.3 城市雨洪管理海绵技术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之中,其中从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主要依赖的是一系列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其中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建立的意义相对独特,这是我们第一个主要针对城市内部洪涝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主要是技术人员来实施整体景观设计,将雨洪管理实施生态化设计,从根本之上有效的解决了城市雨水方面的问题。自2011年建设以来,在城市中主要担任的是解决雨涝的作用,进行海绵设计技术的主要就在于该项工程主要是在雨洪安全格局的层面之上,在湿地之中将雨水集合预期汇水湿地规划出来,在雨水管理的过程之中,其就是一个具备镶嵌形式结构的海绵综合体形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必须提升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为城市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在各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科学、合理地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孙营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00(007):P.10-10.
[2]陈甲飞.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房地产导刊,2018,(12):2.
[3]李雨奇.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7,(Z1):6-6,7.
[4]李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