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年的树》主旨探究

2019-09-10姜亚林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姜亚林

摘要:《去年的树》讲述着唯美的童话故事,通过白描手法将大树和小鸟之间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尽管描写节奏较平淡,却为读者敞开广阔的想象空间,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最终要表露的价值情怀。而王崧舟老师巧妙借助该描写特点,以文中的重点与难点为核心内容来传递该信息。

关键词:去年的树;主旨探究;反复阅读;深入思考

引言:自阅读《去年的树》以来,感动与感恩情怀油然而生。

一、《去年的树》的内容论述

《去年的树》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本文用笔简约,以极其素朴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发生在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

关于文本的主题,教参上是这样说的:“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

二、在反复阅读中化解偏见

正当努力设计教案时,教材下面的注解映入眼帘“本文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这让我大惑不解,甚至大为不滿:“我们的编者到底在想些什么?我泱泱华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辉煌的文化,与‘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相关的故事俯拾皆是,怎么能选一篇日本作家的作品呢?难道还嫌我们的文化受其影响不够深刻吗?”带着这样的偏见走进课堂,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下课后,这种情绪慢慢得到了疏解,冷静下来后的我呆呆的看着课题,“去年的树”四个字在我眼前反复跳动,像是在提醒我什么似的。突然,一个更大的疑惑出现在我脑际:本文的主旨无论是信守诺言还是珍惜友情,都是站在小鸟的角度来解读的。

像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迫不及待打开课本,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抛弃了民族偏见的我,被树的悲惨遭遇深深震撼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人类砍倒了,运到山谷里面的工厂里,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小鸟赶到后,火柴也没有了,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灯火还在燃烧。

三、借助想象填补心中的疑惑

然而,翻遍了教学参考书和手中的各种资料,都找不到支撑观点的哪怕是一星半点的材料。正当“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资料上的一行小字引起了注意:新美南吉(1913—1943)。这位日本作家仅仅只活了30岁,他是死于战火还是疾病呢?

漫长的等待后,搜索百度百科上清晰地显示着:新美南吉(1913~1943),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本名渡边正八。新美是其母亲的姓。出生于爱知县知多郡半田町。从中学二年级开始对文学产生兴趣,广泛阅读了童话、童谣、诗和小说,与高年级同学一起创办同人杂志《猎户星座》。1931年中学毕业后,一边做小学代课教员,一边向儿童杂志《红鸟》投稿。小说《正坊和阿黑》、《张红伦》被《红鸟》选用,童谣也为北原白秋所赏识,从而加入白秋的门生巽圣歌等主办的童谣杂志《乳树》。1932年入东京外语学校英语科,《小狐狸阿权》同年发表在《红鸟》一月号上。1935年,因有人要出新美南吉童话集,南吉一口气创作了30余篇风格独特的幼年童话。1936年毕业后,南吉教书的愿望没有实现,便去神田的一家贸易商会工作,后因第二次吐血而返回家乡。1937年任河和小学助理教员,之后在一家商会任职,在屈辱的低工资生活中度过了苦闷的日子后,终于在1938年成为县立安城女子高中的教员,从此在安定的生活中进行创作。同年5月在满洲国的《哈尔滨日报》上发表小说《最后的拉胡琴的人》、《久助君的故事》,第二年在中央杂志《妇女界》发表《钱》,在巽圣歌编集的《新儿童文化》上发表《河》,从此确立了作家的地位。新美南吉对教育活动也极为热心,帮助学生出版刻印诗集,为学生创作演剧用的脚本。1942年1月南吉经常大量咳血,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但是春天里病情好转,便再次开始旺盛的创作,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爷爷的煤油灯》,于第二年3月仅仅30岁便英才早逝。死后同年9月.

由作家简介不难看出:新美南吉原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一直为之奋斗。可惜天不假年,由于喉结核的折磨,年仅23岁就第二次吐血,纵然才华横溢,也不得不以他那年轻的生命直面死神。这大树枝繁叶茂突遭砍伐何其相似。大树在人来面前显得那样无助,丝毫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面对死神,新美南吉毫无退路,同样只能选择面对。大树最后化为一缕青烟,飘然而去;作者最后在为日本、为人类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遗产后戛然而逝。其实,当一个人身患重病的时候,是内心最为敏感的时候。处于这种境地的人,常常会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为生命都害怕死亡,在生命消失前,都会竭尽全力的想留下些什么。有的希望留下自己的基因,有的希望留下财富,而这,便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外在表现千差万别而已。新美南吉,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内心不知要比普通人细腻敏感多少倍,他对生命的理解也自与他人不同。虽然到最后,就连这光和热也会消失殆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在浩瀚的宇宙中,即使宇宙本身,也不是永恒的。而新美南吉呢,在燃烧完自己的生命以后,留下了“日本的安徒生”的美誉,许多作品在他死后得以出版,这就是他留给日本文坛和世界文坛的“光”和“热”。当然,这“光”和“热”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迹可寻。正是带着这样的执念,作者在行文中始终流露着淡淡的忧伤。而这,同样可以在他的其他童话作品中觅到。

四、在语言探索中深入研究主旨

仅仅有上述线索还不够,在紧张搜索与寻觅中,时间来到了深夜,当人们都沉浸在梦乡之时,思维却异常活跃。终于灵感突现,一个重要的名字出现了:王崧舟!原来,关于《去年的树》的主旨,著名特级教师、有着“江南才子”之称的王崧舟老师在2013年1月24日晚19:00-21:30“诗意语文网络研修室第十次网上研修”中这样说道:“《去年的树》应存在三个层面的主旨。第一层次:诚信的弦歌;第二层次:情义的骊歌;第三层次:生命的挽歌。其中,第一层次是最低的,第三层次是最高的。”

当发现这段文字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激动。探索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最终却与名师的见解不谋而合,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品读这篇短短500字的童话,顿时泪眼婆娑。是呀,在当年父亲去世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正是这篇童话给予感悟与力量,才能有勇气面对生活中挫折与坎坷,生命中的悲欢与离合。

参考文献:

[1]杨莉,唐涛.低吟浅唱读衷情,千回百转筑思维--赏析特级教师王崧舟的《去年的树》[J]. 四川教育,2015,(9).

[2]胡华杰.言意兼得与精神飞扬--王崧舟、周益民《去年的树》教学片段赏析[J].小学语文教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