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合格的语文课

2019-09-10姜晶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赵王廉颇蔺相如

姜晶

小学语文课很多老师都能上,但是要把语文课上好,那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面对一篇课文,读者读完后,要知道这篇课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语文老师自己虽然理解了,可是学生不理解,你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這篇课文的内容。

理解课文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基础知识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等等,都需要语文老师在一篇课文中去落实。

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认为:这篇课文是一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文,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那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要要求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权、机智勇敢核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求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复述“负荆请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确定为: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构想:先检查预习,简介背景,然后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中体会出蔺相如何廉颇是怎样的人,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复述课问。

上课前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设计了四个问题:①谈谈“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②“战国时候”是什么时候?(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离现在两千多年了)③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强的七国,西面时强大的秦国。赵过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而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是有关系国家兴旺的重大意义。④今天我们学习的《将相和》就是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

在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我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课后纠正字音;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在课文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我让学生思考、讨论了下列问题:①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勇敢、深谋远虑、有智慧、不畏强暴)②“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前因:不能集中更过的兵力对付赵国,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后果:蔺相如完璧归赵,由是秦国没有借口进攻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③蔺相如的勇敢表现在哪些方面?(带玉到秦国;理直气壮的一番话)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想出了宝玉有瑕的办法要回玉,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对策;想出举行授玉典礼的注意……)④给这一部分加个小标题。(完璧归赵)

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时候,我又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渑池相会”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渑池相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②交流:前因:秦王约赵王在渑席会见,想占赵王便宜。后果: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去。③按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层,看看每层讲了什么?会前商议,蔺相如、赵王的态度如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廉颇是如何准备的?会上争斗:秦王为什么赵亡鼓瑟,还要让人记录下来?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的这种做法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斗争结果:斗争的结果怎样?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此时蔺相如获得了怎样的荣誉,这与后面故事有什么关系?④你认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⑤指导朗读,注意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的时候,我通过课件提出了以下问题和学生讨论:①默读第三部分: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与前两部分有什么关系?②讨论:这一部分写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负荆请罪这一故事?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理是怎样对待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中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最后在复习总结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与下面的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只有学生就把全篇课文,理解得清清楚楚了。

通过这样教学,我课后进行入了深刻的反思:《将相和》一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去读、悟、演,写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之后练读这句话,注意让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来。学生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问学生: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当上了上卿,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说出了哪些话,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蔺相如的语言来。于是学生们动手在文中找出蔺相如的语言,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从而负荆请罪。这样设计,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我以廉颇的身份来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蔺相如究竟是不是“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说服我的理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采取勾画、读中感悟、交流汇报等形式来说明蔺相如的才智过人、做事果断、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尊严不顾个人安危等品质。为了推出两个人共性的品质,我说“如果没有我在边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能放你们回国吗?”带动全班同学通过辩论明白:只有二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学生通过读蔺相如的话,体会到了蔺相如是位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而通过廉颇最后的行为也体会到了他和蔺相如一样,都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且勇于承认错误的人!

通过精心设计课文,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这样的语文课才算是合格的语文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赵王廉颇蔺相如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负荆请罪
赵王骨折
赵王骨折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将相和
《将相和》缩写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