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优化
2019-09-10王娜李洁
王娜 李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时下初中语文教学广受热议的话题。借助于微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随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也大大提高,这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将围绕“微课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优化”这一话题,分析了微课堂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基于此,提出几点运用微课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堂;中学语文;优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特点,这种填鸭式地教学模式只能够保证向学生单向传输语文知识,而没有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无法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消退,听课效率大大降低,课堂参与度不高,有效听课时间大幅压缩等问题。引入“微课堂”这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解放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把学习的主动权释放给学生,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提升,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微课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微课”也称之为“微课堂”,是慕课形式的一种。它是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新产物,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而言,相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地集“声音、文字、图像、图画、动画、视频”于一体,更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语文课堂教学趣味,从而延长学生的有效听课时间,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微课堂在国内多所中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广泛铺展开来,并且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备受初中生欢迎。之所以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教学反响,主要是因为微课具有如下的如下特征。
①.趣味性
不同于初中语文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微课堂由于是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将语文课堂录制成微视频后,再将网络课程上传至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相关学习网站或者手机客户端就能够直接获取所需课程资源。微课由于在在教学内容上丰富性更强,在教学形式上也更加自由和随机,这使得其趣味性大大增加。
②.针对性
从微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微课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般都是针对于某一基本概念,某一项教学重难点展开讲解,这使得其教学针对性更强。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教学网站或手机客户端通过搜索关键词,便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就自己在学校课堂中的某一难点、疑点及时查漏补缺,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弥补其知识体系漏洞大有裨益。
③.精简性
“微课”的“微”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的针对性,从其形式上来看也更加精简。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多为40到45分钟,而微课堂一般都在5-10分钟左右,其形式上更加精简,有利于其牢牢抓住学生的有效听课时间段。
④.丰富性与共享性
基于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和高度共享性,极大地丰富了微课课程资源。在相关的教学网站上,只要搜索某一关键词,就会得到相关的课程列表,这些课程大都来自于国内名校名师的授课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选择。
⑤.随机性
微课堂解放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习方式更加随机自由,这也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运用微课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鉴于微课所具备的上述优势,若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微课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借助一些教学技法与策略,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①.借助微课堂,活化教材内容
相对于纸质语文教材,微课堂能够有效地集“音、字、画”于一体,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更加立体,将二维的纸质语文教材转化为三维的教学情境,使文本中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象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是对教材内容的活化,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对语文书本中涉及到的唐诗宋词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录音带,并以之为背景,一边播放朗诵录音带,一边播放图片,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使之对诗歌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这便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帮助其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②.借助微课堂,创设教学情境
依托信息技术,将语文文本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由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片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动画信息有助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文中涉及到的“春的意象”有很多,像高山、流水、东风、太阳、小草等。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立体的春的图景,如果仅仅通过文字信息传播,受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很难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全面涵盖这些意象。此时教师可以播放教学视频,将“春天”的情境立体呈现出来,使教学形式更加直观可感。
③.借助微课堂,优化学生知识体系
微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内容针对性强,形式更加精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围绕某一教学重难点,或者某一项语文知识技能展开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微课堂简短的5-10分钟,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其语文知识结构。就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言,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中的《名著导读》部分作为教学的导引。如以名著《朝花夕拾》为导引,系统性地补充鲁迅先生的其他著名作品,围绕“鲁迅作品”这一主题,梳理鲁迅作品创作的不同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鲁迅作品创作风格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其正确的阅读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再如,在训练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时,可以分专题进行,将整套写作系统训练分为“立意篇”、“表达篇”、“技巧篇”、“课后训练篇”三个板块,每个教学板块都安排一节或几节微课堂,促进学生写作知识体系“由点到面”、“由零到整”的过渡。
④.借助微课堂,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师可以把微课堂当做是日常教学的辅助型工具,可以直接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已有教学资源,也可以自己录制教学微课堂,这样会更加贴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把每一章的知识框架通过几分钟的微课呈现出来,作为课后知识点总结使用。总结知识框架,能够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标准安排微课内容,将微课按照“基础知识讲解”、“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习作能力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几部分展开。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也是新时期教育界一项创新之举。面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高标准,以微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势必会收效甚好。
参考文献:
[1]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宋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1)
[2]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析[J]. 叶诗超.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3)
[3]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顾丽平. 西部素質教育. 2018(22)
[4]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丁琳. 西部素质教育. 2019(04)
[5]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王秋萍. 当代教研论丛. 2018(01)
作者简介:王娜(1987.08.10-),女,宁夏吴忠人,本科,民族汉,宁夏吴忠红寺堡区第三中学教师,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