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的探讨
2019-09-10孔庆华
孔庆华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从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次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充满激情、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去开拓创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激情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其神奇的魅力,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发挥巨大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一、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改以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只是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進行探索。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如在进行诗歌《瀑布》的教学引导时,我这样设计课程引入的: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小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着;我们的祖国有长江,长江里的水向前奔涌着;大海里的水更加汹涌、澎湃。无论是小河里的水还是长江里的水,或是大海里的水,都在马不停蹄地向前流淌着。但是有一种水却一反常态不是向前流去,而是自高处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水吗?(大部分学生很快联想到要讲的是“瀑布”,心中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谁见过瀑布?有的学生心里可能在想,它是水为何叫做“布”哪?或许还有学生想,瀑布从高处的山上径直向下倾泻,情景必定美妙极了!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褒赞魅力瀑布的小诗吧。这种教学引导法,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小河、长江等向前流动的水,来展示另外一种流动方向的水——瀑布,引发了学生好奇的心,使之容易接受新知识。又如,我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的教学时,讲解“幽静”一词,如若仅依照词典呆板的解释为“安静幽雅”,虽然十分准确,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与内涵。但我创设一个生动的环境来解释,效果就显而易见。“在一个月光朦胧的秋日夜晚,小镇的河边有条无人行走的小路,穿过这条小路,在闪烁的灯光下只能看到远处的茅屋,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大概就是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的至高境界吧。”这种形象生动的描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沉醉在“幽静”的气氛之中,深刻体会到安静旷远的意境。
二、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中,教师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全部传授给学生的方法,而是在一定语境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同时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通过不断地分析、思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学习语文的信心越来越强。通过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吸取他人好的见解。在讨论中,学生积极地对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既巩固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又能有效、快速地接受新知识。
三、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次教学
小学生受到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经验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这样的差异直接制约着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全面地、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做针对性提问,特别是要考虑到提问的各个层次、各个水平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究时间;对中间层面的学生,教师要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问要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加提问的机会,耐心引导;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乐于参与提问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不断成功中提升学习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要对学生认真观察,根据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适合的话题和他们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使他们和教师的距离更近。教师要从生活上和学习上关心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水平。小学生都想获得他人的肯定,尤其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关注,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和美的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会使他们为了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而更努力学习,更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在语文的学习中能获得最大可能的提高。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仅仅认为完成教学计划就是完成了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在学生获得点滴进步时教师也不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不积极,他们对语文学科也越来越不感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全班学生都进行关注。对待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独立进行知识的探索,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待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对他们进行鼓励,在正面评价的激励下,他们会对语文越来越喜欢。对待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降低要求,提问时要提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激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进而喜欢上语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总之,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满激情,把语文课堂当成抒发情怀的最好场所,把语文课堂当成激情释放的舞台,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主导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吴进国 创造性学习与创新思维[J]中小学语言教研 2001、7
[2]张 梁 小学语文天地[J]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5
[3]李 坤 儿童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