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的探究
2019-09-10庞红
庞红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由工作过程向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化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开发逻辑图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职教师职业教学能力,作为教育部“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的拓展部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协会联合,举办中德高职师资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职业院校的先进经验,根据课程开发思路,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逻辑图(如图1所示),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
一、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开发是在正确的理念、先进的模式、可行的技术支持下,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实现由工作过程向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变,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凸现职业能力为本位。
能力结构与要素已成为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认可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成为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要素。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这三种能力的整合状态。
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2]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课程开发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整体性、个性化特点。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
学习领域的课程实施是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来实现的。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强调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行动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体现了能力获得的方法。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逻辑图
在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由工作过程向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变,是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们在十项法指导下,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借鉴国内职业院校的先进经验,研制了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逻辑图。
(一)工作过程向行动领域的转变:
每一职业岗位可按其工作职责进行划分,结果为以行为动词描述的几个工作职责(岗位),再进一步对每个职责进行分解,成为6~30个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非此即彼,有完成它所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集合构成了该职业的行动领域。
通过以n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专业岗位所对应的具体任务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成相应典型的工作任务的能力集合n,即相应的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的选取采用逆向归纳法,由复杂到简单,采用了能力递减的过程。
(二)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变:
对职业实践的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反思与处理就形成学习领域,并从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一些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即一些学习型的学习领域。
行动领域的能力是学习领域的目标;行动领域的任务是学习领域的内容;行动领域的进程是学习领域的课时。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
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变,采用了顺向能力推导法。前一个学习领域是对对下一学习领域的支持,即体现了能力递增的过程,又对学习领域进行了序化,由定向和概括知识、职业的关联知识、细节和功能知识、基于经验的和专业系统的深入知识这四个学习阶段构建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从而实现由新手到专家的能力。
(三)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变:
将学习领域基于每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情境,实现了能力的分担。
学习领域是课程标准,而学习情境则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體的课程方案。
学习情境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职业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即学习情境要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
按上述方法,我们可顺利地实现由工作过程向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变,从而为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978-7-5041-3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