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新课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2019-09-10邓春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邓春艳

摘要:随着化学新课改进程如火如荼的展开,化学教师必须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依托新课改,使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就是指在遵循教学活动和规律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时间、精力,以取得多的教学效果,满足教育的需求。新课改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因此,笔者将在新课改背景下,探讨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希望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改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需要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格外关注,新课改的实施,意味着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指导方法面临着改革,作为老师,应当及时掌握信息,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对化学教学方法做出调整,这是当下最重要的“议题”。新课改的推行,使得很多教师迷茫于课程教学,然而这并不表示我们无计可施,据了解,不少教师都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说明新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带来学习成绩的提升。那么立足于具体的化学课堂,应当怎样推进化学教学改革呢?本文将进行探讨。

1.化学新课改内容

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内容上课本要结合国际的化学发展,不仅关注现在,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删除不必要的繁杂内容,降低部分要求,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与国际化学发展的联系。同时,不再只注重应试,而是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化学。化学新课程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

1.1知识与技能方面:在初中化学基础上,学生能结合元素等基本原理和化学基本概念,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掌握化学计算等基本技能。在生活上,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并能学会在生活上的简单运用。

1.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独自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例如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中,首先引入“钠”的反应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掌握钠与水、氧气的实验反应。接下来引出生活中的“钠”、“实验过程要注意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在实验中获得知识。

1.3情感态度:在化学教学课堂外,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自觉关心现代生活的化学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化学污染等。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对祖国的情感。

2.根据新课改,提高教学收益的具体措施

2.1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化学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来设置,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求老师变要求学生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选择,努力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才能让教育回归到“人”的身上,促进学生发展。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结果,全部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将“重点”、“难点”说的很细,在交给学生,由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发展的空间和参与的过程,最后就会导致教学变成单调的条文背诵,剥离了知识的内在体系。而现在的合作教学,就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合作是人类社会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需要人的主动参与创造,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之间容易沟通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成立学习小组,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将大课堂变成小课堂。在每次课题结束后,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合作完成,不仅能培养学生合作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2注重实验,教授科学方法

诚然,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目的的主要方法,贯穿于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教授化学知识时,要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认识过程。注重教学的科学性。比如说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实验中,实验后能发现,将样品溶于蒸馏水后加入氯化钡溶液(BaCl2),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有硫酸根离子.SO42-+Ba2+==BaSO4↓。摆出推导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来源于实验,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认知过程。

2.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一)教师要与学生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站在讲堂上,与学生之间有明显的距离,这样会让学生始终产生一种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态度,因此,教师要学会,融入学生中去,走下讲堂,与学生交流合作,建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与鼓励学生

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这对于学科型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这就要求老师真诚的倾听学生,和学生一同交流学习。同时,在具体的课程中,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信赖老师,学习会更快乐。

(三)教师要学会自我提升

新课标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做法,对于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同,要求教师灵活处理,不能将课堂模式化,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小结

教学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是经过摸索、实验、反思中成长起来的,学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老师,但不断反思的老师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道路漫长,需要每一名教师的不断努力,为了孩子的光明未来,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

参考文獻:

[1]刘春华.探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39.

[2]胡汉文.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技风,2019(17):48.

[3]袁丽慧.基于不同课堂模式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与评价[J].名师在线,2019(15):77-78.

[4]李素卫.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J/OL].学周刊,2019(17):56[2019-06-25]. https://doi. 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51.

[5]文艳佳.依托新课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J].才智,2016(33):20.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