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与形》教学设计

2019-09-10王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

王艳

摘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书第107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吗?你们想知道老师们在课标中是怎么认识数学的吗?——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其实研究数量关系,重点研究什么?(数)那空间形式重点研究什么(形)。在数学中有两个重要的领域,他们是数与形,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猜数游戏

师:还记得上一年级学加法时用的小棒吗?那就是形,我们用形来解决了数的问题。我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做了一个小调研。我给他们出了一个数,他们用了各式各样的图来表示它,都非常有意思。如果你们看到小弟弟小妹妹们画的这个形,你们能猜到王老师出的数是多少吗?

3、PPT出示图形,学生分别猜数。

4、看看,一个数,可以用形来表示,很直观,那么看到这个形,我们还可以联想到数,说明数与形的关系非常紧密。同学们,那我们今天就走进数与形的世界。

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教学例1

1、见形想数:

(1)PPT出示一个正方形。提问:有形吗?什么形?几个?1个(板书)

(2)再出示3个正方形,提问:快数出一共有几个?那怎么得到4的呢?

生答:1+3=4,可以数出来,也可以算出来。(板书)

(3)再出示5个正方形,一共几个正方形?9个。

生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5个,1+3+5得9。(板书)

(4)猜猜看,下一个总数会是多少?来看,多少个?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生答:1+3+5+7=16(板书)

追问:刚才你们怎么那么快猜出是16呢?

(5)总结规律:加数都是以1开头的连续的奇数。

2、见数思形

(1)根据板书:1 4 9 16

师: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预设:1×1 2×2 3×3 4×4或1² 2² 3² 4²(板书)

师:板书a²,我们可以用a表示这一类数。看到a²,你想到什么图形?

预设:边长为a的正方形。

追问:那1²表示什么(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大小)那2²表示什么?3²呢?那3²和4²呢?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利用课前准备的正方形,在小组里摆出

1+3=4(2²)

1+3+5=9(3²)

1+3+5+7=16(4²)

汇报:摆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或者说这个是以2为边长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2×2=4或者2²=4。还可以看出1+3=4

师:哦,这样摆整齐后,我们真的能很快说出它的结果。

學生继续展示出1+3+5=9(3²)1+3+5+7=16(4²)

3、数形结合,总结规律

出示ppt动画演示图形拼摆过程,引导学生结合算式观察图形,发现规律: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总结:以1开头,连续奇数相加的和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

三、运用规律

1、利用例1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学生在学习单上完成)

(1)1+3+5+7=()

(2)1+3+5+7+9+11+13=()

(3) =9²

2、1+3+5+7+5+3+1=()

预设一:5+3+1=9,那1+3+5+7+9正好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面积大小。

预设二:把这个算式分成了两个部分,前面1+3+5+7=4的平方,后面5+3+1=3的平方。加起来等于25,25恰好又是5的平方。所以我们可以得出3²+4²=5²。

3、小结:同学们,现在感觉数与形怎么样?当有了数以后,把数想成形,在数变中感觉困难,变成形变,可能就变得简单了。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有了形,数可以更直观,但是数可以把形更细微地去解决。

四、思维拓展

1、根据上道练习的算式3²+4²=5²,引出勾股定理,教师介绍勾股定理,PPT出示科技馆实验视频,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验证勾股定理。

2、学生在学习单上完成书108页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总结

出示课件

数形结合在我们数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同学们,王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其实是6年级的内容。那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我们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即使是6年级的内容,同学们也轻松击破,你们真了不起!王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数学探索中,见数思形,见形想数,数形结合!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
BUBA台灯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种设计叫而专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陈国兴设计作品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