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语文课外活动对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2019-09-10潘唐文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辩论赛综合能力中学

摘要: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和课堂教学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本文拟用易于乡镇中学操作的辩论赛作为语文课外活动新尝试来切入,对课外活动能提升学生的组织策划、口才、团队合作、评价和写作等各种综合能力进行粗略的探讨。

關键词: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综合能力;辩论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要开展课外活动,首先要认识什么是课外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所谓课外活动,就是指学校在必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之外举办的形形色色的具有教育性质的作业和教育措施。”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课外活动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据《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可见,课外活动自古以来就应该得到重视。因为它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它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地去尝试,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来。

一、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文明的精神生活,乃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各种综合机能的温床”。但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下,又或者是因为农村学校基础硬件不允许,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基本没有什么形式的课外活动。教师把集中力放在课堂上的教学,恰恰是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因为大量的知识无法在书本一一获得,特别是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尤其是在强调创新的今天,在正常的教育体系里,课外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课外才是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是学生探求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质、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非常重要的存在,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这对完成教育任务、达成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只有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老师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才能受益。

其实,即使在基础硬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学校,同样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我们身边能用到的资源来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开发和展示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乡村从教15年来,我不断尝试用辩论赛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

教育大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辩论赛这项课外活动,正是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各种综合能力的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形式。

1、训练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千万不能越俎代庖。组织辩论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即使是在乡镇的中学里,基础条件不够,但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老师要相信他们能把一项活动组织起来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学生们从初赛开始策划,通过全班同学上台三分钟的演讲一轮轮筛选,最终选出八名选手参加辩论决赛,评委则在落选的学生中选拔。决赛当天,利用班里的桌子椅子布置简易比赛场地,安排选手、评委、观众的排座,再加上一个电子手表计时,易操作性的辩论赛就可以进行了。比赛还可以请科任老师做点评嘉宾,然后是颁奖等,有模有样,丝毫不逊色于正式的辩论大赛。

学生通过成立组织策划团队来策划辩论赛,各人负责相应环节,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组织井井有条。很多学生甚至通过这些锻炼,喜欢上了组织团体活动。由此可见,乡镇的孩子缺少的并不是能力,而是一个锻炼的机会。

2、训练学生的对过程方法的掌握。

初中生初次接触到辩论赛,对其过程和方法技巧的掌握正在学习形成中。在这一方面,老师有责任要指导学生进行辩论前的培训,掌握基本的辩论礼仪及技巧,否则会让一场辩论赛演变成一场吵架大会。辩论赛中说话要得体自然,尊重对方,又能掌握合理的方法说服或感动对方,是礼仪说理的最佳表现形式,也是说话技巧提高的最好训练。很多参加过辩论赛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后都如鱼得水,在这一点看来,农村的孩子,同样可以通过训练,把能力提高或者缩短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3、训练学生对是非观的认知。

人人都是有好胜之心的。学生参加辩论赛,自然是想战胜对方,但搜集资料对于乡镇的孩子们是个难题,没有图书馆,缺少网络,能依托只有课本和老师传授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辩论的过程中很少有新鲜的观点或者难形成一个优质的过程。面对这个困难,要求老师要带领正反方的学生搜集课本或课外的观点诗词,和对这些内容进行取舍、整理,教会学生对事物两面性的认知进一步判断,这也是学生对是非观不断加深认知的一个深刻过程。

4、训练学生的口才能力。

辩论赛最能训练学生的口才能力。乡镇的学生普遍存在普通话不够准确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课前三分钟的普通话演讲是个好办法。只要长期的坚持通过演讲来进行选拔,那么辩论赛中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刻、生动说理;甚至是临场对紧张感的控制等,都是最好的验收。

辩论选手除了会说,还要做到能听。听懂对方的观点,才能更容易找到对方的破绽,集中去反击。听是为了更好的说,说与听结合起来,互相配合,才能协调发展。

5、训练团队合作能力。

辩论赛绝对不是一个人的比赛。从组织活动开始到结束,需要每一个成员用主人翁的精神去紧密配合才能把活动搞好;從一辩到四辩,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导致整个团队输掉整场比赛。因此,一场辩论赛下来,农村学生的团结合作性会得到空前改观,学生从活动中学到的团队精神有可能受益终身。

6、训练学生的全面关注力。

除了比赛的选手外,还有场外学生。这类学生分两类,一是评委,二是观众。评委可在选拔落选的学生中产生,若他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评委,那么他们对参赛选手所表现出来的优劣之处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做到这些,他们同样需要做大量的功课,才能对比赛内容材料有全面把握。

辩论赛有观众提问环节,学生观众可以指名要求参赛选手回答各种疑问或者与之正面交锋,这样活动的普及层面便可以扩展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多次的辩论赛经验证明,学生观众提问这一环节往往精彩纷呈。他们为了刁难选手,认真倾听每一个正反观点和论据的集中注意力绝不低于场上比赛的选手。

7、训练学生的点评能力。

辩论赛结束前的点评环节是个相互成长的好平台。除了嘉宾老师的点评外,很多时候学生脑洞大开的点评更让人大呼惊喜。学生若要和点评老师思想有碰撞,想有出彩中肯甚至是入木三分,不认真做功课和集中注意力,肯定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农村学生在深刻见解这一点上,绝对不逊于任何人。

8、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辩论赛结束后,我一般会要求大家写一写对此次活动的感受,这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很好办法。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当中来,组织策划者会总结每一个过程的成败,选手会反思每一个回合的交锋,观众会回忆当中的某些深刻的选手或者环节……这些化为文字,一定是他们最真实的心里语言,也一定是最容易感动人的。

三、课外活动需要持之以恒去尝试才能出成效

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基本形式,任何一种课外活动都有其先进和局限性,辩论赛也不例外。所以为了贯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必须把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既有长期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又有每一次课外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规划。通过课内延伸带动课外活动,以课外活动的成效促进课内发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乡镇学校虽然很多硬软件设施不足,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老师愿意坚持不断尝试创造条件,总是能把一次活动搞起来的。万事开头难,一旦第一次能开始,下次活动便可以很容易开展,那么学生也一定能长期受益于此。只要坚持,便能使语文课外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完整、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凯洛夫《教育学》;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6060.htm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4]斯宾塞《快乐教育》

作者简介:

潘唐文,男,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吴川市优秀名师,湛江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为人崇尚自由,理想主义者;授课风格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

猜你喜欢

辩论赛综合能力中学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记一次精彩的辩论赛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别开生面的辩论赛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青春岁月里的闪光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