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

2019-09-10李冰冰彭华涛彭贝贝

关键词:运行机制精准扶贫

李冰冰 彭华涛 彭贝贝

摘 要: 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精准扶贫与创业扶贫的融合已成为特定阶段扶贫的发展趋势与必然选择。以湖北省黄冈市的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电话访谈的基础上,综合医学与创业管理相关理论,展开群体案例研究,提炼出“救济型”、“移民型”、“孵化型”、“开发型”等精准创业扶贫模式及相应的“输血”、“换血”、“活血”、“造血”机制,以期指导中国情境下的精准创业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创业扶贫; 精准创业;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9.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5.011

一、 引 言

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湘西考察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以来,精准扶贫成为我国有效动员全社会力量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经验。截至2018年底,我国总贫困人口仍然高达1660万人。精准创业扶贫是建立在精准扶贫思想上的创业扶贫模式,是相对粗犷扶贫提出的新概念。面对众多贫困户,精准创业扶贫模式到底选择“输血”还是“造血”,“活血”还是“换血”?对此,现有研究普遍主张“造血”是核心之本。对于低收入贫困户的前期精准帮扶,有学者建议直接实施“输血”供给[1]。因为“输血”救济见效快。在现实扶贫中,“我贫我有理”时有发生,不劳而获的人仍然存在,贫困户自身的脱贫思想存在“等、靠、要”,且“输血”易于返贫[2]。在精准扶贫中,给贫困户输多少血、输什么血型,决定了贫困户脱贫的速度、程度以及效果[2-4]。但输血式模式可持续性差,易导致“假贫困”“被脱贫”[3-4],故众多学者主张扶贫策略从“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2-4]。在精准创业扶贫过程中,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实现扶贫的根本对策[5],即贫困户自身的创业脱贫能力。创业脱贫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业资源、创业资金和创业环境的天时地利人和,“造血”功能的实现,难点在于找准穷根、精准识别[6]。已有的研究普遍关注精准创业扶贫实施的现状,存在扶贫项目不精准[5]、扶持资金较匮乏[6]等问题,对于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分类及内涵亦形成较为丰富和相对统一的认识,但各类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差异性和适用条件如何未能展开深入探讨。故本文试图以湖北省黄冈市的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针对各贫困村及扶贫对象的不同精准创业扶贫模式运行的内在规律,探索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组合的运行机制,以期指导中国情境下的精准创业扶贫实践。

二、 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精准创业扶贫是中国情境下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其所研究的问题隐藏在各个现象背后。案例研究法能够深入揭示动态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归纳、总结多种现象演变的路径。较其他研究方法能够更加生动、细致地对所产生的现象以及关系进行描述,揭示现象背后隐含的机制与规律[7]。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发展而非验证相关理论,因此适合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抽取创业贫困户,对精准创业扶贫模式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主要基于如下考虑:(1)黄冈市属于革命老区,扶贫对象的创业意愿弱、创业资源少、创业能力差,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精准创业扶贫工作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具挑战性;(2)在湖北省诸多地级市中,黄冈市的国家级贫困县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均位于湖北省前列(与十堰市、恩施州相当),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黄冈市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运作的精准创业扶贫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大面积、集中性贫困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典型案例见表1所示。

三、 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 “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输血”机制

在2015年前,政府仅将案例1中的汪某纳入低保名单,生活仍然捉襟见肘。实施精准创业扶贫政策后,当地政府根据汪某的实际需求,并未发放现金补偿,而是无偿提供小鸡与猪仔,并给予鸡舍猪圈补助。考虑到汪某年纪大、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等实际问题,定期派技术人员考察其猪与鸡的养殖情况,并给与技术辅导。从案例1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因病、因学等致贫的汪某实施的是“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是对贫困户直接输送创业的材料和工具,但贫困户可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因此精准识别是关键,要彻底排除“我贫我有理”的思想,鼓励贫困户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力更生,不再返贫。在进行“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时,主要以“稳农”为出发点,强化其基础经济地位,保障温饱问题,帮助其凭借已有的资源,以发展粮食、经济农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业为主。当地政府通过实地调查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精准识别创业贫困户,有针对性地给予创业救济,保证贫困户的创业需求与财政救济相匹配。

通过该案例分析亦可发现,“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类似于医学中的输血机制[8],是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的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直接输入,见图1。图1中的“检查”指的是在实施“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时必须精准识别贫困户,对贫困户创业扶贫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了解贫困户创业扶贫是否存在生产资料缺乏、劳动力较少、生产销路不畅等贫血性慢性致贫,或者因残、因病等原因造成的失血性急性致贫阻碍了创业扶贫工作的开展。针对精准创业扶贫的“输血”需要通过一系列群众考察、实地调研等方式确定贫困户创业所缺失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材料,根据贫困户以往的生产经营、现在所处的状况以及技术水平,结合当地的各项资源,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实施创业“救济”,以创业扶持的初衷來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创业项目计划。但是在“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实施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现象,主要包括贫困恶性循环、贫困排斥、贫困不公平、返贫等现象。

对于“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中的“溶血反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精准识别具有创业潜质的贫困户,根据其实际需求,输入相应的创业要素,给予对应的创业救济。如若出现“溶血反应”,必须立即纠偏,后期更换血型,避免错过贫困户创业的最佳窗口期。根据不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资金资助水平以及贫困户的经济水平做到因户、因人施策,做到公平、公正地按户分类对其创业活动给予救济,确保创业资金、创业项目、创业政策精准,减少“溶血反应”发生的概率,节约创业资源,增大贫困户创业的成果。

对于“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中的“过敏反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贫困户中的潜在创业对象,在贫困表现、贫困根源、贫困特点和减贫需求等方面做出实际考察以外,还应该结合贫困户出生的环境了解其心理发展现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做到物质救济匹配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但是目前的“救济”工作难以完全做到公正公平,尤其是无法做到量化的创业需求。在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贫困户对帮扶措施的排斥,比如需求排斥、入门排斥、资金用途排斥、市场排斥、专业排斥等[10]。以上排斥主要是政府的救济与贫困户的预期需求不完全匹配所导致。为了缩短实际救济与预期救济的误差,必须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程度,也就是尽可能找出贫困户最需要的方式、救济力度等救济内容,找出贫困户最不需要的创业救济,尽可能将所需创业救济一一落实,强化贫困户的创业脱贫情境。

对于“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中的“发热反应”,可以认为是由于救济贫困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恶性反应。由于“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是直接给予创业支持,对贫困户标准的制定与救济势必难以完全数字量化,无偿救济一旦实施不公平,就会导致没有建档立卡的真正贫困户的不公平反应。当创业的贫困户对于政策的公平公正性产生怀疑时,可能会导致“发热反应”的发生。因此“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实施的首要任务就是精准识别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现象确定其致贫的根本原因,结合当地资源、现有的劳动力等,利用各种工具与方式来确定贫困户中创业对象的救济内容,尽可能做到“真正扶贫,扶真正贫”。

对于“救济型”精准创业扶贫中的“并发反应”,可以认为是依赖直接救济后的返贫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对贫困户中的创业群体实施救济时,要分批分量救济,严格控制救济的速度与救济的数量,确保有限资源可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在确定创业扶贫项目时,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而是选择适合创业扶贫对象、具有较高收益的项目,通过合适的方法让贫困户看到创业扶贫带来的生活希望,逐步平稳地开展相应的创业项目。同时,在救济之后要定期或不定期考核贫困户的创业进展情况,如有亏损或者创业活动方向不精准,及时给予调整。

(二) “移民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换血机制

案例2中汪某家有弱智和残疾老人,再加上制衣厂生意不景气,汪某一家6口的生活捉襟见肘。汪某本身有实地考察、创业脱贫的想法,但无资金。基于此,政府为汪某做一对一担保,为汪某申请创业贷款,辅助其在异地开店销售汉堡奶茶。为了保障汪某的利益,蕲春县迁出区保留汪某搬迁之前的优惠政策,没有取消汪某搬迁之前已经享受的退耕还林或种植农作物补贴等,让汪某无搬迁后顾之忧。案例5罗田县董某除了田间劳作,无其他收入来源。政府实地考察董某的周边环境,建议其搬迁。迁入区与迁出区联手制定创业脱贫计划,由村委员建设新房,为董某搬迁提供保障。同时还提供贴息贷款和技术培训,帮助其发展黑山羊产业。贫困户的异地搬迁后实施精准创业扶贫,主要在于利用新环境的资源来促进贫困户的“活血”功能,鼓励与刺激贫困户依靠自主创业而脱贫。

从案例中发现,“移民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类似于医学中的换血机制[9],见图2。对于“移民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而言,首先要确定移民的必要性。移民意味着迁入与迁出,涉及到不同地区之间的衔接与管理,可能存在矛盾。因为生活环境恶劣,创业环境不佳,秉承着“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原则,帮助贫困户实现移民创业扶贫。移民搬迁创业可能产生“血型不合”,主要体现在贫困户移民之后,创业资料、创业环境、创业政策等可能与迁出区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迁出区积极做好贫困户的交流,确定迁出的必要。如若要迁出,要做好与迁入区的连接工作,减少贫困户迁入后的不适感。“换血后”,为了防止贫困户再次致贫,需要进行蓝光治疗,即给与移民户以创业扶贫帮扶、技术培训等,最终实现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目标,即图2中的“健康成长”。

在“移民型”精准创业扶贫实施前,首先,精准识别贫困户创业的想法,摸清贫困户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贫困程度是否达到贫困标准和创业需求。然后,结合生态环境、发展效益以及贫困户自身的创业意识,精准定位扶贫的项目。最后,实地考察迁入区创业环境与政策,确定创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与帮扶计划。“移民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实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首要工作是确定贫困户创业需求与扶贫计划是否“血型”一致,不能强制安排项目,與贫困户的创业意念相违背。“换血前”,政府与贫困户需要深入交流,挖掘贫困户的真实创业意愿,再确定其扶贫计划,尽可能降低贫困户迁入后的“免疫抑制”反应。创业前期,通过政策的文化扶持、金融扶持、教育扶持、技术扶持等政策扶持,培养贫困户的创业意愿和能力,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可持续产业。贫困户实现创业扶贫之后仍然需要跟踪观察,根据贫困户创业的实际需要,给予合适的政策扶持,兼顾贫困户后续发展,确保创业脱贫的有效性、持久性。

因此,当地县政府一旦确定了贫困户的移民创业扶贫需要,要做到以下3点:

1.换血前干预。摸清贫困实情,了解贫困户的创业意愿,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移民型”模式意味着贫困户的异地搬迁,面临生活、生产资料的缺乏,对新环境不适应。积极做好迁出区与迁入区的资源对接,出台移民搬迁创业扶贫的优惠政策,做好“移民型”精准产业扶贫的帮扶项目计划。

2.换血中干预。采取有效措施按照事前做好的创业脱贫计划执行,实时关注贫困户的“换血”过程,及时给与产业扶持、金融扶持、技术扶持等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血液环境”促进“新血液”的输入,保障贫困户自身“免疫”与“活血”功能的发挥,确保贫困户原本传统思想、落后技术等“旧血液”的快速换出,积极引导创业项目的有效实施,以此实现脱贫。

3.换血后干预。贫困户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换血后机体可能出现的快速衰退或者免疫抑制生成肿瘤等现象。政府的政策主要起辅助作用,“换血后”的健康成长主要依赖于贫困户自身的创业意愿与能力。考虑到贫困户创业初期专业能力不足,政府需及时跟踪创业扶贫的成效,积极考核扶贫支持的效果。可制定多元化精准创业扶贫绩效的考核方式,制定奖惩措施,引导贫困户朝着正确的创业方向健康发展。

(三) “孵化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活血机制

在案例7和案例8中,英山县的付某和范某,夫妻务农,子女读书,无病无灾,却生活贫困。政府经过深入交流,发现他们有潜在的脱贫致富的意愿与能力,但却没有方向,亦没有扶贫项目。基于英山县的地理优势和当地资源,安排他们进入茶叶基地就业,从工作中摸索创业经验,促进付某和范某能够快速创业脱贫。在产业基地就业过程中,适当地给予技术培训和指导,并提供试验、示范样板以供付某和范某试创业。在创业试验过程中给予技术培训,让付某和范某少出错、少走弯路;在示范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创业过程。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全程跟踪他们创业,推介创业项目,积极为他们申请职业培训补贴、产业培训补贴等,最终实现创业脱贫。

从案例中发现,“孵化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运行机制类似于医学中活血化瘀运行机制[10],见图3。“血细胞聚集”主要表现在国家创业减贫政策的颁布,挖掘“血行缓慢”、“出血现象”、“血管闭塞”等现象,通过“手术治疗”改善贫困户入不敷出、勉强生活、收入较少等现状。在此需要政府与贫困户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创业扶贫”三步走的方式,促进贫困户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高回报率的脱贫目标。

“孵化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有效实施,在于走“就业+产业+创业”之路,培育或挖掘贫困户的创业意愿,为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搭建农村孵化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创业脱贫的致富目标。第一步,贫困地区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优惠政策,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安排贫困户先就业,先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第二步,通过产业基地的孵化功能,提高贫困户对产业的认识,挖掘并培育贫困户的创业意愿,提升技能促进产业的发展。除了解决温饱问题以外,还可以有额外的收入,为后期创业筹备创业经验和创业资金。第三步,鼓励贫困户自我创业,允许贫困户在试验区、示范样板间试创业,按需给予培训与指导,实现创业脱贫。整个“活血”过程的核心在于基地创业,贫困户创业能力的培养与自我创业的实现。

(四) “开发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造血”机制

案例3中游某本身对养猪感兴趣,目前亦养猪谋生,无资金扩大规模,入不敷出。碍于妻子大病,儿子无技能,因病导致家庭困难。政府根据实际考察和周边邻居访谈调研,对游某实施专业责任帮扶计划。既辅助其扩建养猪场,还开展养鸡业务,并辅助其申请国家产业补贴。案例4陈某碍于无致富项目,案例6郑某项目经营不善,我们发现贫困户因项目不精准而致贫,贫困户本身具有创业意愿。政府考虑到贫困户技术较弱,就积极提供鸡、牛、羊、猪等农业的技术支持。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辅助其申请创业资金贷款。在整个过程中,政府仅仅起到了辅助作用,提供创业方向指导、金融支持、技术支持等政策,辅助贫困户创业脱贫。

“开发型”精准创业扶贫运行机制类似于医学中造血干细胞的造血机制[11],如图4。要想实现“开发型”精准创业扶贫,首先贫困户得有强烈的创业意愿,通过技术培训能够具备创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大背景就是“开发型”精准创业扶贫的最佳“微环境”,包括政府优惠政策、社会捐助、企业合作等。在当地政府创业扶贫的优惠政策下,贫困户从文化落后、技术落后、教育落后等阶段逐渐变为具有良好创业意识的潜在创业者。通过文化传播、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户的创业能力,在产业项目上给予指导性的建议与帮助,帮助贫困户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能够独立自主地实现创业脱贫。在整个创业扶贫过程中,所有工作由贫困户自己去完成,政府、企业、社会给予外部推动,类似于“Epo”的作用。利用金融扶持、文化扶持帮助贫困户奠定创业扶贫的信心与资金基础,同时伴随技术扶持、教育扶持完成根本性的创业扶贫工作。启动资金出现问题,建议政府出台扶持资金政策,包括财政扶持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持资金等,不再直接进行“救济型”补助。即使出现因病、因灾、因学、因婚等可能致贫的现象,也主要依靠贫困户自身申请的风险补偿金来渡过难关。就如同人的“造血干细胞”,不管是在“红系祖细胞”阶段,还是“红系前体细胞”阶段,亦或是“成熟红细胞”阶段,都需要依靠自身能力完成造血干细胞的复制。总体来说,“开发型”精准创业扶贫模式主要体现在依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通过扶志与扶智,从文化层面、教育层面、金融层面、技术层面等帮助贫困户实现创业扶贫,以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依靠当地的优势创业资源,发展骨干项目。

(五) 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阶段实施路径

案例9中肖某因残、因病致贫,考虑到住处周边的恶劣环境以及肖某腿脚不方便的实际问题,政府建议肖某异地搬迁脱贫。住房问题成了搬迁之后的首要问题,政府建设新房,让贫困户免费入住,解决肖某搬迁之后无房可住的问题。其次,政府引导其种植林业、养殖鱼,还提供了入股红元苗圃种植合作社,免去了肖某产品的无销路问题。在此过程中,政府首先采用了“移民型”搬迁创业,其次是“救济型”住房入住,最后是“开发型”创业指导。案例10耿某因病致贫,孤身一人,无谋生技巧。政府首先是将其纳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障救助范围,并每月发放生活补贴,给予耿某心灵的温暖。随后结合耿某的实际情况,配发辅助器具,开展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并承包土山羊养殖。在扶贫过程中,政府发现耿某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其次是发展。故先后实施了“救济型”输血,“开发型”造血,以实现耿某的自立自强。案例11王某仅靠务农谋生,政府结合其实际情况,安排其在生态养殖观光农业基地就业,积累一定经验后,对其培训玉米种植计划,并开展農作物种植产业。在脱贫过程中,王某首先享受了“孵化型”活血,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随后启动了“开发型”造血功能,利用种植技术,自主种植农作物而实现创收。而案例从12中发现,政府首先给与付某教育扶贫资金,保障何某的孩子能够正常就学。考虑到付某夫妻均务农,无创业基金,政府帮助其审批小额贷款,并给予付某养羊的技术指导,从而促进付某获得净收入。可以发现,政府首先基于实际致贫情况,实施了“救济型”教育津贴;其次为了长久发展,开启付某的“开发型”造血功能,使其凭借自身力量彻底实现脱贫,不反弹。

从以上综合案例可发现,精准创业扶贫模式仅靠单一模式,可能无法满足脱贫需求。基于群体案例,本文构造了图5的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阶段实施路径。“救济型”是“开发型”、“孵化型”和“移民型”精准创业扶贫的基础,是创业资源和创业资金的主要源头。而“开发型”,即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彻底脱贫的核心,不管是“孵化型”模式,亦或是“移民型”模式,最终都离不开“开发型”模式下贫困户的自身独立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孵化型”模式通过就业、合作社等方式为贫困户搭建了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基地以供贫困户实现温饱问题和积累创业经验,但是创业是否成功离不开各政策的支持,“孵化型”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开发型”模式的实施。“移民型”模式的实施面临着异地搬迁,贫困户的第一困难就是住处问题,优惠住房或住房补贴其实是“救济”的一种方式,而解决住房之后的工作就是产业发展,产业要得以发展离不开资源、资金、教育、技术等支持,这就需要开发贫困户的独立生存能力,故“移民型”模式离不开“救济型”和“开发型”的支持。

四、 结论与展望

精准创业扶贫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救济型”、“移民型”、“孵化型”、“开发型”。“救济型”模式是以直接供给的方式来帮助贫困户实现短期快速地脱贫,主要针对因病、因残、因学等对象实施“输血”模式,让贫困户快速提升脱贫的信心。“移民型”模式是针对因环境、因项目等需要而异地搬迁脱贫的“换血”模式,结合迁出区和迁入区,给移民提供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政策等支持,实现异地创业脱贫。“孵化型”模式是根据贫困户的意愿,主要以平台形式安排就业,从中积累创业经验,通过后期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而脱贫的模式。最后“开发型”模式是指凭借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依靠政府相关政策支持而实现脱贫的模式。“开发型”模式是实现长久脱贫的核心模式,但是仅仅依靠单一模式可能脱贫速度慢、成效低。本文构建精准创业扶贫模式的阶段实施路径,根据实际情况,走“救济型”+“移民型”+“孵化型”+“开发型”组合模式。不管实施哪一种或哪几种模式,都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精准到户”的原则,最终以创业脱贫的形式依靠贫困户自身的努力,达到彻底脱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邵帅,赵建中.农业微创业扶贫如何精准定位[J].中国园艺文摘,2018,34(1):224-226.

[2] 任友群,郑旭东,冯仰存.教育信息化:推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7(5):51-57.

[3] 谭贤楚.“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演进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11(3):226-228.

[4] 辜胜阻,李睿,杨艺贤,等.推进“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对策思考[J].财政研究,2016(2):7-16.

[5] 郑蕊,张喜娟.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协同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4):178-179.

[6] 张璐.统一战线助推脱贫攻坚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9(1):52-54.

[7] 黄江明,李亮,王伟.案例研究:从好的股市到好的理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综述[J].管理世界,2011,(2):118-126.

[8] 阳志勇,陈芝喜.6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3):83-86.

[9] 赵海燕,陈红武,沈薇.全自动换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内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4):278-280.

[10]郭建伟,谢保成.淤血的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的初步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2):16-17.

[11]劉学,高蕾,张曦.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C].武汉: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2011.

(责任编辑 王婷婷)

Abstract:The current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entered the crucial stage,the combination of targeted and 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 specific stage,and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This paper takes the state-level poverty County of Huanggang in Hube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ways of field survey and telephone interview.Synthesiz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medical and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we refine the targeted and 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to models of “relief”,“immigration”,“incubation”,“development” as well as mechanisms of “blood transfusion”,“exchange transfusion”,“blood activation”,“hematopoietic”,so as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targeted and 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Key word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ntrepreneurship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entrepreneurship; oper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精准扶贫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