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默默无闻的孩子,静待花开

2019-09-10汪佳丽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浩浩同伴画画

汪佳丽

案例观察:

今天开展室内自主游戏,其他孩子们已经跑进喜爱的区域玩开了,只有浩浩挑了个最近的美工区,面对琳琅满目的美工区材料,浩浩只选择了一张白纸和一支蓝色的油画棒。不一会儿,就看到大家都围着浩浩,“老师,你快看,浩浩画的画这么难看的。”乐乐第一个跑到我面前,随后可可也跑过来边说边比划:“浩浩的画都是蓝色的,都没有其他颜色。”听了他们的描述,我随后进了美工区里,这时甜甜指着画面问:“浩浩,你画的是谁啊,怎么都是蓝色的,他好像还在哭啊?”“不对,不对,这个画里的花和草,还有房子,太阳,人都是蓝色的都在流眼泪,一点都不好看。”……一下子美工区热闹了起来,只有浩浩仍旧坐在那里,一直没理会孩子们的疑问。于是我轻轻地询问浩浩“浩浩,老师觉得你画的画真特别,可以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浩浩捂着耳朵,趴在画上不肯让其他小朋友看了。其他小朋友还是不肯罢休,这是浩浩拿起画就把画给撕了,随后坐回了自己的位置,接下来不管我怎么询问,浩浩都是一言不发。

案例分析:

浩浩是我们班一个内向又不爱交流的男孩子,是别人口中“默默无闻”的孩子。很多时候他都是自顾自的玩着,没有一个小朋友乐意跟他玩,他也从不主动跟同伴去交谈。每次开展自主游戏,浩浩总是一个人,从不加入任何活动,而这次画的画,之后我也把它拼回来拿给了浩浩的妈妈,最后从他妈妈那得知了,原来这次浩浩画上的是他自己,因为前一天爸爸因为一些事情批评了他,然后他就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流眼泪的浩浩,因为不高兴,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蓝色的都在流眼泪)。浩浩比较喜欢独自一人玩的游戏或者平行游戏,不喜欢倾听同伴的话语,时常回避和同伴老师交流,对人际交往存在压力感,当浩浩不高兴时不是找人倾述而是用他最爱的画画来宣泄情绪,每次画完也从不和同伴交流、交谈。

4-5岁的幼儿,时常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情绪冲动会逐渐地减少,逐步学会控制情绪,同时适时让幼儿在和同伴谈话和交流中宣泄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活动,幼儿常常自发的运用天真无声的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作的活动,虽然“画无声”但“人有声”,自主美术活动,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浩浩很喜欢画画,依据这个个性特点,有机地将幼儿的绘画和语言有机结合,让浩浩能“画出心中的画,讲出心中的事”,同时依据“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引领,为他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让他能敞开心扉,逐步提升浩浩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措施:

一、“我的秘密花园”,让孩子“听”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说,只有及时识别自己的情绪,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正确的表达出来,才能让我们不受情绪的困扰。发展幼儿的语言,第一步就是学会“倾听”,我们特意在美术区旁边一角落里创设了“我的秘密花园”,以绿色调为主,里面准备了一张小床,环境温馨舒适,还放置了一台录音机,孩子可以倾听录音机里话语(所录的是孩子们在画画时的相互交流),还可以学习里面的“话语”,最后可以把自己想说的录下来,等下一次进入的时候再播放倾听,这样幼儿很多消极的情绪能够得以舒展。

于是在“我的秘密花园”里,时常能看到浩浩的身影,浩浩画完画,然后会进入“我的秘密花园”,这样不被打扰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没有拘束,无所畏惧。孩子的语言,从最开始的“倾听”,再到想说去说,没有特定的对与错、好与坏,只要想说,就让他去说。在潜移默化中“我的秘密花园”就成了这个不愿意表达的浩浩的“专属空间”。

二、“心情绘画室”,让孩子“敢”说。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交流和运用的平台,让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之间互动,获得谈话经验的提升,幼儿已经有了“听”的经验,“想说”的意识,于是我们创设了一个“心情绘画室”,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凡是进入“画室”的,可自主选择画画材料,在作画时,给幼儿充分说话的机会,允许他们边说边画,允许他们和同伴交流,教师不要过多的进行打扰。最后完成的作品,可以和同伴交流。今天我们创设的是“我的好朋友”的话题,开始时,我就提问“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可以邀请好朋友一起画画”“我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然后孩子们不约而同的进入了“心情画室”,浩浩也进入了,浩浩边说边画,还把自己的好朋友也邀请加入,刚开始浩浩还有点害羞,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浩浩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画好后,开始讲述他的画,“我的好朋友是天天,”“我最喜欢天天和我一起玩造房子的游戏”“我想交更多的好朋友”........。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引导式的提问,提问类型提倡开放,更多的激发浩浩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允许浩浩边说边画,与同伴交谈,一个鼓励的眼神,充分给予浩浩自主开展话题的机会,慢慢地有了这个意识,让幼儿了解画不是“静止”的,更可以“发出声音”。让“心情绘画室”成了“有声绘画室”。

三、“魅力展示台”,让孩子“会”说。

美术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因为每一副画,每一件幼儿的作品都有一个“故事”,“说出自己的故事”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让更多的同伴去“聆听”。我改变方式,以往传统的教师的总结性评价转变为幼儿主动参与的评价,我们创设了“魅力展示臺”,孩子可以随时把自己的画展示出来,并且进行作品评价。在评价时,我和浩浩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你的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浩浩回答:“我画的是小城堡,我想我和我的好朋友都能住在那,每天开心的一起玩游戏。”“你看我还画了很多的玩具呢,这是小熊,这是汽车.......”,在评价时,我们时常会发现幼儿会有口语中的错误,及时进行了纠正,我还注重语言的激励性,及时的用“讲的真不错”“你的画真的很特别。”来鼓励幼儿讲的更多,更深。

幼儿通过自评,不仅提高了对自身作品客观评价的能力,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最后“魅力展示台”还可以同伴之间互评,促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幼儿之间会主动回应、交流、提建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通过初步的思考建构新的观念,提升语言魅力。

总之,美术活动一直承载着孩子的喜怒哀乐,承载着孩子的“一万种语言”,而孩子的画成为了他们独有的“专属语言”,只要我们教师能用心去观察,用心去聆听,抓住每一个契机,帮助幼儿正确的调节情绪,表达情绪,更多的创设说话的机会,真正的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让那些只精于“画”的幼儿,更“精”于说。充分运用美术活动与语言有机结合,通过绘画来带动幼儿语言的发展,以语言来促进绘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浩浩同伴画画
大学生暑期耕田挣2万元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小蚂蚁
不客气
落地
我爱画画
今天,你微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